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應用專業實訓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但目前實訓課程教學與實際應用之間存在脫節,如何以就業為導向,進行中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訓課程的開發,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本文從科學設置實訓課程、實訓課程教學方法改革以及實訓課程教材開發等幾個方面提出中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實訓課程開發。
【關鍵詞】就業 計算機應用技術 實訓課程 教學改革 開發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8-0193-01
一 引言
以就業為目的是中高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線,中高職業院校要發揮主動性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在職業院校接受的教育是人生的重要的教育部分,以就業為目的確定辦學目標是整個實訓課程的重點,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每個人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如何因材施教,是學校需要考慮的難點。使學生既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又能學到知識,了解本行業的發展趨勢。
二 實訓課程的設置
課程設計過程不同于通常的作業,是專業課教學中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的訓練。在設計中需要學生作出決策,確定方案。課程設計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益實踐。根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完善課程設置,學校和企業合作,把企業文化融入實訓課程的建設中,與企業共同開發設計實訓課程。
三 教學改革思路與措施
1.分析市場需求,確定培養目標
根據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現狀,在對大量的市場調查和行業調研、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跟蹤調查的基礎上,對當前社會所需求的計算機應用型的崗位進行分析,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確定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能力、具備扎實的硬件維檢能力、扎實的網絡維建能力、基本的軟硬件開發能力,并能緊跟計算機新技術發展的潮流。
2.校企合作,分析崗位特點,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中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直接面對就業崗位的選擇,而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用人標準和素質要求,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因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僅需要遵循教學規律,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所以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必須引入企業的參與,進行社會人才需求分析,堅持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并通過企業的認證。
3.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學校大力加強內涵建設,積極構筑“寬基礎、強素質、重專業、精技能”的基本育人理念,以就業為導向,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職業技能的提高為核心,通過兩三年的在校學習,讓學生具有適應某一職業崗位的技能和素質。同時,通過實訓帶動教學,以達到教學做與實訓練相結合,互相促進。
4.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指導下,實訓中心經過認真調研,反復學習,制定了“強化基礎訓練、培育創新能力,實現教學與人才需求無縫對接”的實踐教學理念,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從建設、管理、運行等諸多環節上保證理念的良好實施。
為突出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形成理論教學和實驗、實訓教學既緊密聯系又相對自成體系的教學模式,學院整合設備、儀器資源,重新建設專業實驗室,實行了實驗教學平臺型集中建設、集中管理,實現了資源共享。
實踐教學的指導思想是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升華理論,在實踐中獲得能力,在實踐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依客觀規律辦事,實事求是,注重基礎,強調能力,保證整體質量,擇優拔尖培養,始終以學生就業競爭力和進一步深造來確立實訓教學體系。
五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商品生產的現代化,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也在發生轉變,更加看重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中高職院校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能力遞升為主線,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的研究和改革,實現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培養高端技能型的企業一線員工,為提高企業人才密度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鄧澤民、陳慶合.職業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2]張寧林、侯冬梅.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13)
[3]師以賀.高職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1(6)
[4]陳明忠.簡論高職高專計算機應用專業的課程設置[J].職業教育研究,2007(5)
[5]陳南京.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設置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7(18)
〔責任編輯: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