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不是對學生的錯誤、缺點不聞不問,放任自流,而是教師對學生的過失要有肚量,不過分追究,使之有改過自新的機會,是尊重、信任、愛護學生的手段,也是作為一個班主任應有的品德。教育工作中的寬容形式不一,方法多樣,這取決于教育者的教育機制。就此筆者淺談以下幾種方法:
一 表揚法
人人均有自尊,常犯錯誤的學生往往自尊心更強,個性更倔強,做錯了事也不愿接受批評。此時,如果教師能細心地找出其閃光點,用理解代替訓斥,用表揚代替批評,效果會更好。如我班有個家離學校較遠的學生王某,不愿住校又常遲到,性格較倔強。看到他一次次地遲到,我沒有批評他,而是選擇機會表揚他:“你離校那么遠,肯定很早就起床了吧?今天比昨天來得早要表揚。如果以后再克服困難早五六分鐘出門,就不會遲到了。”實事求是又通情達理的話感動了他。第二天,他趕上了早讀,沒有遲到。我擔心他不能堅持,又因勢利導在班上表揚他:“王某同學每天上學要騎一個多小時自行車,但他為了學習,為了集體的榮譽,盡量要求自己不遲到,他起床時,也許大家正睡覺呢。大家要向他學習,按時到校。”“表揚”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體現了老師的關心,又肯定了學生的進步,激勵其再接再厲,直至學期結束王某也沒再遲到過。
二 沉默法
違紀的學生往往具有聰明伶俐又調皮的特點,教師如果遇事不假思索地指責學生或滔滔不絕地說理,使教育形式過于外露,會助長學生的頑皮。他們會做鬼臉、裝無賴、或頂撞老師,使老師十分尷尬。相反,如果教師見機行事,學會冷靜處理,采用沉默寬容的方法來對待,才能維護學生的自尊,避免對立情緒,使學生因摸不著老師的心理而自我反省或主動找機會向老師承認錯誤。如我班有個從外校轉來的學生,剛來不久就遲到、曠課、違反課堂紀律、頂撞老師。我知道他是因在原校表現差,讀不下去才轉校來我班的,所以注冊時,就對他進行了教育,提出了要求。他竟不思悔改。我想對待這樣的學生,如果只揪住其缺點不放或翻舊賬,大肆挖苦,肯定會使他走向極端。于是當他再次因爬圍墻逃學而被政務處發現時,我只是保持沉默,在第二天的班會上也未提及這件事,但我注意到,他已心有所想。果然,班會后,他交了篇周記給我。以前他從未按規定寫過周記,我驚奇地打開一看:“老師,你怎么不批評我了,是厭煩了還是覺得我無可救藥了?其實我很想改過,但我一下子改不了,請您給我個機會,好嗎?我看得出您還是關心我的,所以我才這么說。”我馬上提筆寫上批語:“我不批評你是因為我懂得‘響鼓不用重敲’的道理,也正是在給你機會,我期待一個全新的你出現。”然后沖他一笑,把周記本還給了他。從此以后,這個同學奇跡般地改正了缺點,遵規守紀,認真學習。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經常用一個眼色、一個特別的動作或表情處理有違紀行為的學生,起到了“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三 側面迂回法
處理學生違紀行為用訓斥的方法,往往不及側面迂回、旁敲側擊有效。如在一個制訂班規的主題班會上,有個學生沒有按要求去做,而在趕寫數學作業。我沒有正面指出,而是提醒全班同學“要認真對待班規,尤其是一些常見的違規現象要引起重視,如上課不專心、上甲課做乙事等等。”我沒有點名,更沒有大動肝火,該違紀學生已經知錯了,他自覺地收好作業本,參與班會討論。
四 設臺階法
學生做錯了事,教師應該從尊重、愛護他們出發,為他們鋪設臺階,引導他們改正缺點。有一天放學后,班干部指著旁邊正在觀看排練文藝節目的劉某說:“老師,他多次不參加衛生值日工作,今天我通知他掃地,他不掃,竟跑來這里看節目。”我看了一眼劉某,順口回答這個班干部:“對了,他還不知道班里排練節目減了人呢,他是參加排練節目的吧。”其實劉某心里很明白,因為我早已告訴他排節目減少兩個男同學,其中就包括他。聰明的劉某看到老師沒有批評他,還為他鋪了臺階,馬上說:“老師,不用我表演節目了,那我掃地去了。”因為寬容中包含了幽默,包含了對學生的尊重、信任、理解以及愛護,所以容易被學生接受。寬容所帶來的教學效果是:師生關系融洽、和諧,教師威信提高;為集體做好事的人越來越多,愛學習的人越來越多,打罵吵架的人越來越少,遲到曠課的人越來越少;班上的正氣越來越強。寬容,讓素質教育下的班主任工作順利進行。
一位優秀教師曾說:“只有當過班主任的老師才會真正領會到當老師的酸甜苦辣。”是啊,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的,卻也是最有成就感的。幾十位學生就像幾十把鎖,你要用不同的鑰匙去開啟他們的智慧,也開啟他們的心靈,我正耐心而努力地去磨制著這樣的一把鑰匙……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