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書育人,教風為先。高校的優良教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高校教師的教風建設事關重大、意義深遠。本文研究了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淮安校區的教風現狀,闡述了異地辦學、學校管理制度以及師德師風對學校教風建設的影響,并對問題的成因進行了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南方學院 教風建設 異地辦學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046-02
教風是一所學校教育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教風好與壞、正與不正,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和教學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所學校的校風,決定著這個學校的整體形象和名譽。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是公有民辦二級學院,而淮安校區則是2010年南京林業大學與淮安市政府合作創辦的,校區創辦時間較短,教風的建設有待于探討研究。本文旨在找出淮安校區教風建設上凸顯的優勢與現存的問題,并予以分析,提出解決方案,以求加強南方學院淮安校區的教風建設。
一 異地辦學對教風建設的影響分析
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淮安校區是南京林業大學與淮安市政府共同合作創辦的民辦二級學院,其本部在南京。學校采取“2+2”異地辦學方式,大學四年中,學生前兩年在淮安校區就讀,大三、大四在南京本部學習。這種新型的辦學方式對學校的教風建設存在一定的影響。
1.與母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作為民辦高等教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南京林業大學南方學院淮安校區與其他的民辦高等教育模式相比,由于其依托母校辦學,可充分利用母校的各種教學資源,如教學實驗設備、教學實踐基地、師資力量等,而母校辦學資金相對不足,二者合作辦學,公有民辦高校可與母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實現教育事業上的雙贏。
2.與淮安當地兄弟院校共享教師資源
一所學校的師資力量直接決定了該校的辦學質量,為了給學生配備更好的教師,學校特向淮安各兄弟院校聘請了專業素質高、師資水平好的教師,從而實現了各學校之間教師資源的共享。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對外聘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等都給予了肯定與褒獎,認為他們的到來有效地促進了整個學院教風建設的提高。
3.教師隊伍良莠不齊
因辦學時間較短,南方學院淮安校區自有教師較少。為解決這一問題,學院分別從本部和淮安當地兄弟院校聘請了教師,因此教師隊伍結構較復雜。因為本部教師和當地兄弟院校的教師主要工作地點不在本校區,任課教師上完課即離開教室,雖有固定的辦公室,但因自身工作需要,不能經常在學校,學生課下有問題時,不能及時解決。另外,因學院對教師的監督管理約束力度不大,有一小部分教師對自己要求不嚴,消極地對待教學任務,不能對學生認真負責,上課敷衍了事,給學校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給教風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二 教學管理制度對教風建設的影響
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是教風建設的重要保障,通過建立和完善教風建設的各項管理制度,形成長效機制,進而達到推進教風建設的目的。
1.開展學生座談,反饋教學信息
為了解學校的教學狀況,每個班級設一位教學信息員,負責定期向教務部門反饋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學院還通過定期的“學生座談會”,了解教師的教學狀況、效果,通過學生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來客觀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的優劣。只有傾聽學生的心聲,教師的教學才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學中,學生的積極響應、提問討論可激發教師對教學、教材、教法的鉆研。
2.以學生為本,進行網上評教
每學期期末考試前夕,我校都會要求學生登錄教務網對每位任課教師進行網上評教,以貫徹我校“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理念。學校一方面尊重和關心學生的需求,一方面增強服務意識,讓學生也成為教學評價的主體之一,給學生一個行使權利的平臺,發表對教育服務的意見,以及提出他們的教育需求等,不僅提供給了同學們一個表達自己意見的平臺,更有效地促進了學院整體教風的改善與提高。
3.教風與學風,狠抓不放
教風的鑄造,既要靠教師的自律,更需要學校、學生的他律;既要靠激勵,也需要規范。為了加強我院學風與教風建設,學院每天組織教學管理人員和輔導員對各班級上課情況進行教學檢查,并及時將上課情況反饋給教務部門,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解決。此外,南京林業大學校本部每學期都會安排教學督導組到淮安校區,進行期中教學檢查,召開師生座談會,了解教學狀況。這樣,不僅有效增強了同學們上課的積極性,對教師教學熱情、學校教風建設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三 師德師風對教風建設的影響
教師風范是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修養、知識水平、文化水準、精神面貌的體現,是教師的德與才的統一性表現,是一個學校形成良好教風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學教師風范是一個合格的、優秀的大學教師應該具備的、令學生感到親切、驕傲和尊敬的氣質和氣派。靠這種風范,能讓老師個人的意志變成學生集體的行動;靠這種風范,能讓繁重的學習變得輕松快樂;靠這種風范,能讓突發的緊張氣氛很快變得平靜和諧。
由于我校采取了“2+2”的異地辦學模式,南京本部教師每周會來回奔波于南京與淮安兩地,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是這樣不但沒有削弱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反而更增強了教師教學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與此同時,來自于淮安各兄弟院校的外聘教師也是如此,他們的精神令人敬佩,更值得大家學習。因此,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可有效提高我院整體的教風。
四 教風與學風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1.以教風帶學風,行為示范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因而教風的優劣直接作用于學風,進而對教育教學質量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起關鍵的帶動作用。許多有建樹的人在求學期間“幸遇良師”,受到熏陶、得到教誨、發奮有為,便是最好的例證。教師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只有提高教師的敬業精神,以教風帶動學風,才能真正把學生吸引到求知的道路上來。
2.以學風促教風,教學相長
學風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教風。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學風會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不求上進、消極懈怠的學風,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激情。學校通過每學期的“網上評教”和“學生座談會”,客觀地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的優劣,以激勵教師主動進行教學改革,樹立良好的教風。
3.教風建設和學風建設“雙核互動”
學校如果只重視教風建設,把改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重擔全部壓在教師身上,會使教學管理出現重大傾斜,也偏離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思想;反之,只重視學風建設,把“鞭子”抽在學生身上,不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管理的“松散”狀態,只會使“剃頭挑子一頭熱”,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氛圍,最終無法實現教風建設的目的。以教風建設帶動學風建設,以學風建設促進教風建設,實現“雙核互動”,是教風、學風建設的必經之路。
南方學院淮安校區剛剛創辦不久,教風的建設十分重要。只有認真分析教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優缺點,并加以改善,才能促進學校教風與學風的整體提高,為學校將來的發展奠定強有力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娟.淺論民辦高校的教風建設[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07(1):13~16
[2]趙麗萍、湯永杰.公有民辦高等教育的優勢及發展方向[J].高等農業教育,2004(6):22~23
[3]德鐵嬰.教風和學風建設是民辦高校教學管理的核心[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6):30~33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