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數學教師長期從事同一教材的教學,通常會失去新鮮感,改變這一現狀的方法是持之以恒地寫好教學后記。本文筆者就寫好教學后記的重要性淺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課堂教學 教后記 總結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44-01
數學老師長期從事著同一學科的教學,通常會失去新鮮感,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寫好數學教學后記,這一方法常常會被較多老師所漠視,反映出了他們對寫好教學后記重要性的認識不足。下面筆者就寫好教學后記的重要性進行了淺談。
一 寫好教學后記能有效改進數學教學方法
相同的教學內容,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老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就會有一定的差異。每一節課,不論教師如何充分備課,每個教學環節設計得如何精致,但上課的時候常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有的地方教起來得心應手,有的地方卻不那么理想。如有些概念講得不夠精練,有的例題講解時分析得不夠清楚,有的習題學生難以理解等。這就要求我們教后能及時地進行總結,找出教學中的優缺點,修改教學方案,以便在往后的教學中能“擇其善者而取之,擇其不善而改之”,少走彎路,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 寫好教學后記能有效地捕捉教學“靈感”
我們在課堂教學時,常常會有靈感閃現,如,在講高中數學“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購買一件售價為50000元的分期付款商品,每一期的付款數目相同,購買時付款一次,過一個月再付款一次,如此下去,到第15次付款滿一月后全部付清。如果月利息為0.6%,每月利息按復利計算(上月利息要計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應付款多少元(精確到1元)?當然,這里的分期付款規定,各期所付的款連同到最后一次付款后所生的利息之和,等于商品售價及其購買時到最后一次付款后的利息之和。
作為一道數列應用題,該問題的背景明顯遠離了學生的生活經歷,如何讓學生理解兩種款項本息和的概念及計算是本例的關鍵。為此筆者設計一種向銀行貸款和存款的方法來跟學生講解:“某人從銀行貸款50000元,一年后還清。為了還貸款,他每月一日存入一定的錢(每月存款相同),如果月利率都為0.6%,每月利息也都按復利計算。那么貸款數及其一年后產生的利息之和,應等于各月所存的款及其產生的利息之和。商品售價就相當于這50000元的貸款,每期付的款就相當于每月存的款。”這樣一解釋,學生很快就明白了題意,找到了解題方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巧妙的類比法富有啟發性、趣味性,能充分展示教學情境、解題設計等,課后要及時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不斷完善,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優化。
三 寫好教學后記能有效地提高教改效果
在數學教學中,不少教師總是習慣于一個人從頭講到尾的填鴨式教學,長期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缺乏動手操作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其實很多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改為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完成。例如,我在講高一數學第二冊“對數函數”中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時,先讓學生復習對數函數的定義,再復習互為反函
數的圖像間的關系,接著我在黑板上畫出y=2x、y=( )x
的圖像,然后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畫出y=log2x、y=log x的
圖像;再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圖像,總結性質:(1)看位置(定義域、值域);(2)找特殊點;(3)看趨勢(單調性);(4)考察對稱性;最后和學生一起歸納出對數函數的一般性質。這一節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技能和觀察歸納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學效果很好。當然也有的教改效果不盡完美,但不管效果好壞與否,課后都應及時小結并做好記錄,以備以后教學參考。
四 寫好教學后記能有效地獲取教學反饋信息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和學生課堂練習等及時了解學生接受知識的情況,再從對學生的測試和作業中更進一步地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對于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一記錄下來并考慮應對策略,找出教學突破口,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學中遇到類似的問題能及時有效地予以解決。
再者,每位老師都要爭取在校內或校外開展教學示范課,因為在這些示范課上,會聘請有經驗的同行和專家來聽課與評議。他們的評議是中肯和極其寶貴的,如果把每次大家所提出的意見和自己的心得體會都記錄下來,不斷地加以總結、消化和吸收,將會有效地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節課的教學后記是零碎的,因此我們除了要及時記錄外,還應把這些后記整理出來,認真地加以概括和總結,將這些點滴的心得體會升華到理論高度,使之成為撰寫數學教學論文的好素材。總之,認真并持續地寫好教學后記,對我們豐富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馬忠林等.數學教育史簡編[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
[2]鄭毓信.問題解決和數學教育[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3]張縉紅.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素養[J].教學月刊,1998(11)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