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方針,要求學生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生活技能等各方面都要得到全面發展。其中,身體素質的發展是各項素質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各項素質發展的前提,沒有好的身體,其他素質也無從談起。對于畢業班的學生來說,要面臨就業或升學的壓力,體育課已經不是重點。作為畢業班體育教師,怎樣上好身體素質練習課,是值得探討的,也是本文將要闡述的問題,本人根據在教學中的體會,做一簡要論述。
一 身體素質概述
根據體育教學大綱規定:三年制初中的各年級每年都有6~8學時的身體素質練習課,這就說明身體素質練習課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身體素質是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機體能力。這部分動作結構較簡單,與生活、生產勞動較接近。因為提高身體素質的練習,不受技術體系的限制,每個練習都有相對的獨立性,可用較少時間獲得較大效果,因此大綱中要求每個年級都有身體素質練習。教師在選擇搭配練習時,應考慮每個練習提高身體素質的重點。但是,由于人的有機體是統一的整體,每種練習不可能絕對地只限于發展某一身體素質。因此,教師可根據教學的需求,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用、組合或配伍,將運動項目和提高身體素質練習相互配合,制訂切合實際的鍛煉“處方”。
二 身體素質練習在教學中實施的做法
1.提高思想認識,重視體育鍛煉
教師選擇好了身體素質練習后,要在體育課中實施,這一環節是最重要、最困難的。首先要使學生思想發生轉變,要讓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變“要我練”為“我要練”,使學生重視體育鍛煉。教師可利用理論課講述體育鍛煉的意義及重要性,用具體實例使學生感到體育鍛煉能給他們帶來很多好處,便會產生“練一練”的想法。有了這種想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法,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體育課中的素質練習課就會好上得多。
2.重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來源于多種方面,如課程的類型、教師的授課方式等都對學生學習興趣有影響。這就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協調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有效提高。
3.優化教學內容與手段
在課堂教學這一環節,教師應充分備好課。多安排一些激發學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得到鍛煉,而且還不能讓他有“太累,下次課不練了”的想法。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并在多項教學內容的實施和教學環節的轉換中給學生一些新的刺激,以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感到“課已始,趣己生,課已盡,趣猶存”。再有,教師還應采用激勵的語言,在學生做練習時,用適當鼓勵的話,使其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以使學生對此產生興趣。教師還可安排一些游戲性質的內容,將身體素質練習結合進去,這樣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到了樂趣,并在游戲中得到了鍛煉。
4.充分發揮體育骨干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單憑教師個人的表演,學生注意力會很快轉移。而且學生多,水平、層次各不相同,教師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差錯,反而使學生不愿做,甚至偷懶。考慮到這一點,教師應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作用,做一些簡單示范,讓體育委員來做,以便激發學生勇于爭先的意識;安排一些簡單的練習內容交給體育骨干,帶領部分學生去做,以便在學生間產生相互競爭的意識,誰都想做得更好,在學生中展示自己,樹立自己形象,適當地下放一些權力給體育骨干,他會做得比教師更好,體育骨干在學生中的威信有時比教師高,因此,應充分信任他。
5.組織中考體育的模擬
在身體素質練習課到一定階段時,教師應組織中考體育的模擬,來檢查學生的練習情況。因為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成績有無提高是他們最關注的,此時教師應及時給予檢測,以使學生了解自己水平,為以后的鍛煉確定目標。
6.合理安排時間,培養自覺鍛煉的習慣
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僅靠一周兩節體育課的練習還遠遠不夠。課余時間,學生自覺鍛煉,才能有所提高。學生成績提高了,有了一種成功體驗,他就會在體育課中主動鍛煉,因為他看到結果了。首先教師要合理開具“運動處方”,據了解,學生想練可不知怎么練。教師要給予正確指導。針對學生個體差異,一般一周開一次“運動處方”。其次,充分利用課間操時間和課外活動時間。課間操后,集體做一些下肢的小力量練習。課外活動時,教師統一安排,師生同練共娛,加強情感交流,使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興趣,同時建議除體育教師外,學校領導、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師能與學生一起鍛煉,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鍛煉效果。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畢業班體育課的身體素質練習可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1)提高思想認識,重視體育鍛煉;(2)重視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3)合理安排時間,培養自覺鍛煉習慣。
這是本人自己總結的一點經驗,當然,每個教師還有自己的教學觀點和策略,甚至還有更好的方法和建議,望提出寶貴意見,以便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