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成為國家及各金融機構資金投放方面的關注對象,中小企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單純依靠自有資金及民間借貸已無法解決問題,但受到其自身經營規模及無法實現有效、足值擔保等限制,企業融資困難經營所需現金流得不到補給,經營出現窘境。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難 解決建議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企業經營發展主要依靠足夠的現金流周轉得以實現,而維持企業正常經營的現金流大體分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以及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中小企業因其自身的規模限制及經營特點等原因,資產中往來賬款占比較大,資金占用影響企業現金流的周轉。中小企業開始尋求其他融資渠道,一方面試圖加大自有資金的投入,通過股東借款緩解現金流,另一方面擴大融資渠道,開始通過各類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等籌集資金。但是由于企業自身經營規模等原因的限制,各金融機構由于種種原因對其的信貸支持力度有限,中小企業融資無門,現金流困難,經營擴展艱難,有的甚至因現金流斷裂退出經營舞臺。以下就此現象進行簡單分析。
二、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問題部分出在自身,部分源于現有金融機構,以下從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依據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分析融資困難
1.企業經營規模小,融資金額低,金融機構不理會。中小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并且大多為家族企業,因家族整體實力有限,企業經營規模微小,向金融機構等正式融資渠道申請金額低,金融機構面對風險大,收益較小的業務自然不大理會。
2.企業融資成本偏高,利潤率較低,經營無法承受。目前社會上資金供給者以金融機構作為主流,主要來自各大商業銀行。銀行收取融資費用以人民銀行規定的融資基準利率為基準,根據不同情況調整上下浮動比例,以目前人民銀行公布的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6%,一年至三年期中長期貸款基準利率達到6.15%,對于本身經營利潤率較低的中小企業來說,貿易型中小企業的利潤點在10%~30%左右,生產型企業的利潤點大多在10%以下,對于利潤率偏低、經營規模較小的實業型中小企業來說,融資成本無法承受。這樣的定價導向會產生信貸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除了銀行等遵照銀監局要求的金融機構外,企業也通過民間借貸來緩解現金流的需求,但是面對民間借貸資金成本費用高昂,融資金額有限,資金來源無法保障等特點,民間借貸的成本更是企業經營無法承受的。
3.企業無法提供符合條件的足值擔保,融資第二還款來源沒有保障金融機構不予準入。部分中小企業因其自身實力的限制及經營成本的考慮,企業經營通過租用廠房及辦公場所來維持,因此企業實際可控資產較少,融資無法實現足值抵押的擔保方式,企業實際控制人想用自有個人房產作為抵押放款,但是面對經營所需至少幾百萬的資金來說,價值偏小的房產無法實現有效擔保,再加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抵押物抵押率的要求,抵押物評估價值進一步打折,企業至少需要提供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抵押物,金融機構才能有同意發放信用的可能,因此中小企業想運用個人房產抵押,尋求足值和足夠數量的抵押物困難較大,從而擔保不足,無法申請融資。除了提供足值房地產抵押,從保證擔保角度分析更是難上加難。企業融資尋求的擔保企業大多從其熟識的關聯企業中挖掘,在中小企業所接觸的上下游企業中,企業大多規模與借款企業實力相當,經營規模及自身實力有限,再加上企業之間大多是上下游的關系,兩企業處于同一行業,經營上無法規避行業風險,擔保能力有限,同樣無法滿足企業融資第二還款來源的要求,總體來說,企業融資所需有效擔保無法提供,融資需求無法實現。
(二)從金融機構的角度,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1.部分中小企業信用記錄較差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出現信用危機,金融機構不敢對其授信。伴隨著2011年媒體報道的溫州等地中小企業主跑路的新聞,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金融機構等融資主體作為資金供給者對于承貸主體的信用風險更是提高了警惕,報道中介紹部分中小企業主因資金鏈斷裂,無法償還巨額債務,從而跑路逃費債務,使得金融機構的貸款成為呆壞賬,這也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誘因。
