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圍繞審計背景、審計過程、審計成效和案例啟示四個方面敘述信貸業務審計方面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審計 信貸 貸款 借款 內審
一、審計背景
在開展傳統的信貸業務審計時,審計人員總會抽調部分信貸檔案,查看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而通常關注的重點是完整性,法定的文本是否齊全,簽字蓋章是否完備。最近,銀行內審部門在開展信貸業務審計時發現,2013年1月18日,某支行向A物流有限公司發放保證貸款750萬元,而該物流有限公司的章程中股東簽名與“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中股東會成員簽名筆跡明顯不一致。
二、審計過程
(一)蛛絲馬跡引警覺
隨著近年來信貸市場的緊縮與企業經營環境的復雜化,保證貸款的貸款風險日漸明顯。A物流有限公司向某支行申請750萬元的保證貸款,保證人為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和B物流有限公司。為防止保證貸款中存在保證人信用情況不佳、借款人與保證人還款能力不足、貸款貿易背景不真實以及貸款資金流向失控等問題,從而引發信貸信用違約風險,審計人員審計該筆保證貸款時重點關注保證人擔保能力是否充足。就在查看該企業征信報告、授信報告等資料的過程中,審計人員發現三家企業的總經理均為A物流有限公司股東陳某,這一信息引起了審計人員的懷疑:該三家企業的資金是否獨立、三家企業間是否存在共用貸款資金的可能、貸款資金是否挪作他用。敏銳的職業判斷,使審計人員開始審查該三家企業的關聯關系。
(二)關聯企業深挖掘
審計人員在查看企業章程修正案中發現:陳某原為保證人B物流有限公司股東,后將股份轉讓;A物流有限公司原本就是保證人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出資人,后將股份轉讓他人。在審核企業章程修正案和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時,審計人員發現了借款人A物流有限公司章程修正案的股東簽名與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的股東簽名筆跡完全不一致,審計人員內心一驚:難道借款人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的股東簽名是假冒的,為騙取某支行貸款?
審計小組向該筆保證貸款的經辦客戶經理發出查詢單,要求客戶經理解釋為何公司章程與借款決議書上股東簽名筆跡不一致。該經辦客戶經理反饋解釋,借款人提供的《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中公司股東簽名系股東本人真實簽名,且有兩名客戶經理簽字證明該借款決議書上股東簽名的真實性,則可推定借款人A物流有限公司公司章程中股東簽名為冒簽。
(三)法律問題詢專家
由于案例中檢查出來的問題涉及借款人股東簽名的真實性以及公司章程是否合法,審計人員向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的相關專業人士進行了咨詢。獲知,在實務操作中,公司章程中非股東本人簽名的現象十分普遍。為了滿足客戶盡快辦妥注冊登記、完成變更手續的需要,代辦工商行政登記的代理人應運而生,隨之而來,造成許多公司章程中股東簽名并非其本人真實簽名的現象,而工商行政部門又在沒有核實簽名真實性的情況下,辦理了注冊登記、變更手續。股東簽名虛假的法律后果是章程中規定的義務對股東不具法律效力,股東無需承擔任何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若要該章程對股東起效,則需要股東在事后進行追認。然而在實務中,往往是在出現債務糾紛后才發現公司章程中的股東簽名為假冒,那時股東通常拒絕對該章程進行追認,也將導致債權人的利益受損。
三、審計成效
由于上述問題存在法律風險,對信貸業務的操作具有借鑒意義,且聯社全轄范圍內存在同質同類問題的可能,審計小組及時向行長室作了匯報,并得到了行長室的高度重視。
(一)做好“智囊、謀士”工作,規避不利后果
結合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針對公司章程中股東簽名與“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中股東會成員簽名筆跡明顯不一致,內審管理部向行長室提交管理建議書,對存在的風險隱患進行預警、揭示,做到早預警、早整改,規避銀行有可能需要承擔因審核不嚴而導致貸款無法順利清償的不利后果。
(二)實施專項風險排查,消除風險隱患
內審部門堅持以點帶面、層層推進全轄各支行、部排查工作的落實,確保排查工作做到全面開展、整體推進。要求全轄各支行、部對貸款中涉及公司章程中的股東簽名與股東會同意借款(融資)決議書中股東會成員簽名或其他涉及股東真實性簽名的文件進行對比排查,對發現存在客戶簽名筆跡不一致的情況,應盡快要求借款人,履行相關手續進行追認,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
(三)進行風險提示,關注資金流向
審計部門發出風險提示,要求轄內各支行加強對存在關聯關系的企業的資金流向關注,對轄內可能存在貸款資金共用或非按貸款資金用途使用的情況進行排查,加強貸款“三查”制度的執行力,嚴格監控貸款資金的用途,實施貸前調查、貸中審查和貸后檢查的工作。
四、案例啟示
(一)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內部審計工作需要以風險為導向,以查找業務的風險隱患為突破口,通過職業判斷,深入挖掘業務風險,在做好單純監督檢查的保護性職能的同時,應結合審計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為防范風險提供有針對性的咨詢服務,推進審計工作實效,提升審計成果價值,為組織的安全經營保駕護航。
(二)夯實貸前審查工作,降低信貸資產風險性
由于銀行實行借款合同客戶面談、面簽的手續,從而使客戶經理放松了對其他涉及借款人真實簽名的文件的審核工作,導致借款人可能利用該文件漏洞逃避還款責任,造成聯社信貸資金流失。因此,需要重視貸前審查工作,強化客戶經理盡職意識、法制意識與糾錯意識,防患于未然。
作者簡介:胡金川(1979-),女,漢族,任職于浙江省寧波市市區農村信用聯社,內審管理部副總經理,研究方向:審計。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