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是具有互補性關系的不同保險類別。時代背景下商業保險參與設會保險實現二者的合作是必然趨勢。在我國只有不斷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商業保險企業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實現二者的互補合作,提升社會保障的整體水準。
【關鍵詞】商業保險 社會保險 互補性合作
一、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區別和聯系
保險起源于對潛在風險的防范。保險的本質是風險分擔。因此,考察保險發展的歷史就會發現商業保險比社會保險誕生的時間要早的多。但是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在國家中扮演的角色是根本不同的,這是由于二者有著根本不同的行為主體和價值追求。
商業保險的行為主體是企業法人,其目的是盈利,其手段是分擔被保險對象的風險,主要是經濟風險,以提供經濟保障,或者對某種損失作經濟補償。而社會保險的行為主體是政府主導的,其目的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其手段是為社會上某一特定的弱勢或者特殊群體提供收入或者補償。其本質是一種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從以上區分可以看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似乎有著千差萬別。
深入的研究就會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社會保險是一般保險的原始形式向社會保障領域的延伸。”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同屬于一個社會的風險承擔體系。在各自的風險承擔對象上有著某種程度的互補性。社會保險的主體往往不具備獨自參與商業保險的能力,“社會保險的發展以商業保險僅僅保障那些具有投保資格的人們為條件”,因此,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為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更充分的風險保障。
二、時代背景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合作的必要性
從國際背景上看,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的高速增長,促進了經濟的巨大發展。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推行福利國家政策,社會保險的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特別是北歐國家“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但是,福利國家政策在高保障水平的情況下,也加大了國家的財政壓力,在經濟危機的世界背景下,有些資本主義國家已經破產。由此可見,社會保障水平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以社會發展水平為尺度,量力而行。同時表明,“單一的傳統保險制度模式已無法解決日趨復雜的社會保險保障問題”。為此,世界各國開始探索多支柱、市場化為方向的社會保險制度變革。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商業保險開始逐漸滲透到社會保障的領域,形成了彼此互動的良好局面。無疑,這為解決高福利難題提供了新視角,為避免重走資本主義國家的老路,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保險業發展道路提供了方向,也為我國的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合作互動提供了模板。
從國內來看,近年來,為了改善我國的社會保障水平,我國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城鄉醫療保險體系的建立、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實施,這都為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做出了重大貢獻。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深,我國亟待社會養老的人數越來越多,財政負擔勢必逐漸增大。因此,未雨綢繆,借鑒西方國家的先進經驗勢在必行。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的有機融合就成為時代之需。
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上看,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融合,有利于互相吸收對方的優點,實現國家保險水平的整體提高。二者有著很強的互補性關系。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有機融合,提高社會保障的水平,有賴于二者的積極合作。這樣既注重了效率,有保障了公平,既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又能促進商業的發展繁榮。
總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合作互補是世界發展的潮流,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我國整體保障水平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和手段。
三、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互補合作的手段
(一)完善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的政策、法律制度
黨的十七大報告曾經指出,慈善事業和商業保險是社會保障的必要補充。而具體的操作層面的規則、規范還沒有建立起來。關于二者合作的相關法律保障也在探索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商業保險參與社會保障必須在法律的保障范圍內,在政策的許可下才能進行。因此,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保障商業保險企業的合法權益和保險主體的合法權益是實現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互補合作的根本前提,也是二者合作的現實基礎。
(二)提高保險公司資金保值增值的能力,提升商業性養老和醫療保險的服務水平
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的合作有賴于商業保險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完善。商業保險在保障公司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的前提下,才能不斷拓展參與社會保險的深度和廣度,才能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而保險公司商業性養老和醫療保險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進商業保險進一步介入社會保險,實現二者的深度合作。
(三)發揮商業保險自身的積極因素,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通過國家的扶持和政府的介入,為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社會保障打開綠色通道。可以通過降低銀行貸款利率,降低或者減免稅收的形式,調動商業保險公司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要按照國務院提出的關于“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和手段,不斷改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加快保險業發展, 積極引入保險機制參 ,與社會管理, 協調各種利益關系,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和糾紛,推進公共服務創新”的要求,努力研究開發新的險種,”努力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 加強業務能力培訓,擴大保險覆蓋率, 不斷提高自身實力, 服務于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涂云海.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之比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05).
[2]魏瑞清.淺析失業保險制度的基本功能[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05).
[3]崔瑩.論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中的作用[J]. 財稅,2012(01).
作者簡介:楊瑞勇(1972-),男,福建廈門人,世紀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副總經理。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