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對電能的需求量不斷的增加,同時對電能的供應的質量也有了更高的需求,所以需要保證電能供應的可靠性,加強供電的質量和安全,這就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實現電力系統的可靠性管理,并以此為指標來要對平時運行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范和控制,從而使全面質量管理和全過程安全管理的目標得以實現。
關鍵詞:輸變電;可靠性;管理措施
1 輸變電可靠性基礎管理的意義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各行各業對電能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從而推動我國的電網建設速度不斷的加快。但在當前電網建設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負荷的增長速度大于電網建設的速度,從而導致在負荷超出時發生拉閘限電和局部停電的情況,這種情況多發生于用電高峰時期,不僅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用電,同時停電事故也導致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使電力企業在社會上的形象受損。這些事情的發生使電力企業認識到了輸變電可靠性的重要性,所以為了更好的提高電能的質量,保證供電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電力系統輸變電可靠性已被當做當前主要任務來完成。
2 輸變電可靠性管理主要策略分析
2.1 電力企業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需要將可靠性管理作為其具體的指引,在企業生產運行的全過程中得以徹底貫徹執行,保證生產活動全過程的可靠性。輸變電設備為了檢修的需要,每年都會定期有計劃性的停運次數及時間,在可靠性管理的前提下,需要盡量避免非計劃性停運和減少計劃性停運的次數,從而保證電力企業的生產管理的可靠性得以保證。
2.2 在電力企業中,通過加強對員工的管理培訓,從而提高其可靠性管理意識,使其業務水平得以不斷的提升。加強對其運行及檢修方面的管理工作,從而避免或是減少設備的非計劃停運次數,避免其重復停電。通過對各項工作的層層狠抓和落實工作,從而做到全面的掌控生產計劃的執行及作業前的組織準備工作,同時通過績效管理,使職工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的調動起來,保證企業各項生產任務的完成。
3 提高輸變電可靠性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網絡體系
可靠性管理是一項系統的工作,由于其涉及的范圍較廣,所以不僅其工作量較大,同時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所以要想保證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實現,則需要建立和健全相應的管理體系和管理網絡。在目前的電力企業中,其管理網絡通常由局、車間及班組三級組成,同時設立專門的負責人及生產職能部分,來具體負責可靠性管理的具體工作,對于管理人員的選擇要求也較高,不僅需要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較高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對生產的各環節熟悉,還要具有一定的生產實踐經驗。另外在管理工作中不能碌碌無為,需要提出具有一些針對性和可行性的措施來提高可靠性管理的水平。
3.2 完善可靠性目標責任管理
根據上級部門下達的可靠性管理目標,結合企業的自身實際情況,需要制訂科學、切實可行的可靠性管理目標,制訂完善的可靠性管理辦法。可靠性管理的目標值還應分解到各生產基層單位,落實可靠性管理責任到每個生產基層班組,并結合績效手段,培養每個生產崗位員工的可靠性管理意識,促使員工在生產過程中養成每一次工作、每一個環節都考慮到可靠性指標。
3.3 提高生產人員的可靠性管理知識
對于可靠性管理的落實及執行,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不懈進行的工作,所以需要企業從上到下都對可靠性管理的內容具有充分的掌握和了解。可靠性知識和方法的傳授,需要通過授課及相關培訓來進行,培養生產人員的可靠性意識,使其可靠性知識水平得以提升。
3.4 控制設備非計劃停電事件
電力企業可以選擇用電低谷期進行安全檢查工作,在安全檢查工作中及時發現設備的隱患,并及時進行消除,從而保證設備運行的可靠性。同時還要在平時加強對設備的運行維護管理工作,在巡檢中提高巡視的標準,從而及時發現設備在運行時的隱患及缺陷,及時進行維護和修理,從而保證設備運行的穩定性,保證供電的可靠性。
3.5 加強設備檢修計劃管理
編制年度檢修計劃時,應根據可靠性管理目標和指標,對照狀態檢修評價結果和大修技改項目等,通過人員廣泛參與,協調各種停電計劃,來加強檢修統籌管理,確保年度檢修計劃的科學。月度計劃中,應通過認真編制和會審檢修方案,加強對設備停電檢修中可能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預控。要嚴格執行先算后停,無計劃不停,按月控制檢修項目,確保計劃的剛性執行。生產周例會中應對各項生產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管控,應充分考慮環境、天氣等不確定因素,確保列入周計劃的工作都能嚴格執行。
3.6 規范設備的消缺流程
發現設備缺陷后,不能隨意對設備缺陷定性,更不能隨意停電消缺。設備缺陷定性宜由缺陷發現人匯報技術人員共同進行設備缺陷定性,確保缺陷定性準確,并由技術人員將“危急”和“嚴重”或較大的缺陷及時報生產部門。由生產部門評估設備缺陷對安全的影響后,根據情況協調和組織處理。
3.7 充分認識事前組織的重要性
生產活動的事前組織、事前查勘、工作準備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通過對可靠性管理事件進行分析,因為查勘沒有到位,組織、準備工作不充分,未帶齊所需的工器具或元器件,造成遲遲不能開工,或開工后臨時去接,影響可靠性指標的事件時有發生。為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應充分認識生產活動事前組織的重要性,通過抓設備查勘、生產活動前的組織、準備工作,規范生產活動組織的相關要求,確保不發生因準備不充分而影響設備停電時間、檢修時間和送電時間的事件。
3.8 用績效管理手段促進可靠性管理
績效管理是促進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手段,可靠性指標完成情況、工作數量、工作質量、工作能力要與績效管理緊密聯系。生產過程中,設備轉入“檢修狀態”后要做到快速許可、快速開工,開工后就要在確保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盡量快速的完成。明確責任主體,用績效管理體現多做事,多得分,少做事,少得分,做不好事,倒扣分的原則。
3.9 確保修必修好
進行設備檢修時需要檢修人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從而保證檢修時的質量,在工作中要遵循修必修好的原則,所以檢修人員需要在平時不斷的加強自己的技能,同時在檢修過程中還需要運行的坐吃山空的監督和參與,保證檢修完的設備不發生返修,避免重復檢修的發生。
4 結束語
隨著電力企業發展速度不斷的加快,可靠性管理作為企業正常運行的前提,所以需要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將可靠性管理進行全面的落實與執行,這就需要對實際工作中對可靠性管理的每一個環節都進行有效的分析及協調,從而使各種關系得以理順,實現電力企業的安全生產目標,使企業的成本、費用得以降低,為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靜.數據挖掘在輸變電管理系統中的應用研究.2005.
[2]李衛東.750kv輸變電示范工程建設綜述,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