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越來越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大因素。現階段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車的占有量呈現增的態勢,上下班的高峰期堵車已成為很普遍,極易發生的事情,已見怪不怪了;由于企業的不斷發展,在產品的運輸過程中需要通暢的交通保障生產與銷售的順利進行。交通的好壞也是對一座城市的評價,如果交通能夠跟的上經濟的發展,能夠承受得住早晚客流的高峰,就證明這座城市跟得上時代的步伐。由于關注度的加強,問題也慢慢地顯現出來,尤其在路基面的工程中問題表現的比較突出。大體上為兩個方面的體現,一是內在問題,另外是外在的破壞。文章通過對公路改建工作的闡述,進一步的分析其中問題的所在。
關鍵詞:發展;設施;運輸量;改建
引言
歷史的車輪碾過歲月的足跡,歷史在前行,我們跟隨著時代而進步。今天我們在大力的發展經濟,對于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大投入。對于公路改建的工作投入最大,也是十分必要的。現在市政道路的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對于主要的問題也加大了問題解決的投入力度。技術方面不斷的改革創新,這樣保證以先進的技術作為保障。就以現在問題比較大的路基路面來說,利用科學的理念解決問題。下面是對工程改建工作中需要進行詳細必要的幾個因素進行簡單的闡述。
1 舊路改建現狀中出現的問題
道路是當今社會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由于時代的發展舊的公路很難滿足當今運輸行業的需求,公路達不到要求的標準變相的制約著經濟的發展。我們要改變這種現狀,就要從根本上找到病因,對于舊的路面造成損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1 技術原因的損壞:就以二十年前的公路施工水平來說,技術水平比較低下,對于技術合格評估標準不是十分的完善。當時考慮的承載能力沒有超越當時的極限,由于發展的形式近似于直線上升,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二十年前的道路承載是五噸,而今天十噸二十噸的車輛多之又多。
1.2 施工原因造成的損害:現在施工的基層人員大部分文化水平不高,對于專業的知識又懂得不是很多,在很大的層面上會影響施工的質量。對于一些新的設備投入,由于初期沒有完全的掌握,這一磨合期極易出現這些質量問題。對于一些工藝要求嚴格的按照標準進行施工,當某兩道或多道工藝發生順序混亂時極易導致產品的品質發生變化,直接影響到工程的最終質量。所以,在這一塊要加大員工的技術投入,以及員工的職業道德方面都要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培養。
1.3 結構原因造成的施工隱患:路面的施工是十分講究的一項工程,最主要的是不要對結構進行顛倒,大體上路面可以分為三層,這三層,分為上中下。每一層的要求標準以及材料都有很嚴格的標準,決不能顛倒使用。對于二十年前的公路建設進行了考證,無論是工藝還是材料在這三層都沒有十分明確的現象,施工是簡單了,但是一旦承受力上來了,路面基礎結構的受力受到影響。在施工的過程中一定要腳踏實地,不要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施工。
2 改建工程需要遵循的幾個原則
公路的改建工作關系著各項社會工作的發展,改建的同時要避免之前事件的發生,把問題考慮全面化,符合科學的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下面是幾項重要的原則希望大家遵守:
2.1 原則一:質量和安全至上。對于任何一項工程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標準,放心的提供給使用者,對于公路也不例外。項目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施工,驗收的過程嚴格遵守規定。在安全方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加強自身的責任感,做到對人民負責,時刻想到人們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員工在施工的過程中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自我防患。
2.2 原則二:注重效益。公路的建設和改建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正常的交通運行和使用,合理科學的交通系統能為地域發展帶來巨大的商機和經濟收益,對于地方的招商引資相關項目大有裨益。在公路改建過程中,應當把公路的經濟效益考慮在內,然后結合各項工程改建的現實效益進行對比,設計出最佳施工方案,新世紀的發展是以效益為基準點的,沒有收益的工程是失敗的。
2.3 原則三:節省開支,避免消耗。消耗主要存在于兩方面,即資金方面的消耗和用地方面的消耗。資金消耗是每個企事業單位都應當注意的問題,改建過程如果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消耗的資金過多,甚至超過改建所帶來的經濟收益,結果就是得不償失,另一個是用地方面的消耗,在用地方面應當盡量避免占用新地面,或者破壞原有的地面結構和原有的面積,對于已存的構筑物或者農田等應當盡量保護,不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
2.4 原則四:可持續性改建。環境保護原則是新世紀必須重點納入的改建原則之一。施工單位在考慮新的施工技術或者施工器械的同時必須考慮即將采用的新技術、新措施的可持續性和環保性,對改建方案實行嚴格審查和討論。例如改建過程中可采取有效措施對老地面進行再利用,對改建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及時進行處理,堅決避免污染該地域的原有環境,盡量維持生態平衡。
3 路基路面的改建方法
路基路面分為混凝土路面和瀝青路面兩種,不同的路面設施需要不同的改建措施來進行施工作業。
混凝土路面的改建方法:陳舊的混凝土路面需要根據現有的混凝土路面實地調研報告的評價及結論來進行選擇性處理,現就存在的幾種處理方法陳列如下:
方法一:針對路面較好的情況,可以考慮直接鋪陳混凝土(也可以是瀝青面層),對于混凝土塊,可以直接鉆孔壓漿,處理之后進行加鋪作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改性瀝青結構,往往能起到更好的結構效果。例如一些城市老城區改建都會采用此種方法,在某些方面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開支少等優點而被廣泛采用,但是這種施工方法對老路自身的條件要求較高,所以在考慮這種施工作業之前必須對場地進現場考察,以防止發生不必要的損失。
方法二:最廣泛的沖擊壓實方法。沖擊壓實技術是利用壓路機的低頻率穩定性周期震動形成的撞擊力來對混凝土板施加壓力,破碎的混凝土板和沖擊波都可以對路基實行壓實處理。沖擊壓實技術一方面是利用原有的混凝土板來形成新的基層承載結構,另一方面沖擊波還會對下面的基層和土基實施壓力而補充壓實原有的路基。這種沖擊碾壓施工作業不僅能最大化利用原有的剩余荷載能力,也可以利用混凝土形成的高強度基層來緩沖公路的反射縫隙,對于后面的公路改建施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鋪墊作用。另一方面,這種施工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施工造價低、環保安全等優點。
4 結束語
近代的造路技術在不斷的發展,每個歷史時期都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性。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表現的最為突出,大大的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由于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在新時期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對于舊的老的公路不符合現階段的發展需求,我們怎么更好的對其改造,充分的發揮其最大的作用,是我們這個時期需要研究的。現階段我們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還遠遠不夠,我們未來的路還有很長要走,我相信明天我們會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徐忠慧.公路改建中路基常見病害與防治策略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1).
[2]鄭秋菊.舊公路改建的問題探討[J].科技信息,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