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包頭市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顯著,同時居民儲蓄隨之不斷攀高,因此有必要針對該現象進行分析,以明確包頭市居民儲蓄增長的主要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改變包頭市高儲蓄現狀,不僅要從國家層面完善收入體制分配的合理化,而且要在當前經濟背景下加快調整消費結構,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同時考慮資本市場上開發政府及企業債券,擴寬居民儲蓄資金的投資渠道。
【關鍵詞】儲蓄 利率 收入
一、引言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不僅在經濟上實現了高速增長,同時居民儲蓄也不斷攀高,體現出居民儲蓄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儲蓄與消費,資本積累密切相關。其中儲蓄與收入的研究主要在于解決儲蓄的數量問題,而儲蓄與利率的研究則在于明確利率的杠桿問題,預防性儲蓄動機對儲蓄的影響研究則在于研究人們的經濟行為問題,這些影響儲蓄的因素對經濟的持續增長,經濟結構的合理化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國外針對我國儲蓄問題的研究文獻為數不多,而國內關于儲蓄問題的研究文獻主要多集中在以下方面,夏永祥(2003)利用1996—2002年的經濟數據分析了儲蓄出路與利率走勢之間的關系,指出我國儲蓄保值增值的功能依然存在;于春海(2007)利用1978—2004年的經濟數據分析我國的儲蓄與投資的關系,指出長期以來國內儲蓄與國內投資存在較高的相關性,且變動敏感;賈健(2011)使用1978—2010年數據人均GDP與儲蓄的關系,指出我國儲蓄率與人均GDP的增長之間有明顯的長期均衡效應,從而證明了生命周期理論在我國的有效性。
總體上看,關于儲蓄的問題研究多是針對中國整體,且簡單地指出儲蓄與各個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
本研究則是具體研究包頭市的高儲蓄問題,并實證分析儲蓄與各個經濟變量之間的數值關系,以指出該如何有效地改善當前包頭市儲蓄現狀,從而實現該地區的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從而保持該地區的經濟持續發展。
二、包頭市高儲蓄問題研究分析
(一)包頭市居民儲蓄的現狀
1.包頭市居民儲蓄存款規模及增速顯著
中國步入經濟體制改革時代,包頭市改革措施也逐步落實,體現在經濟增長的不斷加速,更體現在居民的儲蓄存款年末余額的變化,1978年僅為6105萬元,到1989年突破10億大關,達13.0079億元,伴隨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1998年一年就突破百億大關,到了2003年達243.4595億元,2006年增長之勢更驚人,達到437.9926億元。包頭市30多年期間,居民儲蓄存款年末余額增長了將近1220倍,平均每年增長38倍,而包頭市居民儲蓄存量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25.33%,個別年份增長率更是驚人,高達40%,如1980年的43.95%和1990年的42.19%。可見經濟體制的改革對包頭市居民儲蓄的影響效果巨大,并據目前經濟形勢,包頭市居民儲蓄增長速度依然不減。
2.包頭市居民儲蓄存款年末余額的增速隨包頭市GDP的高速增長而高速增長
從儲蓄理論可知,可簡單認為儲蓄是收入的增函數,所以伴隨著包頭市經濟的增長,包頭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包頭市居民儲蓄存款年末余額必然會增加,只是增幅問題。從包頭市的儲蓄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的指標情況來看,從1979年至2000年包頭市居民儲蓄存款的增長速度除個別年份外顯然是快于其GDP的增長速度,但從2002年以來,包頭市GDP增長率高于包頭市居民儲蓄增長率,整體上,GDP的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儲蓄增長率也實現了高速增長,體現了包頭市儲蓄增長率的特點。
