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高中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興趣、積極性不高,成為學習困難生等現象及其成因進行了剖析,并針對學困生的轉化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學困生 成因 學習積極性 轉化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22-02
學困生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礙,而未能充分發揮自己學習方面的潛能或是不適應常規學習,而導致學業的“暫時性”落伍從而學習困難的學生。《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睆漠斚聛砜?,我國的教育制度正向著教學大綱要求的素質教育轉變。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對學生要進行全面綜合的培養,而目前在多數院校仍然存在許多學困生。這種情況的出現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帶來的問題也十分嚴重,解決好學困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 高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1.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意志薄弱
學困生對學習英語普遍缺乏興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對于詞匯的記憶更是難上加難。有些學困生,一碰到較長閱讀題目就產生畏難情緒,缺乏克服困難、戰勝自我的堅韌意志和信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喪失突破障礙的毅力與勇氣。有些學困生自控能力弱,不能控制自己把學習堅持下去,成績一旦滑坡就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
2.學習方法、策略運用不當
學困生學習的自主性差,往往是上課時聽課,課后完成作業了事。沒有形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努力尋求最優解答,解題后進行總結、歸納、推廣和引申等科學的學習方法。不注重英語的理解,偏重于課本上機械的記憶,對于所學的知識不會比較,不善于歸納,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習操作系統,他們尚未從初中機械識記的學習方法中解脫出來,無法適應高中英語的學習,嚴重影響了知識攝入的數量與質量,形成了學困生學業發展相對滯后的狀況。
3.教師教學方法不當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英語教學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下列情況:(1)教師教學上“要求劃一”“一刀切”或任意拔高。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五十多位知識、個性差異的學生,經常發出同一個指令,很少考慮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況。這種劃一的要求,必然出現大量學困生,而任意拔高的教學要求對學困生來說更是不堪重負。(2)教學方法上,“灌輸式”盛行,忽視了對學生的研究和對知識分叉點的研究。教師講得過多,學生練得過少,教師一講到底包辦教學,學生靜心聽講,其思維完全處于被動應付狀況,缺乏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忽視知識的形成,使一些知識在理解上出現偏差而又得不到及時矯正的學生漸漸分化成了學困生。(3)作業布置過多或偏少,學生作業抄襲現象嚴重,作業有效度極低,學生普遍把作業當做“任務”對待,因此難以反饋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教師難以據此對學困生作針對性的輔導。
4.社會原因
由于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的活躍,金錢的誘惑,讀中專大學學費高、不包分配、就業難以及網吧、游戲廳的吸引?!白x書無用論”又在悄然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5.突發事件的影響
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致使學生學習中斷及心靈遭受重創,使學生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能及時從思想上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的積累,將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二 高中英語學困生轉化的具體對策
1.教師要加強學生學法指導,促進學習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正確,直接影響學習效率的高低。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識知識發生、發展過程,進行思維訓練、探究性活動訓練,盡可能地讓學困生掌握較多的學科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發揮榜樣作用,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
學習意志對一個學生來說非常關鍵,學生具有堅強的學習意志對其個人發展有很大幫助,要有計劃地運用榜樣的力量來切實地給學生做好示范,提高學生的學習意志力,鼓勵學生要勇敢地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對學習更加的勤奮和努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英語教師要積極進行啟發式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去探索解決學習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發揮榜樣的作用,來激勵學生的學習進取心和學習責任感。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3.尊重、理解、關愛學困生
學困生往往因自身學習成績不好而變得自卑,與教師、同學交流很少。其實,他們內心深處也渴望與教師、同學親近,得到教師、同學的理解、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尊重學困生的人格,理解學困生的心態,甚至要有所偏愛,讓其體驗到教師的愛心和期望,變得“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一呼百應的知識權威的形象,要走下講臺與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進行平等地交流。教師的言談舉止要對學困生產生一種“親和力”。下課要多與他們溝通交流,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成績差的真正原因。當學生真切地感到你是真心愛他、尊重他、信任他時,他就會向你打開心扉,接受你的教育。
4.注重學習的反饋,進行有效的練習
我們在進行英語教學中,要時刻注意信息的反饋,遇到問題,及時解決,以保證教學的有效進行。我們在課程的設計時,要注意難易結合,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難度調節,要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掌握一定的知識,要兼顧成績優秀和相對較差的學生的整體因素,最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5.積極與家庭聯系,互相配合
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通過定期家訪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并取得家長的配合。同時主動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打開心靈的窗戶,樹立信心。
古人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也是一樣,學困生之所以學不好就是沒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學。而且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如果說,教師對優等生的教育是錦上添花的話,那么對學困生的教育則是雪中送炭。要實現學困生的轉化,就要求每位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掌握其特點,積累科學的教育方法,對癥下藥,落實在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才能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徐樂.關于“啟發式”體育教學模式的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6(11)
[4]張林平.英語學習中產生畏懼厭惡心理的原因及對策[C].全國素質教育優秀作文集,1999
[5]李奎.淺淡初三英語教學中的補差策略[J].中小學教學與研究,1999(1)
[6]郭新蘭.研究分化現象 提高教學質量[J].英語周報,2001(10)
[7]梁平.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