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就三本院校兩地辦學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此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三本院校 兩地辦學 學生管理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064-02
隨著江蘇省高等教育的發展和辦學規模的擴大,以及教育體制的改革,按照國家要求,民辦學院必須有獨立的法人、獨立的校區、獨立的財務等,江蘇省部分民辦二級學院不符合這一要求,與母體學校“住”在一起,“用”在一起。此次調整的目的是促進高校辦學更加規范,這同時也是江蘇省對高校布局進行調整的目的。
教育主管部門建議高校、民辦二級學院在與母體學校脫離的過程中,條件合適的可以到南京以外的地方尋求發展空間。越來越多的高校加入了兩校區辦學或多校區辦學的行列中。兩校區辦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在學校發展上有很多的有利因素,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困難。
目前很多高校采取的是低年級學生在一個校區,高年級的學生在另外一個校區,這樣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結構單一、校園文化氛圍和學習氛圍不濃厚的狀況。分析兩地辦學格局下開展新校區大一、大二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兩地辦學格局下開展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尤為重要。
一 三本院校學生特點
三本院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良莠不分,管理難度大;普遍家庭經濟狀況相對優越,但貧困生也不在少數,貧富不均的狀況處處可見;普遍學習基礎差,自律能力不強,自覺性較差;學生業余專長較多,但學習動力不足。三本院校大學生是大學生群體中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有較鮮明的特殊性,特別是在心理素質方面,如學習心理、自我意識、人際關系、思想情感行為等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三本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把握好管理“基礎”,過高估計或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現實的,三本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具有艱巨性和長遠性。
二 兩地辦學模式下,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新校區校園環境的建設問題
新校區的建設投入資金巨大,時間倉促,校園環境建設短時間內無法達到事先規劃的效果,包括教學科研設施、圖書館的藏書數量、校園周邊的交通設施等遠不能滿足需要,導致學生怨言較多。
2.新校區的學生對老校區存在著向往
新校區的學生對老校區存在一種期盼和向往的心理,加上距離遙遠,資源基本無法共享,這些都導致了大一新生對新校區的環境產生不滿情緒。
3.新校區教育資源的利用問題
新校區是低年級,老校區是高年級,會出現:分校區學生結構單一,高低年級的同學之間缺少溝通、交流、互動和學習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缺少校園整體文化氛圍,學生在選課和各種交流上產生困難;缺乏科研學術氛圍對學生學習的熏陶和滲透;學習目標也不夠明確,與學生不斷豐富自己、全面發展的需求形成一定的矛盾等。
4.新校區缺乏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部分教師的教學分布在不同校區,除了課堂上與學生有限的接觸,課下溝通交流機會很少,溝通交流不足,造成師生互動性差,使學生的許多心理與思想問題被遮蔽,也加大了師生之間的隔膜。
5.新校區的安全問題
新校區管理人員大多數都是從本部抽調來的,到了節假日他們也要休息和處理自己的家庭事宜,即使安排少數人員值班也無法避免節假日管理的難度和隱患。
6.學生管理機構不健全問題
新校區遠離校本部,各種管理機構不齊全,并且學生工作管理人員多是剛畢業的研究生,工作經驗不足,可以說是事多人少,管理屬于應急式管理。
三 學院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學院各項工作已走上正軌,并也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1.管理部門不健全
新建的校區機構設置不可能像校本部一樣齊全,各項工作的開展無法完全獨立又依賴于校本部各部門的審批。這就導致各項管理工作的時效受到了限制。
2.人員短缺
學院是從無到有建設起來的,考慮到辦學效益等因素,管理隊伍較精簡,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加管理隊伍的壓力與日俱增,特別是建設一支學院的中層管理隊伍的需求日益迫切。
四 對策研究
1.探索在新機制、新模式下獨立學院發展思路,完善學院各項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學院特色的辦學理念
具體內容:(1)完善學院發展章程,加強學院與其他同類院校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院自身發展水平,把學院建設成為具有獨立辦學特色的二級學院。(2)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在人事管理、財務管理、教務管理方面切合學院實際,形成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管理機制,推進學院各項工作穩步向前發展,繼續完善新機制、新模式下的管理制度建設。(3)優化學工隊伍建設,建立嚴謹的學工隊伍管理制度,組建獨立學工隊伍體系,探索新機制下輔導員管理體系,尋求適合學院發展的管理模式,形成學院特色。(4)結合三本院校發展特色、辦學宗旨,建立具有學院特色、適合學院發展的學生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形成新機制、新模式的學生管理體系。(5)創新管理方法,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學生會、班委會、團支部是學校實現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組織機構,學生骨干是學生管理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他們最了解學生需要什么、關心什么,最清楚學生的呼聲以及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實現學生自我管理不僅減輕了輔導員的管理工作,而且有助于了解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完善管理機制。
2.建立學生自我管理機制,培養學生干部管理學生的積極性
輔導員在學生自我管理機制的建立中起到關鍵的作用。首先,輔導員要通過班級會議認真做好學生思想工作,教育引導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養成獨立與自覺的習慣,對于表現好的同學要給予獎勵,號召其他同學向優秀者學習;其次,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干部進行培訓,培養他們在學生管理中的積極性,把管理的方法教給他們,使他們更好地完成班級的管理工作,同時也使他們在管理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五 實現目標的保障措施
1.立足科學發展,增進機制創新
學院應在校黨委、校行政的正確領導下,在學院董事會的指導下,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學院中心工作,服務學校大局,立足學院特色與優勢,圍繞內涵建設和可持續發展切實開展好學院各項建設任務。進一步結合學校各項制度改革和學院具體實情,加強機制和管理創新,不斷完善自身建設,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群策群力,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體教師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以保證實現規劃目標。
2.著力制度管理,增強發展動力
進一步加強學院黨政管理工作作風建設,不斷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行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和人性化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效率和辦學效益。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積極為教師的教學科研等創造良好的學習與工作條件,增強廣大教師的責任感和凝聚力。
3.拓寬經費渠道,增強辦學活力
在切實用好國家、省、學校投入的各項經費的同時,學院應進一步開拓思路,積極主動爭取更多的建設經費,積極多渠道籌措學院配套經費和獎學獎教基金,擴大學院創收,增強辦學活力和促進持續發展;繼續發揚勤儉辦學的精神,嚴格財務管理制度,規范院內分配獎勵制度。
參考文獻
[1]汪強.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探析[J].江蘇高等教育,2006(2)
[2]賈海燕.論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與創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責任編輯:王以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