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建設在醫院管理中發揮了日益突出的作用,醫院本著為老百姓提供安全便捷的優質醫療服務的原則,實行一體化的網絡管理,打造先進的、更為人性化的醫療服務,可以更好的提高醫療管理技術,從而為人民服務。
關鍵詞:信息化;建設;管理;作用
醫院信息化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從衛生經濟管理深入到疾病診療,從診療的流程數字化擴展到醫院全方位的數字化管理。在我國新醫改方案中,明確提出了“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信息系統作為其中八柱之一,成為醫院提高信息化管理的一個主要的手段,同時,醫院也大量開展了應用數字化建設,把信息化管理逐步的應用到服務管理當中,并且也在不斷的創新,從而提高醫院的管理水平,這也是在現代化醫療建設當中突顯的一個重要標志。
1 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所謂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應用了現代管理手段以及信息技術對醫院進行綜合管理的一個優化系統,并進行有效的梳理以及確認。一般信息化建設主要有幾個發展階段:(1)管理信息系統;(2)醫院的臨床信息系統;(3)局域衛生服務管理系統。
所謂管理信息系統當中一般指的就是在醫院運行當中所必須的一些基礎環境,其中也包括有信息查詢系統、科教管理、信息辦公、設備管理、物資和人事管理等方面進行組成的,他們的內涵和深度也在不斷的增加。此外,醫院信息化的處理功能還將面臨進一步向社會、政府主管部門延伸的需求。
所謂臨床信息系統指的就是作為信息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管理信息系統而言,它主要是針對采集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處理和存儲所必須的醫療信息等方面,從而可以更好的提高醫院服務管理水平。其主要特點是實現醫院電子病歷全程管理,可以更好的提高醫療質量,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有所保障。在醫療服務的信息資源當中,一般包括有醫護工作者的管理系統,藥品的管理系統,護理信息,醫護站的管理,放射信息的管理,數字影像管理,實驗室信息處理,手術麻醉管理等相應的管理系統。此外,也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對系統進行互通、無縫鏈接以及操作等,更方便的集成了診療病人的信息醫療系統,從而也實現了共享資源和信息利用的有效手段。
2 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作用
2.1 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及醫院整體工作效率
電子病歷作為醫院臨床醫療信息化的基礎與核心,既是醫護工作的平臺,也是醫院管理及臨床信息的集成平臺。電子病歷是醫療機構對門診、住院患者臨床診治和指導的數字化工作記錄,是患者個人在醫療機構歷次就診過程中產生的完整、詳細的臨床信息資源。全程電子病歷以病人為中心,以電子病歷為主線,集成HIS、LIS、PACS系統數據,整合患者就醫的所有電子信息,使之成為相對獨立、完整的醫療信息。實現全程電子病歷就是要把HIS、LIS、PACS等系統的數據集中,使每個患者的信息既能被完整地檢索、調閱,又相對獨立,成為完整的醫療信息。全程電子病歷必將推動醫院醫療質量控制、臨床路徑、循證醫學、疾病監測等方面的發展。
醫院的醫療質量主要是可以通過信息系統更為深入的了解到在醫療過程當中每個環節的各種問題,并且可以及時處理問題的解決方法,應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把事后管理轉換成事前管理的有效措施。醫院利用實驗室的信息系統的重要目標就是為了達到可以快速的傳輸檢驗報告,同時也應用影像傳輸以及放射信息系統等可以快速的傳輸病理、超聲、放射以及內鏡等相應的處理圖像,作為醫護者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診斷。應用這種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患者病情的診斷率,也可以降低醫院運行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患者的檢查費用等。
醫院建設信息化在隨著不斷的提升,因此,門診的信息管理已經作為醫院運轉的一個重要保障。而醫生工作站也已經作為門診信息的一個重要核心系統了,它的核心就是應該圍繞門診活動而展開。作為門診醫生的重要工作目標就是為了可以更好的服務門急診的正常工作,降低門急診醫生的工作量,把病歷實現規范化、電子化,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應用門診的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重要目標還是為了降低醫護人員的工作量,方便他們操作,可以更加快速準確的提高工作率。讓患者在就醫的每個環節當中減少時間,可以更為透明的,快捷的管理服務,同時也可以減少患者在門診的擁擠排隊現象。應用這種系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臨床的診治工作,質量監督管理,從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提高護理管理工作
使用醫院信息管理系統后,醫生直接通過計算機下達醫囑,護士只需十幾分鐘便可將一天的醫囑核對完畢,將醫囑分門別類地打印成各種執行單,交各班完成工作任務,避免了手工轉抄醫囑易錯抄、漏抄、重抄等弊病,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為病人服務,提高服務的質量。護士無需每日統計每位患者的用藥,醫囑下達后經治療護士審核無誤,執行提交醫囑,程序自動提取藥品和材料信息,靜配中心可在計算機上看到醫囑審核,按照系統生成的領藥單配藥完畢,送至各科室,避免了開大方、搭車藥、人情藥等現象的出現。還可以利用該系統對科室的物資進行經濟核算,減少漏收費和欠費情況。并且可以產生病人的一日清單,使病人十分清楚診療費用,從避免糾紛。
2.3 信息化建設是實現醫療過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礎
電子病歷的使用實現了醫療過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可以改變機械式的手式勞動,將醫生護士以及各項醫療檢查項目,通過電子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信息的動態智能管理。醫院質量控制人員通過網絡對全院各科室的病人從入院直至出院的診治情況進行全程實時質量檢查控制。質控專家可隨時在電腦前檢查全院每個病人的用藥、處置情況和醫生記錄,隨時調閱每個病人的各類檢驗數據和影像資料,并通過網絡與醫生及時溝通,從而實現真正的實時質量監控。醫院決策部門通過HIS系統即時采集醫療過程中各種原始數據,克服了管理滯后于醫療過程這一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醫院信息管理工作促進了醫院信息系統的發展,使醫院的信息系統更為完善。
2.4 科學的提供管理依據
應用決策的分析系統可以為管理人員更好的提供決策信息,也可以為領導者提供不同人員以及物資的安排依據,及時掌握工作當中的日常情況,針對問題提高建議并做出相應的處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發生。信息管理功能滲透到醫療、急救、護理、科研教學、財務核算、行政后勤管理等各個環節。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可以提高醫務工作者的效率,同時也可以加強醫院管理的精細化以及科學化。隨著系統的不斷拓展,醫院的管理得到了充分的提升,醫院兩個效益取得雙豐收。應用信息系統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可以提高對質量信息的控制,也是為了可以更好的實現醫院管理水平的任務與目標。
參考文獻
[1]路榮,陳香禮.1號“門診醫生工作站”在西京醫院推廣應用[J].醫學信息,2005,18(8):883-884.
[2]鐘初雷.實施門診醫生工作站與優化門診流程的思考[J].中華醫院管理,2004,20(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