以上分析明顯可以看出,包頭市居民儲蓄具有以下特點:居民儲蓄總額及年增長額明顯增長;在經濟強勁增長的背景下,居民儲蓄增長速度不僅強勁,而且隨經濟增長高速增長而高速增長。這和中國的經濟大背景基本吻合,但明顯有別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相應指標,說明包頭市居民儲蓄增長有其自身特定的原因。
(二)包頭市居民儲蓄影響因素分析
1.包頭市居民收入水平對包頭市居民儲蓄的影響
根據包頭市居民儲蓄及包頭市GDP數據,建立如下模型:
st=c0+c1GDPt+εt
計量分析后,D.W=0.1545,說明隨機變量存在自相關,所以建立一般模型,選擇下列自回歸分布滯后一般模型表達式:
lnst=c1+c2lnst-1+c3lnst-2+c4lnGDPt+c5lnGDPt-1+c6lnGDPt-2+ut
計量分析后,,得到估計方程:
lnst=0.775+0.984lnst-1+0.108lnst-2+0.102lnGDPt+
0.267lnGDPt-1-0.41lnGDPt-2+ut
通過進一步計量處理后,LM檢驗統計量Obs*R-squared=3.919693,其相應的概率值P=0.14088,可認為上述方程估計結果的殘差不存在序列自相關。
根據對EVIEWS分析結果中變量的t檢驗,及經濟意義,可以剔除一些不變量,得到下列模型形式:
lnst=c1+c2lnst-1+c4lnGDPt+c6lnGDPt-2+ut
在進行計量分析,得到估計方程:
lnst=0.736+0.991lnst-1+0.234lnGDPt-0.269c6lnGDPt-2+ut
經過重新設定的模型,檢驗結果表明各解釋變量都很顯著,并且LM檢驗統計量Obs*R-squared=1.792648,其相應的概率值P=0.408067,因此不能拒絕殘差不存在序列相關的原假設,即可以認為上述方程估計結果的殘差不存在序列自相關。
通過對簡單模型的參數與檢驗結果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包頭市經濟的快速增長是帶動包頭市居民儲蓄不斷增長的主要因素,包頭市居民的儲蓄慣性大,包頭市居民儲蓄占GDP增長部分的比例不是很高。
2.利率及包頭市通貨膨脹對包頭市居民儲蓄的影響
根據利率,包頭市通貨膨脹率及包頭市GDP的數據,建立模型:
s=c1+c2g+c3r+c4rr+ε
其中s為儲蓄,g為GDP,r為名義利率,rr為實際利率。
首先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s為儲蓄余額,GDP為年度國內生產總值,t為通貨膨脹率,r為名義利率,rr為實際利率。
從格蘭杰因果檢驗的結果可以得出結論,GDP是引起s變化的原因,同時s也是引起GDP變化的原因;通貨膨脹率不是引起s變化的原因,同時s也不是引起通貨膨脹率變化的原因;名義利率不是引起s變化的原因,同時s也不是引起名義利率變化的原因;實際利率不是引起s變化的原因,同時s也不是引起實際利率變化的原因,通過對變量進行的計量分析,可得出如下結論:
(1)包頭市GDP與包頭市居民儲蓄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2)名義利率變化并不能引起包頭市居民儲蓄的變化;(3)包頭市物價水平與實際利率的變化不會引起包頭市居民儲蓄。
3.預防性儲蓄動機對包頭市居民儲蓄的影響
最近幾年,包頭市居民為了滿足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為目的儲蓄持續增加,通過對包頭市醫療保健、娛樂教育文化服務、居住三項消費的支出總和的分析,可以考察包頭市這三項消費的變動與包頭市儲蓄率的影響,影響顯著則說明存在預防性儲蓄動機。
表1 包頭市居民儲蓄率與三項消費比例相關系數表
儲蓄率三項消費比例
儲蓄率10.235856
三項消費比例0.2358561
從包頭市居民三項消費的基本情況來看,在1992—2010 年期間,三項消費支出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例保持著持續上升,只是在近幾年保持相對穩定。而三項消費比例與儲蓄率呈現著明顯的正相關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我國經濟體制的轉軌導致原本屬于政府和單位承擔的福利性支出,如三項支出,由居民承擔,從而增加了居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進而進行預防性儲蓄,即居民壓縮即期消費增加預防性儲蓄。
