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對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中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中三年級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現狀。以奧蘇貝爾的成就動機理論和韋納的成就歸因理論為動機分類依據,將學生體育學習動機分為認知內驅力(內部動機)、自我提高內驅力(外部動機)和附屬內驅力(外部動機)三種類型,并加入無明顯動機調查。通過對結論的總結歸納,結合與奧蘇貝爾的成就動機理論和韋納的成就歸因理論,提出了建議,希望對北京市重點中學高中三年級體育教學的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 體育教學 學習動機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28-01
一 前言
長期以來,有關學習動機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學關注的熱點,相應的理論也發展得趨于完善,但由于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多而復雜,人們對學習動機的解釋往往重視從某一側面入手,從而形成國內外不同內容的學習動機理論。
最初的學習動機理論強化理論從行為學角度解釋學習動機,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家在解釋行為或學習產生的原因時,總是與刺激、懲罰、強化、接近、示范等概念相聯系。他們認為行為最初是由內部或外部的刺激所發動的,后有機體就根據過去的經驗或已形成的習慣確定他所要采取的行為的方向(定向)。也就是說,需要運用強化、懲罰等來加強、保持或削弱某種行為。人的某種學習行為傾向完全取決于先前的學習行為與襲擊因強化而建立的牢固聯系,強化可以使人在學習過程中增強某種反應重復可能性的力量。
二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從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高三年級隨機抽取10個班,隨機抽取男生100人。
2.研究方法
邏輯分析法:對目前研究成果與調查結果進行邏輯分析,對學生學習動機進行預計與歸類。對各類學習動機的利用或激發與維持提出原則與注意事項。
問卷調查法:問卷結果統計表(以奧蘇貝爾的成就動機理論為依據),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對文獻中采用的調查問卷(以奧蘇貝爾的成就動機理論和韋納的成就歸因理論為依據)進行一些適當修改,并將所得問卷作為本研究的測量工具。
在回答每個題項的選擇中我們區分了很不符合、不符合、不清楚、符合、很符合。在統計數據時,本文按照李克特5點量表記分原則,很不符合、不符合、不清楚、符合、很符合分別給予1分、2分、3分、4分、5分;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采用的是SPSS17.0版本。
三 結果與分析
1.調查問卷的分類與結果統計
以下是三類內驅力調查中,平均得分位居前三的得分統計。從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從總體上看,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無明顯動機,三類動機之間的比較,認知內驅力的平均分都是最高的,這表明學生被體育技能知識本身所吸引,為了了解和掌握體育技能知識而學習體育的學生占多數。
2.男生體育學習動機情況
從表2的數據可以看出,從總體上看,男生的學習動機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附屬內驅力>無明顯動機。其中男生自我提高內驅力平均得分高于附屬內驅力。說明男生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要高于為了得到別人(如家長、教師、同學等等)的贊許或認可而表現出把體育學好的一種需要。換言之,男生在體育學習方面的自尊心、榮譽感、勝任感要高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四 結論
第一,高三學生的認知內驅力高于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目前中學生的體育學習動機基本與新課標中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目標相吻合。第二,高三男生的附屬內驅力低于自我提高內驅力,說明男生在體育學習方面自尊心、榮譽感、勝任感要高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參考文獻
[1]趙欣、續佩君.新課程標準下中學生物理學習動機的調查及分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1):37~42
[2]王瑜.學習動機研究的新進展及趨勢展望[J].當代教育論壇,2005(11):40~4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