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是缺乏美,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提到寫作,許多學生覺得無事可寫,難以下筆。其實作文中不是無事可寫,只是學生對寫作缺乏興趣,缺乏善于觀察、思考、積累的能力。根據筆者長期的教學經驗,針對如何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談談幾點自己的經驗。
一 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寫作興趣是學生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的核心因素,學生對寫作產生興趣,寫作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著的追求。如何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呢?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文教學中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靈感的催化劑。如,在教學散文詩《金色花》《荷葉母親》——歌頌“母愛”這一主題時,為增強學生對母愛的感受,我布置了一篇以歌頌母愛為主題的作文,為激發靈感,先為學生播放了《燭光里的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兩首歌。學生剛剛學過這兩篇課文,再以歌曲的形式呈現,使學生不僅在熟知的歌詞中感受音樂美,也很自然地體會了母愛的偉大,寫作時可以用記敘、書信甚至是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最后,作文的展示效果令人欣喜,有的同學善于抒情,筆下自然就會流淌出對母愛的感激和深層體會。
由此可見,在作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情境十分重要,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觸動了學生的寫作靈感,開拓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不僅擁有一副框架,更擁有了自己的靈魂。
2.合理評價,不吝嗇對學生的鼓勵
每個人都需要善意的贊美,作為老師更為重要,老師贊美學生是一種感情投入,是驅使學生奮發向上、銳意進取的動力源泉。葉圣陶先生說:“學生今天作某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通過學生的習作,不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還可以洞察學生的思想,甚至是學生的困惑。因此,在作文批閱過程中,不僅要合理評價,更要針對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給予更多的鼓勵,對學生在作文中的每一點進步,或者一篇劣作中的某一“閃光點”給予夸獎、加以鼓勵,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從而使學生克服懼怕作文的心理,引導他們把生活體驗、寫作素材和寫作知識聯系起來,促使其形成技能,逐漸地愛寫作文、會寫作文、寫好作文。這也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
二 善于觀察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為了反映生活。要準確地反映生活,就必須了解生活,了解的方法是觀察,用我們的各種感官去感受、去考察、去撮要各種事物的特征。了解生活現象、了解生活本質,從而正確地認識生活,這是寫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材料。
三 善于思考
在寫作中,思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透過現象看本質,那么文章永遠浮于表面,缺乏深刻的內涵。為了引導學生認識思考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在教授冰心的《荷葉母親》一文時,類似荷葉護蓮這一場景在生活中有很多,許多人卻孰視無睹,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一場景和母愛聯系在一起,體現出了冰心的善于觀察和思考,這篇散文詩來源于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卻遠遠高于生活,這就是它藝術價值的所在。課后布置學生抓住生活中的細節,以“愛”為主題,寫一篇作文,由于引導得當,學生的作文寫得很成功,同時,增加了學生的寫作信心,使學生認識到不僅僅要會觀察,更要善于思考,這樣才能寫出有靈魂的好作文。
四 善于積累
1.加強朗讀背誦訓練,培養語感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明文章源于積累。只有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如泉涌,筆下生花。在教學中,必須加強朗讀訓練。要求正確朗讀好詞句篇,讀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還要適當增加背誦的量。通過讀、背使學生把課本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
2.要學會廣泛閱讀文章
閱讀是學生獲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徑。它可以彌補學生生活經驗的不足,使學生間接地獲得許多生活材料及對生活的感受。學生可以從閱讀中學到“怎樣寫”,學習主題表現的形式,結構的安排,語言的運用,這也需要教師長期有目的的培養,讓學生從閱讀中積累語言材料。從讀中學寫,讀寫結合,提高寫作能力。
3.做讀書筆記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除了做好課內的讀書筆記,還要指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做好讀書筆記。在閱讀時摘錄書中的優美詞語、妙語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復吟誦,只有經過長期積累,語言才會豐富,寫作時大量生動的語句才會涌向筆端。
4.采用寫日記的方法進行積累
培養學生養成勤寫片段,多記日記的好習慣。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寫日記,貴在堅持,堅持每天寫日記,將所感所想用文字記錄下來,在這一過程中使寫作能力“芝麻開花節節高”。
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除了以上幾點要求,最重要的是勤練筆。在練筆過程中,掌握寫作技巧。勤用功,堅持不懈,自然熟能生巧,達到得心應手。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