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密集出臺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省市拿英語開刀。比如,北京的新方案規定,2016年起高考語文從150分上調到180分,英語從150分下調到100分。不幸的是,數學躺著中槍,網友們“讓數學滾出高考”的呼聲頗高。
兩年前,華中科技大學新聞學院一本科生給校長“根叔”寫信,呼吁取消文科生數學課程,一時間網絡上興起了關于“文科生要不要學數學”的大討論。
但我以為,用不上就取消,這看似合理,卻是一種典型的功利化思維。數學作為理科的基礎學科,乃是屬于通識教育的內容,其鍛煉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在科學界,往往會因為一個數學問題的突破帶來整個科學的變革,回顧科學發展史即可佐證這一觀點。
筆者認為,持這一觀點的網友很大一部分對數學是懷著一種厭惡的心態,于是借著高考英語改革的“東風”開始呼吁高考取消數學,這一心態可以理解,但絕不可行。
數學改革應符合教育規律
胡樂樂
繼北京高考英語降分、語文加分引發熱議后,三大科目之一的數學又引發了網友的集體吐槽,認為數學難度太大,與日常生活嚴重脫節,建議不再列入高考科目。
人氣爆旺的新浪微博順勢推出的“數學滾出高考”民意調查顯示,目前有超17萬網友參與投票討論,13萬多網友支持“數學滾出高考”——占到75%以上。大家還紛紛吐槽自己被數學虐待的種種悲慘經歷,許多人看后或者感同身受,或者連連同情。
一些反對高考數學改革的人強烈主張數學有助于包括文科生在內的思維訓練。誠然,數學自有其不可替代與或缺的獨特價值,但客觀而言,這樣的價值究竟有多少人——特別是文科生能用得上多少?這樣說,并非貶義的實用主義,而是要考慮學生的時間、精力和生命很有限。既然絕大多數文科生壓根兒用不著那么難的數學,學校仍然要教,高考仍然要考,那么這豈不是既非常不符合教育學原理,又很不人道嗎? (責編:蕭茵)
背景鏈接
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日前相繼傳來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江蘇英語將“退出”高考;從明年起,山東將取消高考英語聽力測試;北京英語高考分值將降低。于是,據報道,繼北京高考英語降分、語文加分引發熱議后,三大科目之一的數學又引發了網友的集體吐槽,認為數學難度太大,與日常生活嚴重脫節,建議不再列入文科高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