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學技術及市場經濟的擴張需求,全球經濟一體化已經大致成型。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國銀行業的發展空間與發展前景愈見廣闊,另一方面各銀行所需要面對的風險因素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當前想要我國銀行實現更好的發展,首先就必須要搞好自身的風險管理,為進一步提高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基于作者實際的工作與學習經驗,對如何做好銀行的風險管理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討性建議。
【關鍵詞】銀行 風險管理 內控體制 過程監督
一、進一步深化內控體制建設
(一)完善崗位體系,實行崗位牽制與監督
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為基本原則,完善內部崗位體系,把各項業務進行細致的過程與責權劃分,然后針對性的設立作業崗位,同時還要從記賬、審查、付款、監督等角度出發,設立相關的督管性崗位,嚴防所謂的“一手清”工作模式出現。通過這樣的崗位細化與分離,使各個崗位的職、責、權得以明確與落實,并起到崗位牽制與監督的作用效果。后臺監督的崗位人員要核查好非實時性的預警信息,保證每筆業務的正確性、完整性以及真實性,同時還要查找出其中的違規、差錯。審計崗位的人員要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采取跟蹤調查、重點監測、抽樣調查等措施,對銀行風險進行監控。
(二)增強對業務創新與擴展風險薄弱環節的管理制度建設
為了最大限度滿足客戶對銀行業務的需求,適應市場競爭形勢,業務的創新與擴展是銀行發展的必經之路,但也是銀行管理運營的風險薄弱環節。為了最大限度避免由此所帶來的風險因素,在進行業務創新與擴展的時候,還要配套性的健全、完善風險管控制度以及補救制度,以彌補在創新之初因操作不規范帶來風險。
(三)強化對銀行風險的分析力度,對操作行為進行規范
要想最為有效的對銀行管理運營中的風險因素起到控制作用,一方面是要對監督檢查出來的風險事件進行分類統計,并定期做好總結工作,通過科學的方法與手段對對風險進行分析,然后再通過下行通報制度,向各個網點、各個工作崗位的人員進行通報,使所有人員都能夠受其震懾,進而規范操作;第二,從風險暴露水平、風險度以及風險率三個方向出發,對各個網點、各個崗位人員進行一對一的風險分析與評估,然后按月、按季度的進行下行通報,提高各網點與人員的規范操作意識。
(四)保證銀行內控體系的科學性與操作性
首先,要合理的調配內部控制資源,根據銀行經營業務的變化,指定相應的財務控制管理流程,切實提高內部控制系統的預警、識別、度量、控制水平和對各種風險管理的抵御能力;其次,要進一步整合銀行內部控制體系,利用現代財務信息管理系統,整合業務和信息流程,使整個內部控制系統的信息得到共享,逐步實現財務、業務相關信息一次性處理和實時共享,提高財務判斷能力;最后,要建立嚴密完整的分級授權體系,對不同重要程度的業務進行不同層次的業務授權。
(五)系統性的開展內控合規教育,增強各崗位人員的風險意識
不斷強化對員工合規經營意識、風險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的警示教育,認真組織學習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辦法、操作流程,堅決杜絕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感情代替規章,以信任代替紀律的陋習,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辦理業務,不斷強化員工風險防范意識,從經營理念、全面風險控制、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上培育良好的風險控制文化,形成一種風險控制人人有責的內控氛圍。
二、對銀行的業務運營過程加強監控力度
(一)進一步提升財會風險監控工作的有效性
根據銀行自身的業務運營特征以及相關規定,確定各級財會風險監控系統管理和操作人員,使整個銀行內部都能夠自上而下的形成一套監控體系,進一步提升財會風險監控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其履職能力。要通過財會風險監控工作來增強銀行自身的財會核算質量,規范業務運營操作,使銀行的整體風險管理工作實現程序化、標準化以及規范化,以增強銀行的抗風險能力。
(二)充分發揮銀行風險監控系統時效性
第一,要最大限度將風險監控系統的時效性優點發揮出來,以有效的規避操作風險,同時還要遵循監控系統的提示,規范化的進行業務操作,最后就是要求各個網點必須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完成預警信息復查、確認以及回復,并迅速進行補救,糾正錯誤操作;第二,對預警的風險點進行跟蹤監督與整改,并對各網點進行通報,引起所有人員的注意,確保風險不會第二次出現。
(三)增強對銀行重點風險因素的監督與控制
預警監控員一是要重點對“柜員未簽退”、“超營業時間的柜員”、“柜員多次查詢同一賬戶”等風險點實施監控;二是要面通過調閱風險監控報告,確定重點監督網點、柜員以及風險點,進一步使檢查督導工作有的放矢,經過連續、動態分析判斷,達到風險控制目的,同時為管理決策提供科學參考依據。
(四)實行并落實風險預警例會制度
首先,要根據每周、每月以及每季度的風險監測情況進行總結與分析,以對各崗位人員起到不間斷的警示作用;其次,對風險監測情況的分析工作,應當交由實際的業務職能部門,這樣才能保證分析結果的實用性與科學性,如果如果由管理性質的部門人員進行分析,可能會使分析結果流于表面;最后,針對分析結果與風險薄弱點,進一步加大業務運營過程風險監督、控制力度。
參考文獻
[1]錢蔚琪.銀行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J].財經界,2009,(9):146.
[2]張雪松,趙毅.淺論當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策略[J].現代經濟信息,2013,(12):294.
作者簡介:王建華(1970-),新疆塔城人,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