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是人類最早表達自己主觀意愿,表現自己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情感的最為自然的方式。手舞足蹈也是幼兒的天性,也是所有孩子在學會語言之前的表達和表現。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只要音樂響起,孩子們就會手舞足蹈,雖然不明白跳的是什么,但能看得出幼兒是喜歡的、開心的、快樂的,所以舞蹈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本能的需要。通過對舞蹈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幼兒訓練自身的形體,掌握良好的基本形態,還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使他們從小受到美的熏陶,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及教育,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通過學習不同題材的幼兒舞蹈,在理解和表現作品的基礎上,樹立一種對大自然、對社會、對生活的審美意識。當然,也只有把舞蹈包括在內的教育才是合理的教育,才能使舞蹈教學發揮其獨有的育人功能。
一 幼兒舞蹈教學的內容
幼兒舞蹈是以幼兒身心健康為教育內容的,以培養正確的思想、情感、行為,傳授最基本的知識、技能為目的,使幼兒在學齡前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幼兒舞蹈的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如表現成長的舞蹈《寶寶會走了》就通過對生活中嬰幼兒的觀察,運用舞蹈形象的肢體語言來表現成長階段性的自然規律。如表現動物的舞蹈《頑皮的小貓》,通過對小貓的模仿,形象地表現出不同形態下小貓的特點。如表現行為規范的舞蹈《紅綠燈》,讓幼兒了解遵守交通規則的必要性。如表現勞動的舞蹈《洗刷刷》,表現關愛的舞蹈《媽媽您辛苦了》,表現團結互助的舞蹈《小螞蟻》,表現學習的舞蹈《天天向上》等等,這些舞蹈都來源于生活中的點滴積累,都是幼兒可以理解和表達的,教給幼兒粗淺的舞蹈知識和技能,引導幼兒運用肢體語言表達,從而培養幼兒對舞蹈濃厚的興趣,發展幼兒對舞蹈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能力。以下是幼兒舞蹈教學計劃的具體做法:
1.空間、方位的練習
空間、方位的練習主要了解八個不同的方向、三個空間,使幼兒明確舞臺上的前后與上下,學會運用空間中高低的各種走、跑、跳的簡單動作,向直線、斜線、弧線、曲線,做舞蹈動作的延伸,以達到培養幼兒的判斷力和反應能力的目的。
2.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主要是對幼兒的體態、肩腰腿胯的軟開度、控制以及跳、轉、翻等的最基本訓練,可分為地面練習,把桿基訓練習、把下技巧練習。
3.律動練習
律動練習就是按照一定節奏規律進行的舞蹈小組合練習。律動練習以各種簡單的、典型的舞蹈動作為支點,根據不同的音樂性質、節拍、速度等變化來做不同的律動性的練習,它既可以是單一動作的重復練習,也可以是幾個關聯的
動作連接成的律動組合練習,這種律動組合就是一個小舞蹈組合。由于幼兒處在生長發育階段,有心肺功能差、肌肉不發達、容易疲勞、運動神經尚不健全等生理特點,所以,幼兒的律動組合不應過長、過于復雜,應以簡單、有趣為主。另外,幼兒天生喜歡模仿,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形象生動地編排一些模仿動作的律動組合,如“蝴蝶飛”、“開汽車”、“摘葡萄”等。
二 幼兒舞蹈教學的方法
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幼兒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事實上,幼兒在學動作、練組合、排節目期間,總是觀察和跟隨著教師的示范心摹手追地去模仿,在聆聽教師講解動作的同時幼兒本人也手舞足蹈。
1.注重平時點滴的積累與滲透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顏六色的,由于表演的內容來源于生活,所以我們要靠平時的生活積累與體驗。為了讓孩子輕松掌握這些枯燥的技能,我們可借助故事、兒歌、情境表演等來培養孩子對喜、怒、哀、樂的表達。如:得到想要已久的禮物時,孩子的表情是哈哈大笑。被家長打屁股時,孩子的表情是不高興撅著嘴,當聽完《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時,讓孩子琢磨小女孩的童年是多么的不幸。看動畫片《倒霉熊》時,讓孩子不受任何約束地開心大笑。要使孩子較準確、細膩地表現舞蹈就必須反復琢磨,積累經驗。
2.注重舞蹈的情感分析與引導
