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于公路建設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針對公路橋梁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的分析與解決。文章重點論述了公路橋梁建設之前的施工準備階段以及施工過程中的施工階段到最后交底階段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橋粱施工;質量控制;施工質量
1 開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1.1 圖紙審核的控制
設置圖紙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指導施工建設工作,圖紙的審查控制對整個質量檢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圖紙檢查進行控制:首先就是圖紙設計的內容是否與實際的工程相一致,檢查圖紙中是否有與實際工程不相符或者是有出處的地方。其次檢查圖紙中所表示的分類信息標志是否符合相應的規范技術要求,所使用的材料有沒有質量保證,施工工藝與圖紙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1.2 施工現場的控制
在施工過程中,要時刻對施工現場進行設施檢查工作。搜集施工過程中有關的施工資料,對施工進行測量以及資料的核對。做好施工現場正式開工前的質量檢查工作,控制好施工現場。
1.3 施工組織設計的控制
顧名思義,施工建筑在施工前必須進行組織設計的管理的工作,一個好的建筑施工就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組織團隊,做好施工前的各個階段的準備工作。例如,施工階段所使用的材料以及材料的編號,施工組織設計圖紙,平面設計圖,所涉及的施工技巧與方法,后期的使用金額與質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一系列的環境保護等。
1.4 測量數據的控制
在公路橋梁施工過程中,要對施工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總結,針對施工過程中線位放樣、測量結果進行一一核對,確保施工中的各項技術指標數值都能夠符合建筑施工的標準。在發現問題時,要給予及時的解決。在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以前絕不允許承包商進行施工。
2 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2.1 對施工人員的控制
施工人員作為建筑施工的主體,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技術知識與專業技能。針對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要給予相應的考核,資質能力優勝者方可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施工。同時,還要注意施工人員在現場的工藝流程、以及檢驗報告等做好相應的記錄和施工日記的填寫。
2.2 對施工生產機械的控制
生產機械對于建筑施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在生產機械進入施工現場使用以前要確保生產機械的生產日期,質量保證等證書都是合格的并且符合相應的建筑設置要求。施工人員要對生產機械進行檢驗登記,記錄下每臺機械的使用用途與機械的操作方法。在機械使用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施工使用,這樣不僅僅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更能確保機械的使用壽命。提高機械設備的機械性能,減少因違反操作而造成的機械磨損現象的發生,從而減少因機械損害而造成的經濟浪費。
2.3 對測量的控制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不了的要對其建筑的物體進行測量,否則建筑施工很難進行下一步的建筑施工活動,嚴格來講,建筑施工測量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建筑工程,要求必須是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其進行認真的測量規劃,針對高度,寬度,跨度等不同的施工進行檢測,只有合格的符合實際的建筑施工才可以進行施工的開展,否則就要停工,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好建筑施工的質量。
2.4 對施工材料的控制
2.4.1 施工材料作為建筑設計施工的基礎,必須保證其質量才能進行正確的施工與質量檢查,對此在材料進入現場以前我們必須對其進行監督檢查,仔細的核對每一個建筑施工材料的編號,型號,供貨方在提供材料的同時必須出具相關的材料保證書,質量合格書,以及有效證書等關鍵的重要參數。根據材料進入現場施工進行存檔,以便日后的查閱。
2.4.2 做好材料進場登記。在確定材料進場時,要及時做好材料進場時的登記標準和要求。針對原材料進行細致的質量檢查與管理。施工人員可以從不同方面與角度對各個環節上的材料進場情況作簡要的分析,對主要材料進行抽樣檢查,每個進場材料都要遵循先檢后用的原則。
2.4.3 做好材料質量的檢查驗收
鋼筋:鋼筋表面應平直,無損傷、裂紋、結疤、折疊和油污;允許有凸塊,但不得超過橫肋的最大高度;應隨機抽取焊接試件進行試驗;當檢驗鋼筋表面有鐵銹粉末,一定要清除干凈,以免影響鋼筋與混凝土的粘結力;當老銹呈深褐色或黑色,鋼筋表面帶有顆粒狀或片狀的分離現象,應停止使用這類鋼筋。
水泥:應檢驗水泥出廠質量資料,如凡氧化鎂、三氧化硫、初終凝時間、安定性中任一項指標不符合現行水泥標準均不能進入工程現場;應確保已進場的水泥是否與質保資料相一致,如包裝袋標志是否齊全規范、袋內是否有凝結塊等;應將水泥批量抽樣送檢,復檢的水泥在試驗報告核杏內容全部合格后,方可用于混凝土施工;應根據混凝土工程(使用)的環境位置特點,選擇水泥強度(確定水泥品種及強度等級),一般為混凝土強度等級的1.5~2.0倍(這個標準在高強混凝土中已不適用)為宜;另外,還應注意水泥的進場量要夠,不同品種的水泥不能混用,在用一個橋梁工程中應選用同一廠家水泥;禁止使用受潮或過期結塊水泥。混凝土:應檢查其水泥、砂、石、水、外加劑等的質量是否達標,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確,并校核各種計量表具、量具是否準確、齊全,澆筑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程序是否可行。
2.5 對施工工藝的控制
在施工前,項目技術人員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針對工程分部,項目分工等工作進行嚴格的技術交底工作;在施工的過程中,很多建筑施工質量都是因為由于建筑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不是很標準,從而導致出現的質量問題。對此,我們必須加強對建筑施工工作人員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明確各種建筑施工的理論依據以及施工技巧,確保建筑質量的順利開展與進行。針對不合格的建筑施工技術要給予及時的解決與完善,只有從根本上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才能保證其質量,在驗收的過程才不會因質量問題而出現延續工程順利進行的事情發生。
3 交竣工階段的質量控制
3.1 驗收標準
當工程竣工以后,我們要對工程進行最后的檢驗和驗收。依據施工人員整理的技術資料與各種數據,按照相應的規范標準進行工程質量的驗收,分析工程存在的各種質量問題以及隱性風險。施工質量評定包括對分項工程、分部工程及單位工程質量的評定。
施工技術管理人員應按照相應的規范技術要求,對收集的資料、設備、構件的質量合格證明材料,各種材料的實驗檢驗資料、隱蔽工程記錄、施工記錄等質量記錄,對涉及結構安全的試塊、試樣以及有關材料,應按規定進行見證取樣檢測。
3.2 驗收項目
(1)地基: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大小、基底標高、基底地質情況和承載力、基底處理和排水情況等。(2)沉入樁:樁中軸線偏斜率、單排樁樁位、群樁樁位。(3)灌注樁:孔位、孔深及孔徑、孔形和傾斜度;樁身混凝土抗壓強度;鉆、挖孔灌注樁的承載力實驗。(4)沉井:沉井基底、平面尺寸、井壁厚度、傾斜度、沉井刃腳底面標高。(5)模板、支架和拱架:模板標高、內部尺寸、軸線偏位;支架和拱架縱軸的平面位置、曲線形拱架的標高。(6)鋼筋:鋼筋型號、鋼筋抗拉強度、搭接長度、錨固長度、保護層厚度、焊接區的位置、焊接長度以及鋼筋骨架尺寸、彎起鋼筋位置、保護層厚度等。(7)混凝土: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混凝土施工洞留置的方法和位置、接槎的處理等。(8)預應力混凝土:鋼筋冷拉、預應力鋼材編束、孔道預留、施加預應力、孔道壓漿等。
參考文獻
[1]王彥輝.公路橋梁施工質量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1,10(8).
[2]王震.探討公路橋梁施工管理與風險[J].經營管理者,201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