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語言修養決定著師生課堂互動的效率。在教學中,筆者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語文課堂運用語言時,應注意語言的神態性、趣味性、激勵性等特征。
【關鍵詞】課堂教學用語 神態性 幽默性 激勵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02-01
記得筆者中學時最愿意聽歷史老師講課,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老師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各種歷史事件講得趣味生動。每當聽到這時候我們總會全神貫注,生怕遺漏了老師講課的內容,伴隨著歡快的氣氛,一節課下來不但能對學的內容牢記于心,更能在快樂中學習,真正做到寓學于樂。現身為一名語文老師,不僅要有較高的知識和道德修養,還應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課堂教學用語。因為高水平的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而且還能使學生得到一種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教學,一定要避免讀音錯誤和出現方言。有的教師在上課時語言很有親和力,每句話充滿著詩書才氣,出口成章,這就更加強了講課的吸引力,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現在的課堂教學,往往只關注最終的結果看學生能不能把老師標記的重點記住,往往忽視了課堂過程的優化和組織。如果在講課時只是照本宣科、長篇大論、陳詞濫調,那么一堂生動的語文課就會變得沉悶死板,影響師生互動的效率。因此,我認為在語文課堂運用語言時,應注意語言的神態性、趣味性、激勵性等特征。
一 課堂語言的神態性
學生在一起評價老師,往往說這個老師太嚴厲了,上課的時候很壓抑,不敢討論題,不敢說笑,這是因為老師在上課時缺乏生動的神態語言。心理學家曾用一個公式來表達神態在互相交往中的重要性:感情的表達=語言(7%)+聲音(38%)+表情(55%)。教師在講課時,一個理解的微笑、一個親切的眼神和一個尊重的手勢,勝過千言萬語。這種神態會使壓抑的課堂倍感輕松。也許你是一個在生活中很嚴謹的人,但當面對我們的學生時一定要具備這種神態語言,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你。“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相反如果一位老師縱然才情萬丈,口若懸河,文采斐然,但如果表情過于嚴肅,就會使生機盎然的課堂變得嚴肅失去活力。
二 課堂語言的幽默性
有的教師在上課前通過講笑話或講名人軼事來緩解學生學習的疲勞感,提高課堂的活力。我在講《靜女》一首詩的時候讓學生分組扮演“情侶”,但一定要圍繞文章內容來表演,很多同學都很好地參與進去。實踐證明人在心情愉悅的狀態下學習效率是最佳的。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中,教師不僅要正確駕馭好課堂語言,還需盡量使用生動有趣、幽默的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的呆板、枯燥,使學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學什么東西,干什么事情,都是枯燥無味,無精打采。因此,教師必須刻苦鉆研教材教法,運用幽默性語言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互動,情感升華,創造一種精神享受的境界,放松學生的每一根神經,激發學生的每一個細胞,達到愉悅輕松的快感效應,來提高學習效率。
三 課堂語言的激勵性
臺灣作家楊子在《十八歲和其他》談到:當我們的孩子還在的時候好好疼愛他們吧!學生的心理不是很成熟,當遇到挫折時往往會失去信心,心理因素對任何一個階段的學生來說都很重要,學生很重視教師的評價。作為職業高中,學生的基礎素質比較差,對學習信心不足。記得開學習總結會時,一位學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以前我們都是一些不被老師重視的學生,因為我們的成績差,但現在職業高中給了我們機會,老師們都很關心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善于察言觀色,掌握學生的心理,不管是評價學生,還是批評學生,都要講究語言藝術。對學生要以正面鼓勵為主,少批評,多表揚,特別是成績差的學生更應該多多關心,任何時間都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節好的語文課,語言是關鍵。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做到生動、具體、鮮活,要讓美的語言在課堂中綻放!
參考文獻
[1]陶傳貴.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J].文教資料,2005(32):122~123
[2]駱小蘭.教師語言的藝術[J].文教資料,2005(3):47
[3]陶行知.中國教育改造[M].天津:東方出版社,1996
〔責任編輯: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