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環境是城市生存發展的基礎,城市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有良好的水環境作基礎,既要有可靠的防洪保障,又要有可靠的供水保障,為城市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最基本的水利條件。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擁有得天獨厚的田園風光,素有水鄉園林城市的美稱。然而在陸路交通的發展及城市快速建設中,城市水道被侵占分割,水環境惡化和水功能弱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與此同時,城市發展進程中,人們對水生態、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
關鍵詞:城市水環境;建設;思考
1 城市水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城市內河流是多種鄉土生物棲息地和空間運動的通道和媒介,是城市景觀美的靈魄和歷史文化的載體,是城市風韻和靈氣所在。城市水環境主要包括城市自然生物賴以生存的水體環境,抵御洪澇災害能力,水資源供給程度,水體質量狀況,水利工程景觀與周圍的和諧程度等多項內容。
1.1 城區水環境建設是我市現代生態水利建設的重要內容
2011年潛江市委市政府在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建設現代生態水利示范市的工作目標。作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中心,園林城區內河渠三縱四橫,其中縣河、百里長渠和城南河縱貫南北,羅潭河、一支渠、二支渠和三支渠橫穿東西,形成了兩大水域即以曹禺公園為中心的馬昌湖水域和以南門河游園為中心的南門河水域。城區河湖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生態保護和治理工作是建設現代生態水利示范市的重要內容。
1.2 城市水環境建設是解決當前水資源矛盾的重要途徑
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園林城區內水環境承載能力越來越差,水資源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城市建設擴張加速水功能弱化。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增加,產業集中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道路面積擴大,土地的利用密度迅速提高,路面大量使用瀝青和混凝土,地面的不透水區域都加速水功能弱化。
二是城市管理滯后引發水環境惡化。由于對城區內河流長期缺乏有效的管理,生活污水無序排放,水體污染加劇,河渠淤積嚴重,降低了水體的自凈功能,和水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能力,進一步加劇了水生態平衡的失調,城內園林一支渠、二支渠、城南河、百里長渠等主要河渠水體普通“臟、黑、臭”。
三是城市管理職能的分割無法形成合力。因體制原因,園林城區水污染防治和管理職能分散在住建委、環保局、水務局、城管局、林業局、規劃局、衛生局、國土局、園林辦事處等9個部門和地方,部門的職責范圍互相交叉,極不利于城市水環境的整治,也造成了當前“管水的不管城,管城的不管水”的尷尬局面。
1.3 城市水環境建設是推進美麗潛江建設的的重要抓手
水是生態文明的基礎,水環境建設是美麗潛江建設的重要內容。園林城區是潛江對外形象的展示和水鄉園林城市的標志,因此美麗宜居城市建設首當其沖要是從城區入手,從城市水環境建設開始。
2 城市水環境建設的原則
2.1 城市水環境建設必須要有科學理念的指導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廣大市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對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即所謂“不出城廓而有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在城市水環境建設中,應對城市水系防洪、蓄水、環保、美化環境等功能進一步融合和提升,統籌考慮水利規劃、城市建設、環境保護、文化布局、旅游開發等,賦予城內河流提升城市品位、彰顯特色文化的新的功能。
2.2 把水環境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基礎
水是城市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良好的水環境是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標志,因此,要把城市水環境的規劃建設作為城市發展總體規劃的重要內容和基礎。
首先,水環境是城市生存發展的基礎。城市要生存和發展,必須有良好的水環境作基礎,既要有可靠的防洪保障,又要有可靠的供水保障,為城市的可持續協調發展提供最基本的水利條件。在開展城市發展規劃時,必須把防洪、供水等基本的水利規劃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和基礎。其次,水環境是提升人居環境的基礎。作為水鄉城市,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與水密切相關,枕河而居、擇水而棲是水鄉市民的首選。水鄉的河道和水域對提升水鄉城市的人居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最后,水環境是發展城市文明的基礎。通過把水環境建設和規劃納入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強水環境建設,充分體現水城特色,展示水城豐富文化內涵和城市個性。
2.3 水環境建設要力創城市特色
良好的水環境是城市的形象,是城市文明的標志。開展城市水環境建設,要力創城市特色,展示城市個性。
3 城市水環境建設初步構想
水資源是基礎自然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要建設水清城秀美麗潛江,首先要在“水”上下功夫,通過外引內聯自凈,讓水蓄起來、連起來、活起來,凈起來、美起來、親起來。
3.1 外引江水,通“東西”澤潤兩城
以東荊河倒虹管建設為契機,將位于全市西邊的新城區與東邊的園林城區水系串聯互通,構建一江潤雙城的水網新格局。
東荊河倒虹管進水口與新城區主要干渠沿堤河相連,出水口與園林城區主要灌溉渠道百里長渠相通,成為連接新城區與園林城區水域的重要水通道。興隆水利樞紐建成蓄水后,將提高興隆一閘、二閘前水位,實現興隆河常年自流引水。
3.2 內通水脈,合“七水”環繞全城
將園林城區主要河湖為馬昌湖、縣河、百里長渠、城南河、園林一支渠、園林二支渠、園林三支渠通過“聯、動、和”,將水的靈性與城市人文生活、潛江特色文化相融共濟,實現“城中有水,水中有城”。
一是河湖聯通。長期以來,河道因地勢平坦,占用成本低等原因,在城市建設中經常被道路和建筑所侵占,例如城區南門河水域在城市建設中被分割為3個區域,雖通過箱涵與城南河相連,但過水流量極小。
二是循環互動。外來驅動,在東荊河倒虹管投入運行后,經興隆河將漢江水引入百里長渠,為園林城區帶來潔凈的水源,對曹禺公園和梅苑兩處水域實現水體互置,將湖水變活,靜水為動,保證清水長流。
三是人水和諧。在凈化水質、整治河流的同時,注重將潛江特有的文化與水環境的整治緊密結合,在維系以水為特征的生態系統和生活空間的同時,展現以水為媒的潛江特色文化底蘊,形成“城依水建,水環城流,水清城秀”的城市面貌。
3.3 保護水體,還清水造福于民
一是要從源頭上遏止水污染,對大小企業和各類產污大戶一律實行達標排放;二是要加快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廠項目建設,切實做好生產、生活污水處理;三是實行雨污分流。
興隆河是園林城區和新城區的主要水源。漢江興隆樞紐工程建成后,興隆閘前水位將長期保證在36.20m,興隆閘下游水位將由原設計灌溉水位32.72米(吳淞高程,以下同)提高至33.99米,興隆河平均蓄水深度增加了1.5米,蓄水量增加了125立方米,沿線小型水利工程已達不到高水位下防洪要求。
4 嚴格城市水資源管理
水在改善和優化城市環境中的主要作用有:一是調節小氣候、凈化空氣,二是水面本身就是城市優美的環境景觀和人們休閑的場所,是建設生態城市的關鍵因素,三是良好的水環境狀況在提高城市環境質、開發旅游、吸引外資等方面。要維護良好的水環境,必須要在管理上下功夫。
4.1 建議聯合城建、水務、規劃、環保、文化等部門,做好市域水功能區的劃分、水源地保護規劃及市區供水應急預案,為水環境治理及水資源調度提供依據。
4.2 建議將城區湖泊河道整治納入城市建設重要日程,將水系聯通互動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東荊河倒虹管建設為契機,整合資金,有計劃對城市水環境進行整治。
4.3 建議加強城市水環境的管理工作,重點要抓好亂排亂堆亂扔監管,要開展城市水網建設,實現清污分流,雨污分離,還城市干凈的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