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業單位作為社會經濟運行中必要的組成部分,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科教文衛等事業單位不僅是服務人民生活得重要機構,也是國家社會運行的必要主體。由于事業單位的非營利性且與財政的密切關系,大多數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的直接撥款和補助,因此事業單位資金的控制和監管存在嚴重的不足,導致我國事業單位財政支出較大,但事業單位經營績效和服務質量低下的矛盾局面,加強事業單位的審計工作勢在必行。
【關鍵詞】事業單位 審計 問題對策
一、引言
事業單位占據著國家財政資金的再分配收入,其資金和運用效益的實現關系到國家的財產安全和社會利益。事業單位審計是由事業單位內部人員實施的對內部機構及其附屬企業的業務進行的審計工作,做好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對加強對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提高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并提高事業單位的經營效益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事業單位已經由全部財政包干支持,轉為部分財政支持和自營業務的發展,在其本身非營利性和服務性的基礎上蘊含了企業的盈利特性,由此產生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記賬模糊,造成了盈利性附屬企業的收入計入事業收入,盈利性企業費用開支挪用財政資金的混亂財務局面,導致了國家財產、大量流失,損害了社會公眾的利益。事業單位內部事業業務和企業業務的模糊分界,無形中加大了事業單位審計的難度,而事業單位審計的滯后性,并不能適應事業單位變化發展的需要,短期來看,不僅造成了國家財產的損失,長期而言,也不利于事業單位高效有益的運轉。為此,本文對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審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并進一步提出的解決的對策,為事業單位審計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啟示。
二、我國現行事業單位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內容單一
現階段,我國絕大多數事業單位審計都僅僅停留在財務會計的審計上,側重于會計數據的真實性,是否有合法合規的發票,有無財務作假行為,只關注是否尋在現金的坐支和挪用,稅收繳納的正確性、及時性和合法性,只是業務的事后監督。然而,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要求事業單位的審計要向管理審計,高層審計,職能審計和事后審計發展,只有這樣全方位的綜合審計才能起到有效的審計監督作用。
(二)內部審計目標不明確
審計目標是開展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良好審計目標的指引,是審計工作成功和可行的必要保障。雖然我國少數事業單位制定了相應的審計工作目標和要求,但是在工作中并沒有對目標進行分析和細化,內部審計工作浮于表面,審計實施過程混亂。更為嚴重的是,事業單位的審計目標制定不合理現象嚴重,目標照搬通用審計要求,沒有結合本單位、本部門、本業務的實際制定目標,審計效果差強人意。
(三)審計人員專業水平較低
內部審計工作是一項復雜性和專業性都很高的工作,對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技術水平、資格水平、經驗水平有嚴格的要求。我國現階段事業單位審計工作實施人員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學歷水平偏低,僅熟習會計業務,缺少必要的審計知識和經驗,法律知識匱乏,溝通和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缺少審計意識和憂患意識,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制約了審計工作質量的提高。
(四)審計規范體系不完善
我國審計事業的起步和發展還處于不完善的階段,審計工作體系尚不健全,由此帶來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依舊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事業單位審計并沒有嚴格的審計體系,審計準則和實施細則也不健全,審計工作沒有確定性的規章制度,無章可循,審計程序、審計報告和審計意見并沒有適用的法規,缺少強制性、規范性和普適性。事業單位內部根本未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審計計劃并建立審計制度。
三、完善我國事業單位審計的對策
(一)擴寬事業單位審計內容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事業單位也由單純的非盈利性向盈利性與服務性結合的方向發展,事業單位審計首先應該在注重基礎會計業務審計的基礎上,提高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將審計擴展到管理方式上,宏觀把握審計的對象;同時事業單位審計也要注重管理層的審計,對管理層的職責權限,越位缺位現象引起重視,遏制領導層的財務舞弊和違規操作行為;最后,要向事后審計發展,不僅要注重審計會計業務,還要在機構設置,職責權限,業務控制方面給予應有的審計控制。
(二)完善事業單位審計手段
事業單位會采用收取各種贊助費、收入掛賬等方式來防止審計,為此事業單位審計人員要采用多種審計手段實施審計工作。檢查事業單位的往來賬目,是否存在和符合規范的支票,是否存在瞞報虛報收入的行為;檢查往來郵件,是否涉及違規業務和挪用公款的行為;檢查銀行的賬戶,是否存在以委托收款的方式將事業單位收入轉入外部賬戶,借用基本賬戶和零余額存款賬戶向外部匯款的行為。
(三)提高事業單位審計人員素質
事業單位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的實施者,其業務素質的高低關系到審計工作能否合理有效的運行,審計人員素質的低下,會使原本規范的審計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失去效力,甚至產生錯誤,造成審計資源和事業單位資源的浪費。因此要加強審計人員的培訓,掌握最新業務知識;定期考核審計人員工作水平,提高專業技術水平。同時也可以適當引入外部審計人員對事業單位審計進行研究和探討。事業單位審計人員的法律知識和溝通技巧依然也是提高的對象,以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綜合型事業單位審計人員隊伍。
(四)完善事業單位審計制度體系
審計制度體系的規范是事業單位審計提高和完善的關鍵所在,只有將事業單位審計納入法律規范體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保障審計工作的順利實施。國家應加強立法,出臺具體的事業單位審計制度體系,審計實施細則,和審計操作規范,提升對審計工作的約束性,并對審計工作起到指引作用。事業單位審計的法律保障性和制度規范性對完善事業單位審計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莉.談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問題[J].審計與理財,2009,1:23-24.
[2]劉建陽.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小金庫”的形成和治理[J].財會月刊,2011,3:84-85.
[3]周春霞.淺析事業單位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2013,10:230-230.
[4]李萍.強化事業單位內部審計的幾點思考[J].中國農業會計,2012,12:28-29.
作者簡介:王國慶(1971-),男,本科,研究法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