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對風險投資的成敗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退出機制不健全正是影響我國風險投資退出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股權交易市場、風險投資系統、法律法規等都不完善,本文從我國風險投資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一些建議和方式,以期對我國的風險投資有一定的建設意義。
【關鍵詞】風險投資 退出機制 分析
一、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概念
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就是指風險投資機構在其所投資的風險企業發展到相對成熟以后,通過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將其資本由股權形式轉化為資金形式,從而收回投資,實現投資收益的機制。風險投資退出包括:公開上市、買殼上市、兼并收購和清算的集中主要方式。
所謂公開上市是指將風險企業改組為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把風險投資的股份第一次向公眾發行,來實現投資的回收和資本的增值。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以及地區都設立了二板市場,如加拿大溫哥華股票交易所中二板市場、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市場、英國的AIM市場、比利時的EASDAQ市場和1999年開始正式運行的香港二板市場等。其中美國的NASDAQ市場最為成功,美國約30%的風險投資從這一市場退出。公開上市不但為風險創業者和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退出方式,而且還為風險企業增強籌集資金的流動性打開了渠道。企業發展成熟后大多風險企業會選擇上市。
買殼上市是指即不能通過IPO實現風險資本退出也不滿足公開上市條件的企業,在證券市場上通過買入一個已經合法上市的公司(殼公司)的股份,并且在掌握該公司的控股權后,通過重組資產,往殼公司中注入自己公司的資產與業務。這樣,不需要經過新股的發行申請就直接取得上市的資格。
兼并收購指風險投資公司經過另一家企業兼并收購風險企業,來實現風險資本退出的一種企業產權交易。風險資本家可以在這種方式下將風險資本快速地從風險企業中撤走,來實現資本的增值。依據風險投資的退出形式,兼并收購一般可以分為兩種形式:一般收購和二級收購。
風險企業在計劃的經營期內經營狀況惡化,或者風險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同時無法繼續融資,并且和預計目標偏差較大時,才進行風險資本的清算退出。
二、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存在的問題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實踐,中國的風險投資事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風險投資對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貢獻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全國一大批風險投資機構、風險投資專家隊伍逐漸形成,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目前,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法律方面存在障礙。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風險投資的法律,風險投資的法律保護還處于相對薄弱的境地。風險投資過程很復雜,它的規范運行牽涉到一系列的法律法規。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系統作保障,風險投資很難走向規范化、法制化發展道路。
其次,IPO退出存在問題。在我國資本市場供給中,企業債券、股權資本、信貸資本占總資本的99%以上,而風險資本比重很少。并且股權資本、企業債券、信貸資本主要支持的是傳統的國有大中型企業,而小企業存在著資金嚴重不足的問題,資本市場的供求不平衡是影響IPO退出的重要因素。另外,在我國,主板市場限制較高,復雜的申報程序、費時較長、而且受到法律限制,所持股份在上市之后并不能馬上變現以及我國產品市場與國外二板市場的分離等諸多因素阻礙了IPO上市。
再次,我國產權交易機制不健全。一方面,我國大多數產權交易市場由地方政府非正式或正式批準成立,但這與風險投資項目退出對企業并購市場的專業化和市場化要求尚有一定的距離;另一方面,我國產權交易機構的設立沒有一個可以參照或統一的標準,產權市場的設立運作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性或盲目性,不健全的產權交易市場監管體系的阻礙。
三、完善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對策
首先,修訂和完善相關法律,為二板市場提供法律保障。雖然目前對我國現行的《公司法》作了一些修訂和調整,但仔細研究起來,其中很多條款規定還是不適用于二板市場。因此,應該組織專家對現行的《公司法》進行研究,根據二板市場的需要對《公司法》中相關的條款進行系統性修改和完善。另外,基于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同時為了促進我國企業收購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很有必要對《證券法》等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系統清理、協調、修訂和完善。
其次,繼續完善我國的二板市場。主要包括:培育內容豐富的市場主體,促進上市資源多元化;強化保薦人對公司的持續督導的責任;做好散戶投資者的風險提示工作。由于創業板塊的高風險特征,在完善機構投資者的教育工作的同時必須做好散戶的教育工作,讓他們充分了解到創業板塊的風險性,只有做好機構投資者和散戶投資者的教育工作,才能保證整個板塊的正常運行,繼而保證風險投資的正常推出;充分利用主板市場,完善上市公司殼資源的利用機制。
再次,完善我國產權交易機制。第一,真正實現產權交易經營職能和管理職能的分離,政府只起到宏觀調控的職能,而把經營職能交給企業本身。第二,建立起全國性交易報價系統,建立起覆蓋全國,涵蓋企業產權、技術,統一無形和有形資產等資本要素,規范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做到信息的充分公開。第三,加快整合現有產權市場,在全國范圍內實現要素的自由流動。
參考文獻
[1]成思危.風險投資在中國.民族出版社,2010.
[2]翟緒禎.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河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3]張軍.我國風險投資退出渠道的路徑選擇研究.科學經濟社會,2009.
[4]吳文建.風險投資退出研究綜述.重慶社會科學,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