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在資金建設中選擇銀行信貸,這使得銀行信貸在我國的經濟建設中的地位日漸提高。銀行信貸作為銀行以借款人信用為基礎發放的貸款,不僅提高了經濟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也有效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資金短缺問題,在市場經濟運營中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本文通過對我國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內容進行分析,將銀行信貸管理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相結合,并從多個角度對銀行信貸制度加以分析,為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提供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管理 改革與完善 市場經濟分析
一、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現狀
在市場經濟建設中,企業作為經濟運作過程中的直接參與者,是對市場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的直接因素。而在我國企業的長期發展中,由于融資問題以及資金調配的不合理,使得我國企業在經濟建設中難以實現資金的準備和生產運營的平衡發展,沒有充足的資金作為生產基礎,使得企業的生產和運營速度逐漸減緩。為有效解決我國企業發展中存在的準備資金與生產運營失衡的問題,我國啟用了商業銀行信貸政策,允許企業通過信用擔保進行貸款,有效填補了企業運營中的資金空缺。商業銀行的信貸制度發展至今,已經具備了相對完善的信貸管理制度,有效促進了市場經濟的進步。商業銀行對企業信貸資金的有效發放,實現了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并通過對企業貸款進行科學控制,以更具系統性的管理來提升市場經濟的發展水平。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機制中,為有效規避市場金融發展帶來的風險,銀行信貸管理采用對風險進行預防和分散的有效手段,通過將企業的經濟收支金額進行對比,以收支比率對風險進行評估,在通過對信貸資金的有效集中或擴散,防止信貸管理風險的發生.而在當下市場的經濟建設中,由于我國企業融資效率偏低的形狀,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
二、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風險分析
我國的企業發展中長期存在著融資效率低的問題,低效率的企業融資,使得商業銀行貸款管理面臨風險。在企業資金運營過程中,大量的資金投入無法換取對應的資金收入,造成企業在同等生產水平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高投入與低回報形成惡性循環,對企業的運營造成極大影響。高消耗的資金融入和低水平的企業收入,使得企業在運營中無法及時償還商業銀行的貸款,進而影響了商業銀行的穩定運營。某些企業由于經營不善,甚至長期拖欠銀行貸款,造成銀行資金服務的嚴重虧控。為有效提高企業的融資效率,促進市場經濟的進步,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投資支持,而這一部分投資資金的來源仍是商業銀行信貸,這就使得銀行貸款在原本虧空的基礎上,資金進一步流失,更為嚴重的滯后了我國商業銀行的經濟建設。企業的低效率融資為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帶來的高風險,使得商業銀行的資金管理形勢更為嚴峻。
從商業銀行信貸管理角度進行風險分析,能夠將信貸管理風險劃分為信貸文化內控風險,營銷風險和管理體系缺陷造成的風險。信貸文化內控風險是指在商業銀行信貸服務過程中,由于內部組織在信貸管理過程中配合不當引發的風險。據調查,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銀行組織的各部門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對信貸風險意識薄弱的問題,由于沒有在部門間建立起穩固的信貸管理意識,使得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手段粗放,增加了信貸過程中的風險發生率。商業銀行營銷風險主要是由于商業銀行營銷理念缺失帶來的風險。由于我國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仍遵從傳統形式,使得銀行在信貸過程中無法以現代經濟貿易政策為導向,進而缺乏行之有效的信貸營銷策略,加之信貸形式的更為多樣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商業銀行的信貸營銷風險。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信貸制度的執行力不足,造成了信貸管理制度的缺失,對商業銀行信貸造成風險影響。由于商業銀行的信貸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使得銀行對貸款人及其相關信息的掌握無法進一步完善,貸款發放過程中的信息處理也未能及時予以上報,商業銀行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增加了信貸過程的風險發生率。
三、商業銀行管理制度的改革與完善
由于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中存在缺陷,使得銀行在對企業進行信貸服務時面臨多種風險。為有效規避信貸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風險,采取對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的進一步改革,是促進市場經濟在銀行信貸體制下迅速發展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風險預警制度
由于商業銀行的信貸機制在運行中存在一定風險,因此,在信貸管理體制中建立風險預警制度十分必要的。伴隨著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在市場經濟建設中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在銀行信貸管理中應進一步深化對信貸內容的審核與研究,結合借款人的信息資料對其信譽加以分析,保證其有能力償還貸款的基礎上予以發放信貸。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中建立風險預警制度,通過對貸款企業運營能力進行調查,審核其融資效率和收入水品,如果企業的運營能力不達標,及時對商業銀行信貸進行預警,進而實現對企業信貸風險的有效規避。在商業銀行運營過程中,風險的存在不可能完全避免,但通過建立起風險預警制度,能夠最大限度的將信貸風險降至最低,保證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營。
(二)信貸信息管理改革
在商業銀行的信貸服務中,將信息管理機制進行科學改革,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信貸制度的執行力,還能對風險研究進行有效分析,以更為完善的信息管理保障銀行信貸的正確發放。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信貸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銀行各部門對信息管理的重視程度,通過在銀行信貸發放中建立起規范的信息管理制度,使得銀行能夠充分掌握貸款企業的運營信息,已運營信息為參照,在信貸發放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檢查措施,有效保證貸款的及時償還。信息內容的科學管理還能將銀行信息和企業信息進行對稱分析,通過信息對比保證企業信息的準確度,進而完善貸款人信息,使商業銀行在信貸過程中獲得主動權,實現對信貸發放的有效控制。
(三)風險防范體系改革
風險防范作為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的主要內容,在銀行信貸過程中及時加以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我國的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制度更傾向于傳統模式下的信貸管理,而現代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銀行信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銀行風險防范體系的改革至關重要。改革銀行信貸風險防范體系,著重強調對信貸發放方式的轉變,結合商業銀行獨特的發展模式,創新信貸發放體制,實現對銀行信貸的有效控制,使得銀行的風險防范體系更為完善。在風險防范體系的改革中,還應加強對銀行金融創新能力的提升,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建立起有效的風險監管機制,通過對商業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過程進行監管,保證信貸模式運行的準確性。對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實行動態管理,通過對信貸資產的流動過程進行監管,實現運營風險的及時防范與控制。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風險防范體系改革中,最為重要的是風險防范觀念,觀念的建立是風險防范工作開展的核心,因此,注重對觀念的培養,是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中風險防范體系改革開展的基礎工作。
四、總結語
基于我國現階段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的建設基礎,對信貸管理體制進行改革不僅順應了當下市場經濟的發展趨勢,也能為商業銀行信貸中的風險評估與防范提供正確指導。在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中深化風險防范意識,能夠有效提高銀行放貸的準確性,在促進企業發展同時,有效維護自身的運營。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里制度的改革與完善,有效維護了市場經濟的運轉,同時也對貸款企業的經濟建設提供了一定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涵宇.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J].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11.
[2]劉迎春.商業銀行信貸的有效管理與控制[J].東北經濟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