三、對策建議
(一)完善收入分配體制的合理化,縮小貧富兩極分化
很明顯,包頭市居民儲蓄高的一個原因是目前包頭市的收入兩極分化嚴重。一方面,對于低收入居民來說,消費欲望強烈,卻缺乏消費能力;而高收入居民正好相反,消費能力很強,但消費已經飽和,沒有新的消費刺激點,一時間消費總量也難以再有顯著增加。因此,縮小貧富兩極差距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該目標。
縮小貧富兩極差距,重要的一環在于完善收入分配體制的合理化,即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并改進再次分配的方法及手段,尤其是構建有效的社會保險制度,從而刺激消費的顯著增加,并且應該大幅增加對低收入者,失業人員及退休人員的轉移支付,使其能夠享受到國民收入增加帶來的利益。
(二)調整消費結構,創造新的消費熱點
改革開放以來,居民收入持續提高,儲蓄持續增加,居民的消費行為有了一些顯著的調整,居民基本生活市場的消費基本飽和,基本耐用消費品市場也已經滿足了大多數居民的需求,通過數據分析,很明顯基本消費占總消費的比例基本保持不變,這就意味著需要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刺激包頭市居民的消費結構的調整,增強包頭市居民現期消費的欲望。主要方法與手段則是創造新的消費熱點,對于包頭地區則重點在于利用民族特色,建立體驗經濟理念,開發草原旅游熱點;樹立高層次文化理念,全面提高包頭市居民的素質水平,提升高層次文化消費理念。
(三)建立健全金融市場,拓寬居民投資渠道
1.規范證券市場運行規則,吸引儲蓄轉化為投資
中國股市自20世紀80年代末期建立以來,雖然經歷了十分迅速的發展,但從本質上講,股市仍充滿了政策性,投機性。因此,只有加強股市監管,大力促進上市公司改善經營管理以提高股市收益率,從而為儲蓄資金進入股市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
2.開發債券,引導儲蓄資金進入債券市場
我國的資本市場當中,證券市場占主要地位,但企業和政府債券所占比重不高,所以有必要開發企業債券和政府債券,引導儲蓄資金進入,從而降低證券市場的運作風險,增強居民儲蓄轉化為資本性資金的動力加強。針對包頭市地區高儲蓄的現象,而政府企業同時需要資金的情況下,開發政府和企業債券有利于經濟發展的,同時為包頭市居民的儲蓄資金開拓新的渠道。
3.樹立風險投資理念,引導儲蓄資金進入新興產業
包頭市除了繼續發展傳統產業,應適應國際可持續發展理念,注重低碳經濟發展,實現包頭市整體的經濟可持續化,這就要求包頭市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創新,從而要求在包頭市居民中樹立風險投資理念,引導高額的居民儲蓄資金進入新興產業,實現包頭市的經濟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結論
通過包頭市居民儲蓄現象的分析,并且根據包頭市各項經濟指標數據的計量分析,明顯得出影響包頭市居民高儲蓄的因素,并針對這些因素提出一些解決包頭市居民高儲蓄現象的建議,使得包頭市經濟繼續能夠持續快速發展,并實現經濟結構的合理化。
參考文獻
[1]李楊,劍峰.中國高儲蓄問題的探索[J].經濟研究,2007(01).
[2]孟慶平,胡金焱.社會保障供給不足:中國城鎮居民儲蓄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8(03).
[3]王幫俊,周勇.居民儲蓄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實證[J] .經濟縱橫,2004(03).
[4]雷玨,鮮毅.我國存貸利率變動對股份制商業銀行居民儲蓄存款影響的實證研究[J].金融經濟,2008(04).
[5]王弟海.解讀我國的高儲蓄——我國高儲蓄率的原因及其對未來的影響[J].世界經濟情況,2009(12).
作者簡介:閆祥(1975-),男,內蒙古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金融。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