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能啟發幼兒的藝術思維,有助于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音樂本身是一門感知的藝術,本文針對幼兒音樂教育的特征與實際的教學手段進行分析,進而更好地提升幼兒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
【關鍵詞】幼兒 音樂教育 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71-01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社會需要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才,幼兒教育階段屬于啟蒙的關鍵時期,音樂教育要從幼兒的興趣入手,要正確引導幼兒養成對音樂的欣賞、感知能力。目前的幼兒音樂教育只是一種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啟迪幼兒對音樂進行深入了解,沒有體現素質教育的真諦。本文筆者以自身工作經驗為基礎,對幼兒音樂教育問題進行分析。
一 幼兒音樂教育的特征
幼兒音樂教育不同于幼兒常識性與文學性知識的傳授。這是由幼兒的認知特點、心理特征以及音樂的獨特性決定的。針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具體手段來分析,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對孩子樂器演奏能力與聲音表現能力的培養,應更加注重孩子對音樂的感知能力、藝術思維以及欣賞能力。唯有這樣的教育理念與模式,才能真正發揮幼兒音樂教育的作用。
第一,音樂教育是欣賞性、知識性以及思想品德性的有機結合。一首樂曲進行欣賞的過程中,能有效降低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壓力,進而讓心情更加輕松、愉快,而且有時還能從歌曲中得到激勵。而幼兒音樂教育不僅包含了這些內容,還應在知識性方面下足工夫:幼兒音樂教育過程中,不僅要保障孩子有美的欣賞,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而且還要一定程度上滲透一些樂理知識、樂器知識,尤其是歌詞方面,很多歌詞都蘊含了做人的簡單道理。
第二,幼兒音樂教育一定要同幼兒的身心發展程度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對幼兒的實際智力水平進行評估;另外,對幼兒的理解能力也必須充分進行掌握。教學方式盡量直觀易懂,必須將孩子的喜好融入進去,通過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三,幼兒音樂教育寓教于樂。音樂對于孩子具有很大吸引力,而且學與玩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在音樂教育中充分體現出來。在孩子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孩子通常不會將學習音樂當成一種累贅,而是很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且玩與學的教學模式,孩子更容易掌握知識,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個特點,調節課堂氣氛,將孩子天真爛漫的特質挖掘出來。
二 幼兒音樂教育的方法
第一,集體性教學與單獨性輔導的結合,通常幼兒音樂教育的整個過程都應在幼兒園完成,幼兒音樂教育活動一般是集體性的教學活動,在幼兒教師的組織下開展,所有孩子都要參與。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才會有自己表現的機會,并且可以得到集體的幫助。教師要特別關注一些有天賦或較落后的孩子,并采取對應的輔導措施。要保持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尤其是條件較好的家庭應對有天賦的孩子提供專業輔導的機會,有助于孩子未來的發展。
第二,加強教學的層次性,幼兒音樂教育要逐步開展,從簡單開始,逐步深入,層層開展。尤其在教學中,要加強各個環節之間的連接,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通過獨立的教材,將學習強度與難易程度進行有效的安排,并將不同的教學活動進行統一管理,積極利用預知學習方法來對音樂教學活動進行指導。教師要注意自己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角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轉換,多對孩子進行啟發,多設計一些問題,以培養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豐富的想象力。
第三,積極采取多樣的教學方法,幼兒音樂教學涉及的內容綜合性較強,針對這些情況,在音樂教育編排上,要尤其注意這些問題,讓相關元素能充分結合起來,釀造課堂氣氛,讓孩子在愉快輕松的環境中開始學習,同時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積極運用多媒體道具、樂器等教學工具,這樣才能保障給予孩子全面的音樂感知。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方式,音樂劇、舞蹈等等,將孩子的關注度牢牢抓住,進而確保孩子積極參與。通過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能將幼兒音樂教育的引導功能充分發揮出來,進而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
第四,音樂教學與其他教學的融合。筆者推薦圖譜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讓孩子更加直觀、形象、具體地去了解歌詞內容。每一首歌都有一個背景故事,并且還能形成一個舞臺劇,甚至是一個好玩的游戲。因此,教師要讓孩子在故事情境中接受音樂教學。
在孩子的啟蒙階段音樂對孩子的身心影響是非常重要的,要高度重視幼兒音樂教育的作用。作為幼兒教師要善于集合孩子的身心特征,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對相關教案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安排,力求為孩子推出真正適合的音樂教學內容。另外,筆者還建議構建全面的教學體系,覆蓋家庭、學校、社會,保障孩子在每一個地方都能受到藝術的感染。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目標,教育講究的是內涵,表面性的東西始終是短暫的,因此,孩子的綜合素質的提升才是幼兒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麗.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現狀思考[J].考試周刊,2011(4)
[2]李仲梅.幼兒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模式的實踐[J].中等職業教育,2009(5)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