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師質量是決定高等教育質量的根本因素,而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是提升高校教師質量的核心所在和根本措施,也是提升教師職業“專業性”以及教師本人專業水平的關鍵因素,還是青年教師保證職業穩定、實現事業成功的必由之路。本文從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發展內涵和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等,探討了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高校 青年教師 專業發展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大批青年知識分子加入到教師隊伍中,青年教師日趨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是學校師資隊伍的有生力量,是高校教學工作的核心與生力軍,同時也是高校未來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核心力量,肩負著學??沙掷m發展的重任。他們的發展與成長直接影響到高校和高等教育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加強和重視高校青年教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青年期又是教師學術積累、知識積淀、能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青年期的發展直接影響教師未來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因此,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直接影響到高等教育質量的優劣。
一、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
優秀的理論可以高效地指導實踐。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有其廣泛的理論基礎,與高等教育法規,高等教育概論,高等教育心理學有關的理論都可以作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支撐。
(一)何謂高校教師發展
高校青年教師發展不同于傳統的教師培訓,它強調立足于教師的主體性,基于自己的內在要求,主動追求達成某種或某些發展目標。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在實踐層面指的是旨在促進教師在專業生活中作為學者、學生指導者、學術研究領導人、學校決策咨詢或參與者等各種角色時,改善其態度、提升其職能、完善其行為、提高其工作績效的一切努力;在目標定位方面,核心在于使高校教學更成功、更令人滿意。對于教師而言,高校青年教師發展,不是單純強調教學技能,不是為了把高校青年教師變成高水平的教書匠,不是單純強調教師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更不是單純強調教師做課件的技能,而在于關注教師自身職業能力的提升與高效,關注教師的職業穩定、安全、發展與成功。對于高校而言,高校青年教師發展不是單純地強調擁有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不是單純地強調高職稱教師的比例,而是旨在促進新任教師較快、較全面地融入院校之中,同時為老教師的繼續發展提供休整機會、再充電機會、再定向機會。
(二)高校教師應該發展什么
從教師素質的角度看,高校教師發展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學術水平的提高;教師職業知識、技能的提高;師德的提升。在學術水平方面,高校青年教師從事的是學術職業,他們應處于學術的前沿,不僅要充分掌握所從事學科的知識,而且要及時掌握本學科的學術前沿和新動向;不但要傳遞科學知識,而且應擔負創新科學知識的任務。深厚的基礎理論與寬闊的跨學科知識面都是高校青年教師發展所必需的。在職業知識、技能方面,高校青年教師不只是學者、專家,而且還是教師;不僅要研究高深學問,而且要將其所擁有的知識轉化為學生所能掌握的知識,這就需要掌握專業的教育知識、專門的教學技能。在師德方面,從事學術職業的高校青年教師首先應當具有學術道德修養;大學教師是為人師表的教師,還應具有教師的職業道德,包括服務精神、自律精神、創新精神等。
綜觀國內外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模式,高校青年教師發展主要涉及五個方面:專業發展、教學發展、組織發展、個人發展和職業發展。其中,專業發展處于高校青年教師發展的核心和基礎地位,因此,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成為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教師作為一種專門職業,具有不可或缺的社會功能,即不可替代性。同時它還具有完善的專業理論和成熟的專業技能,需要長期專門的訓練才能掌握。這種專門職業還具有高度的專業自主權和權威性的專業組織,有一定的資格認定標準和程序。所謂“青年教師”,泛指在高校中具有正式編制,年齡在35歲以下的青年教工,包括專任教師、行政人員和教輔人員等。所謂“專業”就是有學問的職業,即“學問高深的專業”或“學術性專業”。指的是“一群人通過特殊的教育或訓練掌握了科學或高深的知識技能,并以此進行專門化的活動,從而解決人生和社會問題,促進社會進步的專門性職業”。針對“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這一概念,不少專家學者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其中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先生認為: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是指所有在職高校教師,通過各種途徑、方式的理論學習與實踐,使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持續提高,不斷完善。狹義的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強調的是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強調其作為教學者的發展。或者特指初任教師的培訓、教育,使他們能夠更快更好地進入角色,以適應教師專業化工作。
一般來說,高校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通過各種方式促進教師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個性方面的成長,使教師能夠勝任教學、研究、社會服務和管理等各項工作。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包括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專業知識和精神,高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青年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精神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一個專業新手發展成為專家型教師,從而逐步勝任教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和管理等各項工作的過程。對于高校青年教師來說,需結合教師的職業特點,進行專門的、有針對性的專業發展內容。
