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機制的構建是課程管理中的重要內容,要發揮評價促進幼兒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音樂欣賞教學實踐的功能,就必須著力構建一種與音樂欣賞教育相適應的全新的評價機制。下面就是我們在研究中獲得的一些發現。
一 科學的評價理念是構建音樂欣賞評價機制的靈魂
“一切為了每一位幼兒的發展”是我們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音樂欣賞教育成果由于是隱性的,所以如何來評價顯得尤為重要。
1.評價以價值追求為導向,注重幼兒的綜合發展
在音樂欣賞活動評價實施過程中我們關注活動背后的實質,關注幼兒在欣賞活動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塑造。也就是說評價的價值追求問題。因為不論從內容到形式都是間接經驗,都將是遠離他們的生活和心靈的。因此,我們嘗試用新型的評價方式來評價每位幼兒,建立旨在促進每一位幼兒的全面發展與提高的發展性評價體系。
2.評價以一日生活為線索,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
音樂欣賞強調幼兒主體性,在音樂欣賞的評價過程中,我們尊重每個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為此,我們在評價方法上進行了探索與研究,改變了以往的過程性、結果性評價。 如:在幼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課間活動、游戲活動、午餐、下午活動等生活環節中都全面實施欣賞活動,并對每個環節有效欣賞音樂情況進行一個評價。這種全新的評價方式,強調的是以幼兒主體為取向,注重不同幼兒在認知、情感、態度、方法等方面實現多元化體驗,使評價成為幼兒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從而實現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3.評價以指導過程為途徑,提高活動的教育價值
我們在實施音樂欣賞評價活動中將評價滲透于音樂欣賞的全過程。它與幼兒的活動學習,與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將評價不僅作為評定教學結果的工具,同時還將其作為指導教學過程的工具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工具。如:音樂欣賞《梨子小提琴》,我們先通過現場聽課,然后從教學目標制定、教材的選擇、教師的教態、教學方法、教育觀念、幼兒的喜好、幼兒的感知表現、鑒賞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全面進行評價,通過研課以改進教學、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教師在評課中提出了諸多問題:(1)幼兒傾聽時目的性不明確;(2)教師的提問缺乏針對性。于是在第二次研課中教師明顯發現了明確的目標及具體的問題,幼兒傾聽時更加專注,回答問題也更有方向性。這時的評價就有了一種新的功能。
二 科學化的評價方式是實施音樂欣賞評價機制的重點
在《綱要》和《指南》的指導下,我們對評價的目標和手段重新認識,更關注人的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及人的潛能的開發。強調師生之間、幼兒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表現進行評定、進行鑒賞。
1.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
評價指標是評價目標的具體化。因此,我們將評價指標的重點放在評價過程的質量上,并在研究過程中不斷調整相應指標,使其更能有效地促進音樂欣賞的研究。如:為了確保所制定的指標科學有效,我們以一個班開展的音樂欣賞活動為研究對象,針對活動情況結合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與討論,并及時地進行了調整,把每一個指標的標準進行細化,并且讓教師在所選定的區間以打勾的方式直接反映評價情況。在此過程中,我們克服了音樂欣賞實施過程中評價的盲目性,牢牢把握體驗性目標、過程性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建立起一套具有科學性的園本音樂欣賞評價指標。
2.建立系統的評價檔案
個案研究是選擇一個或多個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進行追蹤,分析研究對象的問題、特點及形成原因,以便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為此,我們運用此研究方法,選擇有針對性的觀察對象,經過長期的跟蹤觀察,將其在音樂欣賞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及相關情境進行開放式的觀察實錄,保留原始信息,并及時地整理、歸檔。教師則對幼兒在欣賞活動中具體的表現,如對音樂的興趣、欣賞中已掌握的音樂技能、表現音樂的能力及對音樂的審美情趣等進行分析與評價,從而也為教師調整研究方案、改進音樂欣賞指導策略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3.形成有效的評價方式
《綱要》中談到:“評價可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改進教師教學,是促進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因此,我們在評價方式上進行了探索與研究,注重進行過程性的評價。這主要從這兩個方面內容進行評價:一是評價哪些做得較好,還可以怎樣繼續努力;二是評價哪些做得不足還需要怎樣改進。如:針對《獅王進行曲》音樂欣賞活動的評價,我們不是對活動的好與壞,或是幼兒能隨音樂做出多少動作,而是針對教師創設怎樣的音樂欣賞氛圍能夠促進幼兒發揮想象、教師設計怎樣的圖譜能夠幫助幼兒感知音樂三段體的結構等方面來進行評價,從而解決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有關教學策略的問題,提高了教師的評價能力,形成了有效的過程性評價。
多年來,我們在開展音樂欣賞生活化的實踐研究時,本著“以藝術為途徑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這一指導思想,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并輔以開拓性的研究、創造性的工作,讓評價更科學、更合理、更具有教育的推動作用。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