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2年,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15.81億元,同比下降98.22%。全年累計虧損企業23戶,同比增加15戶,虧損面達28.75%,虧損企業虧損額289.24億元,同比增長7.39倍。不過,從2012年四季度出現的鋼價上升一度讓鋼鐵行業十分振奮,但好景不長,向上猛沖的進口礦價榨干了企業利潤,國內鋼鐵行業也只能繼續在微利中掙扎。在目前環境下,鋼鐵企業采取各種措施來降低成本,來渡過目前“寒冬”。本文擬通過對各種成本方法在鋼鐵企業應用,為公司在做經營決策時提供參考。
【關鍵詞】制造 成本分析 鋼鐵 分析法 產量 安全
一、在做停產和生產的決策時——邊際貢獻分析法
邊際貢獻是管理會計中一個經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銷售收入減去變動成本后的余額,邊際貢獻是運用盈虧分析原理,進行產品生產決策的一個十分重要指標。鋼鐵企業是一個多步驟的生產,當停止一道工序的生產時,會影響上一道工序的生產。在做決策時應考慮上道工序停廠費用。在具體應用時,按以下方法:(1)鋼材產品邊際貢獻=鋼材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期間費用-各工序(軋鋼+煉鋼+煉鐵+燒結+球團)單位變動成本;(2)鋼材制造邊際貢獻=鋼材銷售單價-各工序(軋鋼+煉鋼+煉鐵+燒結+球團)單位變動成本。
如上所述,按目前鋼鐵經營環境下,各鋼鐵企業在停止生產某種鋼材產品時,一定要考慮上道工序的影響,如果已考慮了還是沒有制造邊際貢獻,除非為了其他生產經營目的(保留市場占有率等),就要停止生產。
二、在分析成本增減變化——因素分析法
在生產鋼鐵企業里,控制鋼材的成本是關鍵是鐵成本,對鐵成本的分析,最主要就是應用因素分析法。對原材料(主要是礦石)和燃料(煤和焦碳)的價格和生產的經濟技術指標的變化,對鐵成本的影響分析。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財務指標與其驅動因素之間的關系,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將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并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為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標準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并據此對企業的成本預算執行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鋼鐵企業采用因素分析法的主要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具體如下:
單位礦石成本=單位耗用量×單位價格
礦石成本總額=鐵產量×單位礦石成本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具體如下:
上月礦石單位成本=q0×p0
本月礦石單位成本=q1×p1
與上月相比(±)=q1×p1—q0×p0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后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于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后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后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后替代次要指標。具體如下:先替代經濟技術指標,后替代原料價格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后,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采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具體如下:
量的變化對成本影響=q1×p0—q0×p0(第一次替換對指標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
價的變化對成本影響=q1×p1-q1×p0(第二次替換對價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經濟指標對鐵成本的影響=(q1—q0)×p0
原料價格對鐵成本的影響=(p1—p0)×q1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與上月相比(±)=q1×p1—q0×p0=(q1—q0)×p0+(p1—p0)×q1
例題:某鋼鐵企業有關資料如下:上月礦石單價1000元/t,生產一噸鐵消耗了1.8t的礦石;本月礦石單價為1100元/t,生產1t鐵消耗了1.75t的礦石。
要求:根據上述資料,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各因素變動對礦石成本的影響。
解:分析對象:1100×1.75-1000×1.80=125元/t
由于單耗變動對礦石成本的影響=1000×(1.75-1.80)=-50(元)
由于單價變動對礦石成本的影響=1.75×(1100-1000)=175(元)
兩個因素變動對礦石成本的影響=-50+175=125元 /t。
三、在分析鋼材品種盈虧情況時——毛利率分析法
在鋼鐵行業,由于軋制不同的鋼材,對原料消耗和軋制時間不一樣。特別是在目前經營環境下,要及時根據市場變化情況下,生產適銷的鋼材產品。這就要求企業對各種品種進行單位毛利率的排序,為企業創造最大效益生產那些單位毛利率大的產品。
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凈收入-產品成本)/銷售凈收入×100%
銷售毛利率是公司的重要經營指標,能反映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和獲利潛力。它反映了企業產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是企業凈利潤的起點,沒有足夠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較大的盈利。
四、在公司制定鋼材價格和生產的產量——盈虧平衡分析法
在目前經營環境下,鋼鐵企業產能嚴重過剩情況下,需要在擴大產量來消化單位固定費用,或在縮減產量,來提高鋼材價格;或為了與競爭對手競爭,鋼材價格下降還有多大的空間,這都需要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Break-even analysis)又稱保本點分析或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據產品的業務量(產量或銷量)、成本、價格和利潤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的綜合分析,用來預測利潤、控制成本和制定價格,判斷經營狀況的一種分析方法。
盈虧分界點分析法在鋼鐵企業的具體的應用如下。
(一)盈虧平衡具體公式
1.求盈虧分界點產量:當不盈不虧時
P·Q=F+VQ,所以:Q=F/(P-V)=F/C
2.求保目標利潤的產量:
Q=(F+π)/(P-V)=(F+π)/C
3.求利潤:π=P·Q-(F+V·Q)
4.求因素變動后的盈虧分界點產量
Q=(F±ΔF)/ [(P±ΔP)-(V±ΔV)]
5.求因素變動后保目標利潤的產量
Q=[(F±ΔF)+(π±Δπ)]/ [(P±ΔP)-(V±ΔV)]
6.求保稅后利潤的產量
7.求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實際(或預期)-盈虧分界點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實際或預期銷售量
(二)計算保本和保利潤銷售量實例
假定某鋼鐵企業每月固定成本為4000萬元(主要是折舊和工資),生產1t鋼材單位變動成本為2800元。
問:(1)如果銷售1t鋼材單位收入為3200元,至少有多少噸才能保本?如果單位收入3300元,至少有多少噸鋼材才能保本?
(2)如果鋼材單位收入3200元,預期鋼材數量為12萬t;如果收費3300元,預期旅客數量為10萬t。銷售鋼材12萬t和10萬t時的安全邊際?
解:(1)如定價為3200元,所以保本的鋼材數量為=4000÷(3200-2800)=10萬t。如定價為3300元,所以保本的銷售量為8萬t。
(2)如定價為3200元,安全邊際=預期銷售量-保本銷售量=12-10=2萬t。如定價為3300元,安全邊際=10-8=2萬t。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