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國庫集中支付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意義,針對當前會計核算現狀提出了一些改進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 國庫集中支付 會計核算
一、國庫集中支付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意義
在國庫集中支付環境下,財政的所有收支都通過人民銀行的專門單一賬戶實現,其收入直接匯繳入國庫,其支出也由國庫賬戶直接或者授權劃撥給商品的供給者以及勞務的提供者。國庫集中支付的本質就是收入直歸國庫,對支出則從預算、撥付、使用、清算到收款者賬戶進行整體監督控制。國庫集中支付是財政資金管理的革新,更是財政預算管理的革新,其運行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現實意義:
(一)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規范財政部門的資金支出
財政部門是我國的財政收入以及支出分配的專業職能部門,其行為不僅影響著收入與資金的分配,更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因此其工作行為的規范就極其重要。財政部門支出行為不僅要從思想以及紀律上進行,更需要在具體工作程序中進行規范。國庫集中支付本身就是以財政部門的職能為基礎的,充分考慮財政部門的工作程序,務求做到各環節的有效規范。
(二)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監督管理財政收支
我國既存的資金撥付制在程序上缺乏事前事后的有效監督,款項截留、擠占甚至挪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國庫集中支付制則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第一,國庫集中支付能有效解決當前財政資金分散的問題,將財政資金實行集中管理,規范資金的預算執行過程,提升資金利用率,在強化依法理財的同時最終實現財政管理工作的科學和規范;第二,國庫集中支付能有效改善財政資金運行信息反饋慢以及透明度較低等問題,保證財政機關能實時掌握資金的運行狀況,通過真實可靠的資金運行情況制定新的預算以及調控政策;第三,國庫集中支付從根本上改變了財政資金的預算和管理方式,將傳統的事后監督轉換為事前、事中監督,力求從源頭上做好腐敗控制。
(三)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提升國庫資金使用率
財政撥付下的資金分散支付是財政將資金先分配給各預算單位,再以季度或月為期間將資金撥付給單位,這種撥付就會出現在一些單位預算資金沉淀而一些單位資金不足時國庫無法調度的情況。以往財政解決這種問題的傳統方式就是通過發行國家債券或借款來解決,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會加大國庫的運行成本,在增加非必要支出的同時降低國庫資金的使用率,國庫集中支付是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下的整體支付,各單位的用款只有在實際發生支出時才會從國庫中直接支付給勞務提供者,即時出現某些單位的資金沉淀也是在國庫的賬戶上,能有效解決國庫資金緊張的問題,降低國庫運行成本的同時提升資金使用率。
(四)國庫集中支付有利于防范腐敗滋生
腐敗滋生的因素眾多,除了個別官員的思想認識的問題外,財政資金的分散支付缺乏控制也為腐敗滋生提供了溫床。分散支付下財政部門對撥出資金的使用缺乏監督,為資金的擠占、挪用提供了便捷,為腐敗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國庫集中支付下各單位的款項都由財政或者國庫的單一賬戶直接支付,所有資金都在有效的監督控制范圍內。
二、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下會計核算現狀
第一,收付實現制我國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原則,在國庫集中支付下這種單一的會計核算方式已經難以滿足核算需求,會計核算需要解決的問題眾多:第一,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后單位的收入確認方式以及財政資金的流轉程序都發生了變化,當前的事業單位的核算方式還未完成轉換;第二,國庫集中支付為傳統會計核算方式下的年終資金結轉帶來了處理挑戰。為保證國庫集中支付下的會計核算完整準確,在推進國庫支付制度改革的同時更要努力彌補收付實現制的不足,積極引入權責發生制展開核算工作,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逐步實施。
第二,事業單位核算中存在內部與銀行開設的零余額賬戶不對應的情況。我國大多數的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主體與其基建的核算主體是不一致的,兩者分別擁有獨立的財務系統以及核算標準和財務報告,實行獨立核算,在年終決算的時候再進行合并報表處理。在國庫集中支付環境下,每個事業單位只允許一個零余額賬戶,原有的分開核算的會計處理方法就無法做到會計核算的全面準確性。
第三,事業單位款項收支存在虛假結轉現象。傳統的劃撥支付下,一些事業單位本身預算執行完成,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其款項并未實際支付,以收付實現制為準則進行核算則會導致結轉不實等問題,會計核算的核算職能難以充分發揮。
三、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下會計核算改進策略
(一)事業單位內部與其在銀行開設的零余額賬戶要實現對應
在會計核算過程中,事業單位可以增設基本建設的一些相關會計科目,將事業單位與基建的會計主體相互結合,打破長時間以來事業單位與基建會計主體核算分離的不良局面。通過財務系統的優化,將基建的各類會計科目設置進事業單位的會計賬套中,將基建賬目以基建專項資金的方式進行核算再編制統一的事業單位資金報表和基建資金報表,通過賬套的合并及科目的增加等措施保證事業單位財務信息的真實、完整和有效。同時,這種方法還有助于事業單位內部與其在銀行開立的零余額賬戶有效對應,提升財政資金的管理效率。
(二)強化零余額賬戶管理工作
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第一,加強對零余額賬戶的實時監督工作。在多個預算單位共同使用一個零余額賬戶的情況下,極易出現賬戶的用款和存款混亂等問題,給單位帶來重大資金風險。對此事業單位需要在零余額賬申請上規范審批控制程序,強化其管理;第二,優化零余額賬戶的操作程序。當前,我國很多事業單位都存在零余額賬戶的資金到達與支付進度失衡等問題,其原因就在于其緊張速度遠低于其支出速度。對此,事業單位要結合自身需求規范零余額賬戶操作,深入簡化審核級次以及資金的支付程序,在保證預算資金正常流動的同時保證資金審批的高質高效;第三,規范零余額賬戶操作。零余額賬戶具有只進不出的性質,支付中產生的退款都會自動返回零余額賬戶,介于這種情況,事業單位需要規范零余額賬戶的具體操作,落實收款人信息核對及審核工作,結合代理銀行的審核工作一邊資金順利退回。
(三)積極引入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核算
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中,針對一些特別的項目要積極引入權責發生制。中央財政總預算也有個別事項允許使用權責發生制核算的政策,因此,針對一些跨年度的采購業務支付在資金結轉時就可以采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決算和預算,只要確定的支出,無論是當年或次年撥付給收款人都可以根據業務性質在當年作為預算支出。
參考文獻
[1]張會鳳.國庫集中支付會計核算問題的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12:142-143.
[2]王云波.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國庫集中支付對會計核算的影響[J].財經界(學術版),2011,04:149.
作者簡介:郝文軍(1978-),男,藏族,青海西寧人,審計師,本科,主要從事財務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