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部門,在重復征稅方面矛盾突出,“營改增”可以有效避免建筑業重復納稅現象。但是由于建筑業的特殊性,建筑業“營改增”也存在著很多困難。建筑業如何應對“營改增”值得研究探討。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業 影響 應對
自2012年1月1日起,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行業試行“營改增”方案。作為國家的支柱企業之一的建筑業,由于其特殊性,許多企業既是產品的生產企業,又是產品的安裝企業。征收營業稅不可避免會存在重復征稅現象。“營改增”雖然避免了重復納稅的現象,但對建筑業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地方。
一、建筑業“營改增”前后稅負差異對比分析
假設建筑業納稅人所在地為市區,進項稅額為零,“營改增”前后稅負如下表所示:
“營改增”前后稅負差異對比表
如上表所示,假設某建筑企業“營改增”之后進項稅額為零時,其實際應納稅額為營業收入的12.32%,而“營改增”之前其實際應納稅額為營業收入的3.36%。由此可見,建筑業“營改增”能不能降低企業稅負關鍵在于能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大小。
二、建筑業“營改增”分析
(一)“營改增”對建筑業的影響
1.避免了重復納稅現象。近年來,隨著建筑安裝企業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中間環節,即建設施工項目招投、大型工程分包轉包、子公司的項目分包轉包等越來越繁瑣復雜。處于營業稅納稅范圍內的建筑安裝企業,在這些環節中,承受這不同程度的重復納稅。營業稅的征收以收入全額作為計稅基礎,這樣就把成本中已經繳納的稅款作為營業額又征收一道營業稅。建筑業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完善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有效的避免了上述重復征稅的問題,使得企業的稅負更加合理化。
2.可能會增加企業的稅負。如上表所示,“營改增”對企業稅負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大小。一旦,企業“營改增”后可以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特別少或者可以抵扣的進項稅稅額較小,無疑會增大企業的稅負。目前試點方案中規定建筑業試行的11%的增值稅稅率被業內視為稅率過高。據中國建設會計學會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的調研測算結果顯示,被調查的66家建筑施工企業,據實統計測算2011年應繳納增值稅與原繳納營業稅相比,稅收減少的有8家,稅收增加的有58家,分別占12%和88%。而且,官方的調研結果也是如此。
(二)建筑業“營改增”遇到的難題
1.進項稅額抵扣難。建筑施工企業是集工程施工、勞務分包、物資采購、機電設備安裝、裝飾裝修等于一體的復合型行業,其特殊性和復雜性決定了對其“營改增”有較大的難度。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應稅服務所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存在較大的差異。經測算,只要鋼筋、水泥和砂石等可抵扣成本占到總成本的52.7%以上,建筑業實行“營改增”就會減低企業的稅負。但是在實際生活生產中,建筑業的很多上游企業如砂石、泥土等企業多為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個體戶,不具備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格,這就造成了進項稅額抵扣難的現象,因此很多建筑施工企業實際取得的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不到總成本的50%。而且現在大多數建筑施工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所涉足的領域很多。例如北京城鄉建設集團的主營業務收入有客房餐飲收入、物業管理收入、房租和物業收入、建安收入、房屋銷售收入和勘察收入等。對于不同的施工單位,不同的業務內容,其成本構成存在較大差異,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問題也各不相同,因此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是造成建筑業“營改增”困難的問題之一。
2.增值稅類型的選擇難。我國現行增值稅采用生產型增值稅。在這種情況下,法定增值額相當于當期工資、獎金、利潤、利息、租金、股息等理論增值額與折舊額之和。而建筑行業的人工成本占施工成本的20%~30%。“營改增”之后,人工成本需繳納11%的增值稅,較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前的3%的營業稅,稅負明顯增加。而且這一規定客觀上會抑制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不利于技術設備的更新改造和像建筑業這樣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消費型增值稅可以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又對保證財政收入不利。
3.難以平衡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前,營業稅歸地稅,而“營改增”后,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征收。建筑業每年向地方繳納的營業稅占地方財政收入的大部分,如果實行“營改增”稅必然會影響地方的既得利益。如何協調中央與地方的財稅利益還需進一步完善。
三、建筑業應對“營改增”的建議
(一)慎重選擇供應商
試點開始以后,外購貨物或服務一般都要求必須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盡量選擇是一般納稅人的上游企業。購買小規模供應商的貨物或服務,就必須考量它的價格優惠是否能達到進項稅扣除的額度,要有計劃地選擇有信譽的供應商。
(二)做好培訓工作
建筑業應對“營改增”要做到未雨綢繆,企業從現在開始就應該著手稅務籌劃和增值稅實務的培訓工作,積極參加稅務機關組織的納稅輔導培訓,調整與改革試點相關的財務管理方法,提前做好一般納稅人認定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增值稅納稅人資格認定、票據查驗、納稅申報、進項稅抵扣明細審批都非常嚴格,因此必須提前學習培訓,認真應對。
(三)加強企業的成本控制
建筑業一旦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后,企業的資金鏈必然會受到影響。由于建筑企業普遍存在拖欠工程款的現象,因而向銀行借款和利用內部往來掛賬的現象很普遍,具體選擇哪一種融資方式要視企業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僅要做到融資成本最低,還要盡量降低資金的機會成本。使資金得到充分的利用的同時,降低對貨幣資金的管理成本。
(四)充分利用“營改增”的優勢
上海進行“營改增”試點時,出臺了具體的財政扶持政策,針對“營改增”后稅負增加的企業進行了財政補貼。建筑業要充分了解和利用財政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國家政策。除此之外,“營改增”后,固定資產的價值可以在較長的使用周期內以折舊的方式逐步轉移到產品的價值中去,不必再繳納營業稅。因此“營改增”有利于企業擴大固定資產的投資,有效發揮固定資產投資的作用。
綜上所述,“營改增”對建筑業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營改增”有效地避免了重復納稅,但是,由于建筑業的特殊性,“營改增”也給建筑業帶來了一些不利。進項稅額抵扣難、增值稅發票的難以取得等問題不但不會降低企業的稅負反而會增加企業的負擔。
參考文獻
[1]胡泉.建筑業苦對“營改增”【N】.中國地產報,2013-01-06.
[2]新華網.業內人士:建筑業營改增焦點在于抵扣難.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21207/154213934770.shtml2012-12-07
[3]劉榮,劉楠楠.有關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的政策思考【S/OL】.財經論叢,2013(170):22.
[4]張璠.建筑業“營改增”試點的應對措施【S/OL】.財會月刊,2013:71-72.
作者簡介:祝映蘭(1975-),女,漢族,江西鄱陽人,任職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上市公司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