從專業發展的目的看,是為了促進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從而促進高校整體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的發展;從專業發展的內容看,主要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教學能力、社會服務能力、師德修養、身心健康、人際交往能力等;從專業發展途徑看,主要是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項目的培訓學習和高校青年教師自身的反省理解等;從專業發展的組織機構看,要有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機構、專業組織、行會等;從專業發展的本質看,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的本質是為了提升教師專業的“專業性”和教師本人的專業水平。
三、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高校應為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并提供有力保障,應秉持“激發教師潛能、追求教學卓越,提升科研層次、傾心社會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完善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加強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推進教師教學、學術研究、服務社會、通識教育、繼續教育和身心健康等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一)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
1.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有待加強。教師的師德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受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部分青年教師思想境界不高,缺乏足夠的愛崗敬業精神,對教育事業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只滿足于完成教學任務,缺乏與學生必要的溝通。
2.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效果不高。高校青年教師大多教齡短,教學經驗欠缺,對教材的理解,教學中重點難點的處理以及課堂教學的組織設計等方面往往存在不足。由于缺乏教學技巧和經驗,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效果不理想。還有一些青年教師缺乏耐心,不按照教學要求認真備課,講解內容過于籠統,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教學,傳授知識缺乏過渡,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3.科研意識淡薄,科研水平不高。一些高校的青年教師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科研能力培訓,科研意識比較淡薄。有的教師從事科研只是為了應付科研考核或職稱評定。青年教師科研經驗不足,通過自身努力能爭取到的科研項目較少,較難在科研上有大的突破,在學術研究上存在著較大的挑戰。
(二)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對策
1.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光榮任務,青年教師的自身行為和品德修養和責任意識對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要搞好師德建設。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學習,學好社會主義師德理論,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其次,要探索完善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強化青年教師做人的責任感。再次,推進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促進青年教師責任意識的形成。人事制度改革要堅持獎優罰劣原則和以貢獻、業績定收益、定職稱的原則,這將對青年教師責任意識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
2.為解決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效果不高的問題,首先,應建立新教師入職系統培訓機制。學校組織青年教師參加高校教師崗前培訓班,系統學習《高等教育法規》、《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課程,為做好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打好基礎。其次,由離退休教授或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授隨機聽青年教師的課,直接和青年教師探討、研究教學方法,促使青年教師成為教學的行家里手。再次,建立“傳幫帶”工作機制。由學校聘請老教授、老教師為青年教師“傳、幫、帶”,通過助教、助研等方式,打造“以老帶新”良性發展模式,鼓勵青年教師虛心向老教師、名師學習。
3.充分利用上級機關的橋梁紐帶、組織協調、咨詢服務、宣傳普及的功能與作用,借助嶺南大講壇這個高品位、大眾化、公益性講壇“超市”,組織青年教師聽取我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術熱點專家、學者型高層領導和海外知名學者專家關于國內外的最新學術熱點問題,吸收他們的新思想、新觀念和新知識,拓寬青年教師學術視野,激發其鉆研學術的熱情。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科研培訓和學術交流,在項目申報與管理、科研團隊建設、科研基地建設等方面向青年教師傾斜,同時發揮青年項目孵化器作用。
四、結語
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發展問題在一些地方和高校已經受到重視,并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但由于一些高校特別是地方高校在經費、編制等方面還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加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顯得力不從心,所以,高校應擴大政策覆蓋面,保障每一位青年教師都能得到關注、支持和幫助,都能夠得到促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曉忠.高等教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姬道興:高校青年教師責任意識的探析,平頂山師專學報,2004,(1).
[3]李先富:高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5).
作者簡介:邢甲志(1967-),男,山東泗水人,廣東社會科學大學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