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貸風險管理是信貸管理的核心,貫穿于信貸管理工作的始終,要搞好信貸風險管理,使之成為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的重要手段,關鍵應做好規章制度、信貸信息、管理模式和工作機制四篇文章。本文就如何加強基層行信貸管理工作展開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信貸 風險 管理 研究
從歷年的審計結果和有關的專項檢查來看,國有商業銀行二級分(支)行(含)以下經營審批的貸款總體質量較差,且存在的違規現象較為突出,因此如何提高基層行信貸管理水平和效果,成為全面提高國有商業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一項重要課題。信貸管理的目的在于防范信貸風險、規范信貸經營和信貸業務發展,基于這一定位,我認為基層行的信貸管理應把握的總體工作思路是“建章立制,防范信貸操作風險;通過獲取廣泛和高質量的信貸信息,提高對系統和非系統性信貸風險的識別、防范和規避能力;改造信貸管理模式,加強信貸管理與信貸經營的職能結合;建立高效的信貸管理機制,調動各種信貸工作資源的積極性。”根據上述總體思路,信貸管理的具體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建章立制,規范信貸人員的操作,防范操作風險
信貸風險始終存在于信貸經營管理中的各個環節,要讓信貸人員時刻保持職業的謹慎態度,就有必要建立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具體應從如下二個層面展開:
(一)制定完整統一的信貸操作準則
信貸操作的重心在信貸經營部門,信貸操作涉及信貸項目受理、貸前調查、項目申報、合同簽定、擔保登記手續、貸款發放、支用審批、貸后調查、本息回收等環節,每個環節又包括若干項內容,繁瑣的工作流程使信貸的操作風險較高,因此有必要建立完整統一的操作準則,以增強信貸人員規范操作的意識,提高其專業素養。
信貸操作準則涵蓋的內容較多,但關鍵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外部資料的審查:一是取證方式的規定,如是否需要向發證機關求證,還是僅僅核對原件;驗資報告、審計報告是否取代合信貸人員對財務報表的獨立審查等;二是對資料的稽核標準,如公司合同或章程是否內容完整,要素齊全;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上的公司名稱是否與公章上的名稱核對無誤等。
2.對信貸操作內控制度的規定:一是信貸項目雙人調查制;二是信貸資料復核制;三是項目申報內部審查制;四是項目定期風險分析制;五是貸款支用審批制;六是工作、討論文字記錄制。
3.信貸調查深入程度的規定:一是對借款人、擔保人情況調查的方式和內容;二是對貸后調查時間的規定;三是對調查報告格式和內容的要求。
制定信貸操作準則的目的是便于信貸人員規范操作,因此必須在防范操作風險和提高工作效率之間達成一種平衡,而一個完整統一的操作準則是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
(二)建立規范的信貸檢查標準
信貸操作準則為信貸檢查提供了基本依據,要保證信貸人員嚴格執行操作準則,就必須加強信貸檢查,其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是建立規范的信貸檢查標準,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明確信貸檢查的目標和原則。信貸檢查的目標是確保信貸經營部門規范操作;信貸管理工作的原則是以事實為依據,以制度為準繩,用制度來約束人。
2.信貸檢查的依據。信貸檢查人員依據信貸操作準則,對信貸經營部門人員的操作行為進行監督和檢查。
3.信貸檢查方式、內容和深入程度。信貸檢查按方式可分為非現場檢查和現場檢查;按內容可分為綜合性和專門性檢查;按深入程度可分為普查和抽查。信貸管理部門主要根據信貸操作風險的狀況和任務的輕重緩急,制定包括方式、內容和深入程度等組合的信貸檢查方案。
4.信貸檢查報告的格式和內容。明確檢查報告的格式和內容的目的在于向上級提供內容完整、清晰的信貸檢查情況。
5.督促整改程序。根據上級對信貸檢查報告作出的批示,督促信貸經營部門及時整改,并對有關違規人員作出相應的處罰。
二、提高信貸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防范信貸經營風險
信貸經營風險防范是信貸風險管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有效防范經營風險,關鍵在于提高信貸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主要應從以下二個方面展開工作:
(一)整合行內信貸信息,加強分析工作
運用信息化技術,將公司類貸款、個人類貸款、信用卡賬戶、存款賬戶和代扣款等信息進行整合,并建立相關的查詢系統,可利用一定標識篩選,以提供完整的信貸信息,從而有利于防范項目層面的信用風險。
在現已運行的信貸信息系統等軟件工具提供信貸基本信息的基礎上,加強對行業、產品、區域貸款質量的整體分析工作,為把握全行的信貸經營風險提供行內業務信息支撐。
(二)提高對外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能力
1.明確對外信息收集的渠道。信貸經營部門主要負責信貸項目信息的收集,而信貸管理部門側重于經濟金融政策、行業形勢、投資熱點等宏觀層面信息的掌握,各司其職,構成一個點面結合的信息網。
2.信息收集的內容。收集項目信息,主要應掌握項目的行業地位、經營財務情況和發展趨勢等內容;把握宏觀信息,需了解經濟金融發展走勢以及對行業、區域經濟的影響。
3.建立外部信息定期分析制度。信貸經營部門和信貸管理部門應定期對外部信貸信息進行書面分析,將分析報告交流共享,并注意保存。
三、改造信貸管理模式,調動信貸經營部門和信貸管理部門的力量,共同實現信貸業務和信貸經營風險防范的平衡發展
基層行執行的嚴格的審貸分離體制,對于防范信貸經營風險和職業道德風險確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在運行過程中也顯現出一些弊端:一是經營部門與管理部門對于信貸增長點、行業走勢、優質客戶群等方面的判斷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從而影響審批效率;二是經營部門由于信貸營銷任務吃緊,管理部門對其申報的信貸項目很難作出獨立的判斷。上述弊端一定程度制約了信貸業務和信貸經營風險防范的平衡發展,因此我認為,在堅持審貸分離大原則的基礎上,有必要進行信貸管理模式改造方面的嘗試,具體設想如下:
(一)信貸經營部門和信貸管理部門共同參與信貸營銷計劃的制定
以完整、有效、及時的行內外信貸信息為依據,在重點投資領域、優勢行業、重要客戶群等方面達成共識,形成一個內容完整的信貸營銷計劃。
(二)信貸管理部門督促信貸營銷計劃的執行
信貸營銷計劃有助于增強信貸經營部門在信貸營銷方面的理性,也有利于防范信貸經營的系統性風險,同時為信貸管理部門在信貸項目的判斷上提供了基本依據,便于督促信貸經營部門的信貸營銷工作。
四、建立信貸管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規章制度、信貸信息和管理模式的作用,促進信貸風險管理健康、持續的運作
如果說規章制度、信貸信息和管理模式構成信貸風險管理機器的話,那么信貸管理工作機制便是這臺機器的燃油,它通過發揮激勵和約束的作用,使各級信貸人員在信貸風險管理的框架內忠實、有效地履行職責。
信貸管理工作機制主要應包括以下幾項內容:信貸管理工作流程;信貸人員工作內容及職責;信貸工作評價及責任處罰辦法。
針對信貸操作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防范,信貸管理工作機制應涵蓋如下幾種類型:一是信貸檢查機制:目的在于具體落實信貸規范操作的要求;二是信貸風險預警機制:目的在于疏通信貸信息在信貸經營部門和信貸管理部門之間、風險管理人員和信貸審批人員之間的互動傳輸渠道,提高信貸信息的使用效果;三是信貸經營管理責任追究機制:通過對信貸人員在信貸操作、信貸經營審批工作中責任進行處罰,以增強工作責任和信貸風險意識。
只要在信貸風險管理方面做好信貸規章制度、信貸信息、信貸管理模式和信貸管理工作機制四篇文章,就能構筑信貸操作風險和經營風險防范的堅實基礎,并充分發揮現有信貸工作資源的作用,確保信貸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文玉,趙同新.淺談基層行如何加強信貸資金封閉運行管理[J].《甘肅農業》1998年第10期.
[2]加強信貸管理 防范信貸風險——對揚州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狀況的調查[A].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第二十次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顧士新,薛春林,高旭東.加強信貸管理 促進農村信用社可持續發展[A].江蘇省農村金融學會第二十次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作者簡介:劉柯杉(1972-),男,四川岳池人,經濟學學士,在銀行擔任風險經理,負責信貸風險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