教師在教舞蹈時要注意動作和表情的協調,每一段舞蹈都有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都應有與其相符合的情緒。舞蹈前老師首先要給孩子講述舞蹈的情感基調,這才更便于幼兒理解。例如:表演抒情舞蹈時,要求孩子動作要連貫、柔和,表情自然。表演歡快舞蹈時,鼓勵孩子表現出喜悅的心情,動作要輕快。有些舞蹈在表演時,情緒是變化起伏的,教師應注意引導孩子根據情節的變化用相應的情感去表達。例如:舞蹈《貓鼠之夜》,整個舞蹈的基本特點是夸張、幽默、多變。舞蹈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一群小老鼠趁貓睡著了偷油的情節,要表現出偷偷摸摸的樣子以及被貓發現害怕的情緒;中間部分是老鼠與貓周旋,把貓砸暈了,要表現出機智勇敢的情緒;最后部分是貓改變捉鼠策略,與老鼠一起玩耍,使老鼠松懈,最后一群老鼠全部被捉。這一段要表現出快樂的情緒與被捉后情緒之間的落差。在整個活動中,老師給孩子一個簡單的內容提示,然后請他們自己進入角色,去揣摩、感受舞蹈故事的發展。孩子們會表現得淋漓盡致,超出大人的想象。
3.創設環境激發孩子對表演的興趣
為了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要用更多的方法激發他們表演的興趣。如:多給孩子創設一些活動區,在活動區中我扮演醫生,你扮演病人;我扮演王子,你扮演公主;我扮演警察,你扮演小偷;孩子在這個活動區中玩得不亦樂乎。老師也要對孩子的大膽表現進行充分的鼓勵。老師也可以給孩子提供材料,讓孩子自己動手制作表演道具,這樣不僅豐富了表演的色彩,也培養了孩子的舞臺表現力,動作協調力和想象力,孩子也掌握了基本的情感表達方式,增強了自信心,并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
三 幼兒舞蹈的創編
創編幼兒舞蹈要符合孩子的“口味”,舞蹈要多方面創新,既要民族化,又要多樣化,只有孩子喜歡,才能起到教育作用。
1.題材的選擇
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任何一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都對編創者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都能成為構思一部作品的素材。通過舞蹈作為橋梁和中介,把幼兒暫時不能完全理解的東西,以優美的旋律和各種舞蹈動作,印入幼兒的心扉。選擇熟悉的事和物且富有童真、童趣、童幻的內容,使幼兒快樂地學習舞蹈。
2.音樂的選取
幼兒舞蹈的音樂要短小活潑、旋律流暢、節奏感強、富有感染力,音樂節奏要鮮明強烈,幼兒聽后才能展開想象,有想跳舞蹈、愛跳舞蹈的欲望。音樂形象且生動具體,幼兒才能理解,只有音樂與舞蹈相輔相成,才能保障舞蹈的藝術性。
3.動作的創編
幼兒舞蹈的動作應從幼兒心理、生理及年齡特點出發,不應過于繁瑣、過于復雜,應適合幼兒的接受能力。老師示范動作要準確,節奏要鮮明,要有充沛的感情。在教幼兒學習新舞蹈時,一定要講清動作的要領。不能只圖快而一下教很多。由易到難,引導幼兒創編,孩子在觀察中積累了素材,這樣在創編動作時就有了一定的經驗,并試著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它們,教師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把觀察的重點放在觀察形態、動態、神態上。讓幼兒先編單個動作,然后根據這一信息,展開聯想的思路,創造出變化的相似動作。其次,引導幼兒一小句、一小段地創編,讓幼兒掌握創編活動的漸進性、順序性。
舞蹈是一門綜合藝術,集音樂感受、身體動作、節奏變化、感情表達于一身,因為舞蹈不僅有形體(頭、手、足、胸、腰、臂、腿等)的動作和位置(上、下、左、右、前、后、高、低)的變化及行、走、跑、跳等多種變化,而且還有感情、表情和節奏的多種變化。經常對幼兒進行舞蹈訓練和表演,必然促使幼兒努力去記憶、觀察、聯想、模仿和體驗、感受動作變化所表達的感情意義。通過舞蹈的生動表現和情節變化,啟發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可以鍛煉和提高幼兒敏銳的反應能力和自我身心、動作等方面的協調能力,可以提高幼兒的表情和內在表達能力,有益于智力的開發。
總之,讓孩子從小學習舞蹈,有利于培養孩子對音樂、舞蹈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智力,以及培養孩子優雅的氣質與良好的品位,與此同時,還可以發揮孩子的想象空間,促進其創造性的思維和交流合作的能力的提高,為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因此,舞蹈在幼兒早期教育中是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手段。
〔責任編輯: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