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測粗蛋白質(CP)的傳統方法是先消化粗蛋白質,在消化粗蛋白質時,耗費時間極長,容易引起燒干消化管,而使實驗失敗。本人經過多年教學實踐提出新的技術改進方法,這種新的實驗方法大大縮短了消化時間,通過實驗結果比較,本方法實驗效果好,時間快,實驗成功率高。
關鍵詞:實驗教學;粗蛋白質;消化管
1 實驗材料與試劑
1.1主要儀器
分析天平(0.0001g),KDN-20消化爐,半微量凱氏蒸餾裝置。
1.2 試劑與材料
AR硫酸(密度為1.84g/ml),混合催化劑(CuSO4·5H2O, 無水硫酸納),過氧化氫(30%),氫氧化鈉(40%),鹽酸,四硼酸鈉,硼酸(2%),甲基紅,溴甲酚綠,95%乙醇,消化管,玻璃珠,小漏斗,50ml酸式滴定管,100ml容量瓶,20ml大肚移液管,250ml三角瓶。樣品為市售豬肉,火腿腸,蛋糕,面包,桃酥。
2 實驗分組
將粗蛋白質消化實驗方法分成四組:第一組,按凱氏定氮法的常規消化實驗進行消化。第二組,加樣品與試劑同第一組,再加入AR過氧化氫(30%)5ml,立刻放入消化爐開始消化。第三組,加樣品與試劑同第一組,消化管上蓋玻璃小漏斗放置過夜(14h)再放入消化爐開始消化。第四組,加樣品與試劑同第一組,消化管上蓋玻璃小漏斗放置過夜(14h)再加入AR過氧化氫(30%)5ml,放入消化爐開始消化。
3 測定方法
3.1 傳統方法
為國標方法GB5009.5-2003第一法,精密度為10%。適用于各類食品蛋白質的測定:取樣品0.5-1g(準確至0.0001g), 放入消化管底部,加入混合催化劑2.5g放入消化管低部,濃硫酸20ml,玻璃珠三枚,上蓋玻璃小漏斗,放入消化爐開始消化,將消化爐電壓調至120v,過0.5h后再調至250v進行消化,消化好后按常規方法(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
3.2 改進方法
取樣品0.5-1g(準確至0.0001g),放入消化管底部,加入混合催化劑2.5g放入消化管低部,濃硫酸20ml,玻璃珠三枚,上蓋玻璃小漏斗,放置過夜(14h),再加入過氧化氫5ml,放入消化爐開始消化,將消化爐電壓調至120v,過0.5h后再調至250v進行消化,消化好后按常規方法(凱氏定氮法)進行測定。
3.3 測定指標
測定樣品蛋白質消化時間:用四種分組方法測定樣品在蛋白質消化時所用的時間,測粗蛋白質含量:這四種分組方法在蛋白質消化好后,用同一種方法進行蛋白質蒸餾與滴定,計算粗蛋白質含量(系數6.25)。每一種樣品消化實驗做兩個平行樣,每個消化平行樣做兩個平行蒸餾滴定實驗。
3.4 測定方法
取5種樣品分別用以上四種分組方法分組,測定蛋白質消化時間進行比較,見表1;消化好的樣品通過傳統的凱氏定氮法進行蒸餾與滴定,并做空白滴定對照,算出各樣品粗蛋白質(%)含量,計算用下列公式:
CP=(V1-V2)×c×0.0140×F/m×100
CP:為樣品中粗蛋白質的百分含量;
V1:為樣品消耗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V2:為式劑空白消耗鹽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l);C:為鹽酸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m:為樣品的質量(g);F:為氮換算成粗蛋白的系數為6.25;
各樣品計算結果見表2。
4 數據處理
經DPS數據處理系統作單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作多重比較。
5 結果與分析
表1 不同方法消化對消化時間的影響 單位:小時(h)
由表1可知,不同試驗組蛋白質消化所用的時間不同,第一組最長,第四組最短,第一組平均消化時間為6.08小時,第四組平均消化時間為3.44小時,第四組比第一組消化時間平均縮短2.64小時,差異極顯著(p<0.01);第二組平均消化時間為4.94小時,第三組平均消化時間為4.7小時,第二組與第三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與第一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
表2 不同方法測定粗蛋白(CP)含量比較 單位: %
由表2可知,不同試驗組用同一種蒸餾與滴定的方法所測定出粗蛋白質的含量,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
6 討論
6.1 綜上所述,傳統凱氏定氮法測樣品中蛋白質時,樣品的消化時間很長,平均6.08小時,造成教學實驗費時費力且操心,或容易造成消化管燒干或炸裂而使實驗失敗,本文改進的新方法大大縮短了蛋白質消化的時間,平均為3.44小時,較傳統凱氏定氮法消化時間平均縮短了2.64小時,省時省力,使教學實驗按時完成。兩種方法所測得的粗蛋白質含量差異不顯著(P>0.05)。改進的新方法在教學實驗中多次應用,效果較好,試驗重復性較好。
6.2 實驗新方法中,將實驗樣品加入濃硫酸和催化劑試劑后過夜再消化,有助于對樣品的氧化與分解,在消化之前再加入少量過氧化氫(30%),有助于加快氧化反應。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性,在酸性條件下的還原產物為H2O,過氧化氫在常溫可以發生分解反應生成氧氣和水(緩慢分解),在加熱或者加入催化劑(CuSO4·5H2O,Na2SO4)后能加快反應, 2H2O2 被加熱后生成2H2O+O2↑,因此加過氧化氫可加快消化過程。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改進的消化實驗新方法與傳統方法相比,在操作步驟上有所改進,縮短了消化時間,又不影響蛋白質含量測定結果,操作簡單易行,經過多個班級教學實驗應用,效果較好,易于推廣。
參考文獻
[1]賀建華.飼料分析與檢測[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劉興友,刁有祥.食品理化檢驗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8.
[3]張麗英.飼料分析及飼料質量檢測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年.
[4]王秉棟.動物性食品衛生理化檢驗[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5]王燕.食品檢驗技術(理化部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6]錢文熙.動物營養與飼養學實踐教程[M].北京:中國質檢出版社,2012.
[7]李德發,范石軍.飼料工業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
[8]顧君華.飼料分析[M].北京:學術書刊出版社,1990.
[9]中國農業大學.家畜飼養學實驗指導[M].北京:農業出版社,1979.
作者簡介:雷紅(1966-),女,高級實驗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飼料檢測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