合作學習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幅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學記》中有這樣一句話:“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笨梢姡献鞯乃枷胍彩侨寮业慕逃枷刖A之一。化學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而且化學教學的內容涉及生產生活的多方面,所以在化學教學中開展合作性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而形成多邊的教學交流和開放、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組合作學習也已經成為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普遍的組織形式,成為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常見策略。
筆者在必修二《原電池》的教學中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力求通過合作學習對于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 課前準備
教師將班級同學分成8組,每組6人。分組時按成績好、中、差搭配,兼顧男女比例及情感因素。每組由學生選出組長,組長的責任是給組員明確的分工。教師在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指導學生合理分工,應注意這幾個方面:(1)盡可能使各小組的構成均衡,即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上好、中、差的協(xié)調,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小組發(fā)言機會相當;(2)事先應建立一些基本的合作規(guī)則,如實驗時進行分工,可分為動手操作的、觀察的、記錄數據的等,并且這些角色分工按一定的次序輪換,以確保每個成員都能有不同的角色體驗,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學習的整個過程。
二 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四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指導學生完成以下三個實驗:(1)將鋅片插入稀硫酸中;(2)將銅片插入稀硫酸中;(3)將鋅片和銅片用導線連接后插入稀硫酸中。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好協(xié)作者的角色,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假如把兩塊鋅片同時插入稀硫酸中又有什么現象?學生如果實驗不成功,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并糾正學生的一些不規(guī)范操作。組織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得出原電池的構成條件。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在合作過程的價值,處理好個人作用與集體作用的關系,不夸大也不貶低自己的作用,將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
第二階段:引導學生回答下列問題:(1)銅片上的氣體是什么?(2)氫離子轉變?yōu)闅錃馑璧碾娮訌暮味鴣恚?/p>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會有電流產生?如果把鋅換成銅是否有電流產生?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階段,師生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他們彼此交流、分享知識經驗和情感體驗,是一學習共同體。通過師生的互動交流,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需要。
第三階段:教師總結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指導學生正確書寫電極反應式。
這一階段,體現教師的主體地位,通過前面的學習討論,教師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原電池工作原理,并靈活的應用這些原理解決問題。
第四階段:知識反饋:(1)依Fe+CuSO4=FeSO4+Cu反應,自主設計原電池。(2)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此原電池反應。(3)成果展示:學生寫出有關電極反應方程式,進行練習。(4)學生總結出原電池的設計思路,形成整體思維模式。(5)學生評價原電池:電流不穩(wěn),引出新發(fā)明。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發(fā)揮組織者、指揮者和參與者的作用,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學習中,盡可能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嘗試發(fā)現、合作交流、體驗成功,使他們充分的展示自我,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和發(fā)展。教師的評價要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也要肯定小組的學習態(tài)度與能力,以評價來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三 教學反思
在必修二《原電池》中合理使用多樣化的合作學習策略,使教學煥發(fā)出生機勃勃的活力和效力,它減少了課堂講授時間,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動性;同時也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技能,大幅提高了化學學業(yè)成績和學習興趣,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但也存在不少問題:(1)合作學習中由于學生積極參加,教師時間不易控制,以致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無法完成,所以筆者認為合作學習的形式不一定要貫穿在整個化學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可以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合作學習。(2)合作內容過于簡單,單個學生就可以獨自完成,沒有體現群體的力量。所以在合作內容的設計上要有一定的難度,單個學生難以獨自完成,但能有些粗淺的想法,可以起步,應當通過群體的努力基本能獲得問題的解決。(3)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和吸引力,能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欲望,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不能馬上解決,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
總之,合作學習作為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很廣闊,但是這種有著優(yōu)秀學習品質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它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摸索、改進、反思、校正,只有讓小組合作學習逐步走向成熟,才能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