2.中小企業規模較小,金融機構管理風險加大。受到中小企業經營規模的限制,金融機構對于中小用信企業的貸后監管信息不對稱,對于承貸主體的貸后檢查無法有效掌握信貸資金投放后企業經營進展及信貸資金用途等,雖然中小企業占用金融機構信用較少,但是對于金融機構而言經營成本并沒有因為企業規模而減少,金融機構成本與收益不對稱,即經濟增加值偏低,因此資金投放積極性不高。
3.金融機構信貸產品種類較少、產品單一,無法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伴隨著金融改革,我國金融業也逐步向著適應市場方向發展,企業要想獲得信貸支持,大多要經歷評級—授信—用信的信貸審查、審批流程,對于中小企業用信周期短、用信需求急的特點,現有的信貸產品大多不能滿足要求。
4.中小企業實際控制人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企業經營持續性較差,從而影響信用到期收回。中小企業目前多為民營企業,國內的民營企業家大多由早先個體工商戶組成,受到其文化素質水平偏低影響,同時企業經營者存在家族繼承的模式,經營企業并未通過競爭上崗,知識積累及管理經驗有限,往往遇到行業風險時,盲目縮小經營規模,在逃避風險的同時喪失了發展機會,最終出現經營萎縮,或是在承擔不了債務時推卸責任、脫逃債務,使得投資者對于承貸主體失去信心,放棄對其的信貸支持。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建議
(一)國家加大對中小企業融資關注,政府出臺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制度
對于中小企業主逃費銀行債務的情況,金融機構及政府已加大了關注,今后金融機構應加強與政府及企業溝通,通過銀企合作、銀政合作加大監控,通過與政府的合作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通過政府協助清收企業欠款,保護金融機構合法權益,同時,為了社會金融環境的健康發展,金融機構應與政府溝通,重點治理惡意逃費企業債務、懸空金融機構債務的企業主,列明清單加強管理,對于賴賬、逃債著給予嚴重懲罰。對于中小企業無法提供足值擔保的情況,可以考慮由政府出面提供擔保,擇優為金融機構推薦用信企業。
(二)改善企業自身經營水平,提高經營者自身素質,實現企業穩健、向好發展
為了能夠適應社會進步,應對實時變動的經營挑戰,中小企業主應加強自身業務知識的積累、提高自身素質,不同的經營者可以結成同盟交換經營管理經驗,當出現經營困難時,相互扶持商討解決困難的方法。目前社會上鼓勵大學生創業,也是在給金融機構一個新的中小融資者的選擇,面對這些受過高等教育,敢于拼搏、勇于創新的年輕人,市場上出現了具有挑戰性及創新發展的新希望,中小企業經營者的素質必將提升一個新高度。同時中小企主可以吸收、合作這些新的創業者,從而以最快的速度提高經營水平。
(三)金融機構應聲出臺的新利率政策拓展業務品種,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發展的信貸產品,實現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有效投放
面對新的融資需求,各大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改進業務辦理流程,各大銀行已出臺了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簡式快速用信制度,同時推出應收賬款融資、存貨擔保等新的產品品種,改進業務辦理流程,調整信貸產品,改進業務審批流程,縮短業務辦理時間,以適應中小企業實際業務辦理需求。另一方面,對于信貸擔保方式,金融機構開始接受中小企業結成擔保同盟,提高有效擔保。同時前不久央行剛剛出臺了取消貸款利率管制的政策,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因此各大行也可以結合新的利率政策,綜合考慮申請授信企業的資質及實力,適度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從另一方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四、總結
中小企業的發展在確保我國國民經濟的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這需要中小企業自身、金融機構、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僅是資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業自身融資能力和信譽度,注重金融體制創新,改善政府調控職能,加強制度供給和金融扶住。雖然困難很多,融資管理仍是國家重視社會關注以及金融機構改革的方向,我們可以相信,未來的金融環境更加的適合中小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夢娣.淺析中小企業融資進程受阻原因和對策分析.《中國商界》,2013年第1期.
[2]趙亮.中小企業融資管理分析.《知識經濟》,2012年第16期.
[3]郭麗虹,徐曉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因素分析,《南方金融》,2012年第12期.
[4]譚杰.淺談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大觀周刊》,2012年第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