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各地高中紛紛進行了改革。但應注意的是,高中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仍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本文重點就高中有機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望能為推動新課改的良性發展略盡綿力。
【關鍵詞】高中 有機化學 新課改 問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37-01
作為高中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有機化學讓不少學生感到頭疼,因此,如何教好這門課是不少化學教師面對的難題。因此,有必要針對目前高中有機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予以解決。
一 高中有機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深度及廣度處理不到位
新課改下的高中有機化學是按照螺旋的方式逐步深入的,目前,不少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常按照高考的標準對教學內容進行把握,并非真正做到與新課標的教學相融合,將教材深度及廣度擴大,因此,給學生帶來了壓力。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常出現越位現象,雖然新課標下的教材從內容上看同傳統教材相差無幾,但其實在知識深度及難度方面均有一定的降低,知識廣度卻有了一定的拓展,并突出了不少核心知識。然而,許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以傳統方式教學,不斷加深知識的難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此種教學方式不僅達不到新課改的要求,更不能與學生接受能力相符合,最終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較少
在高中有機化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為了盡可能提高學生的理論及做題水平,在課時安排中盡可能多地安排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則少之又少,因此,學生沒有機會接觸實驗。很多教師采用視頻教學使學生以觀看的方式來學習實驗,孰不知此種方式與動手做實驗仍存在著很大差別。由于化學實驗過程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每個人在動手做實驗的過程中可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而要求其自己思考來解決問題,這本身就是一個親力親為的過程,而非簡單地看視頻就可以培養的,這樣做只會固化和限制學生的思維,根本無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高中有機化學教學策略分析
1.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
由于新教材中知識編排是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由個別到一般的順序進行的,因此,對于典型的有機物而言,先對其結構進行重點研究,而后對其物理性質進行簡單描述,接著著重對其化學性質進行介紹,這樣的編排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應當在夯實有機物的結構、組成、分類、性質及相互間轉化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及其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認識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基礎上,得出其可能具有的性質,或從性質方面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進行分析。使其掌握有機化學的一般規律,然后再推廣到一類物質上。除了結構外,官能團對于有機物的性質也具有決定作用,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向學生展示模型來使官能團的結構更直觀,應使學生了解,有機物具有哪個官能團,通常就具有此官能團所具有的相應的性質。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認識,并逐步掌握有機化學的一般規律及學習方法。
2.增加實驗課比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實驗不僅具有獲取知識和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還是人們認識物質和研究現象最基本的方法。因此,高中有機化學應當增加實驗課的比重,并以實驗課為載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實際教學時可按照如下步驟來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培養:(1)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依據進行觀察或實驗活動的安排;(2)注意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3)啟發學生得出合理結論,并撰寫實驗報告;(4)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對問題進行論證和說明,從不同角度使其理解和掌握知識,以實現求異的目的。此外,若在課堂進行實驗過程的演示,應注重過程的直觀性、規范性,此外,還應注意此過程僅為示范性過程,示范時可與學生進行互動,并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
3.聯系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滲透理解及應用
由于有機化學的原理與我們的生產及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生活的各個角落均滲透著化學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的內容為依據,適當聯系生活實際,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理解及記憶,也大幅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只有不斷實踐、思考、積累、總結和完善有機化學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從而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平巧.談新課改背景下化學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J].課改前沿,2012(2):238~239
[2]張文甫.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究[J].現代閱讀,2012(4):150~152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