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面臨著學習、人際交往、擇業就業、性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加強心理健康咨詢、教師積極引導、心理課程建設等舉措引導學生走向健康的心理狀態,順利完成學業。
【關鍵詞】中職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1-0178-02
一 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已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一名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能否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學有所成。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以下簡稱中職生)的年齡一般在15~19歲之間,正值其身體發育與心理成長不同步的矛盾階段。從實際招生情況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多是中考后半段分數的學生,他們大多是基礎教育中被忽視的群體,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進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后,如不加強他們的心理輔導,極易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目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育課程中沒有開設心理學,學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學知識。只有少數學校設有正規的心理咨詢室,由教育心理學專業畢業的教師擔任輔導咨詢老師,輔導教師也未經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培訓,也只能是靠著在學校里學習的心理學知識和主觀的經驗來對學生進行咨詢輔導。學校主要的心理教育方式是以大講座的形式開展的,這種方式大部分時間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缺乏針對性和互動性,學生有問題也不好意思提出來,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很好地解決。
二 中職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
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及談話交流等方式,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部分師生進行了心理問題的相關調查,發現中職生表現出來或潛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學習心理問題
學習是中職生的主導活動,由于入校時的基礎相對較差,自信心不足,初中階段未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入中職后,未能跟上教師的講課進度,出現厭學、逃學等狀況,對學習產生嚴重的焦慮心理。
2.人際交往心理問題
中職生的人際交往范圍比初中階段有所擴大,但由于中職生多住校,對教師缺乏信任,在心理問題無法解決的情況下,中職生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狹小的交際范圍內或試圖從網絡世界中舒緩自己的壓力,使得人際關系冷漠,造成了人際情感的冷淡,從而產生人際交往的障礙。
3.擇業就業心理問題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初中級技術型人才,許多中職生把就業希望寄予學校推薦、家長解決,缺乏自主擇業心理及創業精神。部分學生把眼光放在歷屆畢業生未能求職,把不能找到工作的思想負擔強加到自己身上,產生心理焦慮。
4.性心理問題
中職生的性心理比初中階段成熟了許多,在性體征體相方面已逐漸接受生理變化,但有些中職生常常會被原始的性欲望所困擾,又不能被正確引導。
另外,中職生往往還有情緒不穩定、自控力較弱、自卑心嚴重、自我中心過強等方面的心理問題。
三 對中職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建立體制健全的心理咨詢室
建立體制健全的心理咨詢室是發現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最直接的手段。
許多學校按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建立心理咨詢(指導)室,但在配套要求上相對落后:只是一間辦公室,配備一些基本設備,如辦公桌椅、記錄本等;輔導老師多以心理學專業教師及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為主,未經過專業培訓,只是靠以前學過的專業知識及平常工作經驗進行輔導,總體效果不是特別理想。
在某些教師學生的心里,心理咨詢室的功用僅僅是某位學生感覺到心理有問題,到咨詢室找老師咨詢一下就可以了。其實,除此之外,咨詢室的功能性是多樣的,還應當安排諸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建立健全學生心理檔案,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展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等方面的活動。
建立體制健全的咨詢室,第一,必須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詢室管理制度。包括心理咨詢師工作制度、工作守則、從業道德規范、心理咨詢基本原則、心理咨詢室值班人員工作制度(學生)等各方面。第二,要對擔任心理咨詢師的老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掌握心理咨詢師所應具備的基礎知識能力,并明確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咨詢服務更應重視普遍的發展問題而不是個別的治療性問題。第三,制度中必須特別強調心理咨詢師嚴格遵守保密原則的重要性。在學生的心里,對心理咨詢存在最大的擔憂就是保密問題,只有嚴格遵守保密原則,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既而開始相關的咨詢輔導工作。這其中要求保護學生的隱私和其他秘密;對學生的相關資料、案例予以保密,單獨保管,不列入學校其他檔案;不得將學生的案例作為談話資料;通常情況下,不得向學校其他人員和學生家長透露學生的秘密;需要向他人求助、必須向有關人員提供咨詢資料時,須向能保密和有能力解決相應問題的人員提供,并要求其遵守保密原則,不能擴散學生的有關信息等。第四,布置溫馨舒適的咨詢室。咨詢室地點本著安靜方便隱私原則,可鄰近圖書館、衛生室等場所,室內色彩柔和,光線適中,隔音效能好。
2.加強師資隊伍觀念的改變
中職學生入學的成績偏差,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就常處于被漠視的群體,進入新學校后渴望得到新的認可。中職學校教師應清晰認識到新生學習基本的薄弱,積極引導學生在新專業課程或動手技能上尋求突破點,采取多種教學方式讓中職生嘗到學習樂趣。在教學實踐中贊揚性的鼓勵比嚴厲的鞭策更易激化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更易和學生進行友好溝通,而鼓勵的源頭就是學生的進步。
筆者調查發現由中職升學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學習的學生,他們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力表現欲望等方面都比同年級的普通高中高考入學的學生要強烈,這說明中職生有許多特長方面可以發掘,而發掘者主要就是中職教育的教師。我們應該摒棄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的選材模式,幫助學生建立合理前進目標、正確認識自身、建立自尊自信、學會快樂學習,真正做好育人教書工作。
3.加強心理健康課程的建設
在學校教學工作安排許可的條件下,應考慮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課程不僅僅可以普及心理學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相關心理訓練和實例心理指導,引導學生合理發泄不良情緒,從而真正提高學生自我心理調節能力,減少心理障礙問題發生的概率。
〔責任編輯:李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