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賦予文科化學課堂激情與趣味,提高文科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自信心,讓其掌握相關化學生活知識是新教材素質教育下化學教師必須具備的技能。本文對新教材素質教育下的文科化學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素質教育 文科化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36-01
素質教育是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在沒有高考壓力背景下的高中文科生化學學科,是不以考試為目的,但又有參加畢業會考的難度。讓學生能對化學學科繼續產生學習興趣就是化學學科教學最為關鍵所在。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人最終是要進入社會的,高中生是學習社會能力的基礎階段,了解生活對他們來說是最為關鍵所在。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新課程下的化學關注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新教材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提煉學習素材,從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中尋找學習主題,要求學生了解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逐步認識和感受化學對日常生活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所以我認為:教學應該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成為化學知識的源頭,讓學生始終保持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學習興趣。從以下幾點簡單作一介紹:
一 創設生活情境,感受化學問題
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的衣、食、住、行都充滿了化學知識。廚房里、餐桌上、洗衣盆邊、建筑工地旁,甚至是在廢品回收站,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化學現象,會提出形形色色的化學問題。例如:菜刀、鋤頭在潮濕的空氣中為什么會生銹?蠟燭燃燒有何現象?蠟燭熄滅時產生的白煙和黑煙分別是什么?如何證明?為什么有的鐵制容器(如水龍頭)要鍍鉻?若是鍍金會怎么樣?你身邊發生過哪些污染?老師還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去看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在接觸和觀察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同時將環保教育融入其中,提倡保護環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地開動腦筋去聯想并解釋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化學現象。
二 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化學知識源自于生活,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我們身邊的科學、技術、社會、材料、能源、健康、環境都是化學問題。因此正確認識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實際問題,初步樹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所以化學教學不僅要從學生的生活中提出化學問題,還必須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化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體驗到化學的價值,進一步感受到化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能把所學到的化學知識自覺地運用到各種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中,實現化學知識生活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
三 感受化學環境,樹立環保意識
白色污染、溫室效應、臭氧層空洞、重金屬污染、水體富營養化所形成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無一不是現在環境中的大問題。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在中學生的化學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覺悟與認識,讓他們意識到,從現在做起,對廢物回收利用、少使用塑料制品、多植樹、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節約用水等的重要性。逐步了解人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認識人類影響環境的性質和含義,從中培養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
回饋社會,培養德、智、體、美綜合素質的人才是我們中學教育的目標與方向,充分使學生掌握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利用所學到的化學知識解決重要的生活化學問題。
參考文獻
[1]江永瑋、史俊玲.從生活經驗到科學概念:化學教學起點的教學策略[J].化學教學,2009(11)
〔責任編輯: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