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現行的保險法對壽險保單現金價值權屬沒有明確的規定,由此造成在許多法律糾紛。本文通過分析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社會關系及行為,得出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應歸屬于被保險人。
【關鍵詞】保單 現金價值 權屬
一、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在人身保險中的法律地位分析
我國2009年保險法第十條第二款:投保人是指與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并按照合同約定負有支付保險費義務的人??梢娮鳛槿松肀kU合同的當事人,投保人僅僅具有繳費的義務,不享有合同帶來的收益和權利;而被保險人,其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的請求權,在保險合同中,他是相對于保險人的另一方當事人中的主要權利載體,對保險合同帶來的收益有最終決定權。
第十二條第一款:人身保險的投保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對被保險人應當具有保險利益。第三十一條: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1)本人;(2)配偶、子女、父母;(3)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贍養或者扶養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4)與投保人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除前款規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訂立合同時,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不具有保險利益的,合同無效。在我國現代社會關系當中,一個家庭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一個利益共同體,所以投保人為其家庭成員投保時,可以視為得到家庭成員的默許,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被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訂立也是有最后決定權的。
第三十三條第一款:投保人不得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投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保險人也不得承保。第三十四條: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未經被保險人同意并認可保險金額的,合同無效。父母為其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限制。按照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合同所簽發的保險單,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不得轉讓或者質押。通過兩條規定可以看出,在以死亡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中,被保險人對人身保險合同的訂立的最終決定權體現的更為明顯。
第三十九條: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與其有勞動關系的勞動者投保人身保險,不得指定被保險人及其近親屬以外的人為受益人。被保險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可以由其監護人指定受益人。第四十一條第二款: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雖然投保人可以指定或變更收益人,但必須經過被保險人的同意,可見在人身保險合同受益人指定和變更上,被保險人擁有更大的決定權。
第三十八條:保險人對人壽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這一條規定保護了投保人不繼續繳納保費的權利,與贈與的非強制性有異曲同工之處。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人身保險合同中,作為相對于保險人的另一方當事人,被保險人處于主要地位,而投保人處于次要地位,因此保單現金價值應歸于處于主要地位的被保險人。
二、壽險保單的“贈與性”分析
我們來看看我國有關“贈與”的法律規定。
我國民法規定:公民對自己的財產有處分的權利,贈與也是處分權之一。合同法規定:贈與是種合同關系,贈與是指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的合同行為。其法律特征是:(1)贈與是一種合意,是雙方的法律行為;(2)贈與合同為無償合同;(3)贈與合同是單務合同。
由以上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可以看出“贈與”需要贈與人和受贈人的同意,而保險合同的訂立也需要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繳付保費后,在實際上對壽險保單中的相關利益沒有實際支配權,而被保險人在壽險保單訂立后實際支配著保單的相關利益。投保人經被保險人同意可以指定更改受益人,這也可以看成是投保人對被保險人一種附有條件的贈與。保險法的第三十八條:保險人對人壽保險的保險費,不得用訴訟方式要求投保人支付。這一規定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保人的“贈與人”的法律地位,即在贈與財產轉移前,贈與可以撤銷,在保險實務中表現為,保險合同訂立后,投保人可以不續交保費,即不繼續對投保人進行贈與。
由于投保人、被保險人在法律關系上和贈與人和被贈與人有及其相似之處,或者說,本質上投保人為被保險人購買人身保險就是對被保險人的一種贈與行為,在被保險人同意后,這種贈與則生效。因此投保人作為贈與人不是壽險保單現金價值的所有者,被保險人作為受贈人應該享有壽險保單現金價值,對保單現金價值具有支配權。
三、人壽保險合同的目的分析
人身保險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被保險人的人身提供保障,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在給付保險金條件發生時給付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保險金,當投保人既不是受益人也不是被保險人時無權享有保險合同的權益;而一旦保單現金價值歸投保人所有,有可能造成投保人在某種情況下解除保險合同套取保單現金價值,從而損害被保險人的利益,這違背了人身保險合同設立的初衷。因此,從這點來看,保單現金價值也應該歸被保險人所有而不是投保人所有。
四、總結及建議
綜上所述,本人認為壽險保單現金價值不是歸投保人所有,而是應歸被保險人所有,這樣更能更大程度上保障被保險人的利益。因此建議在保險法中明確壽險保單的現金價值歸被保險人所有,以減少法律糾紛,最大程度地保障被保險人利益。
參考文獻
[1]徐學鹿,羊煥發.保險法[M].北京: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2]周玉華.最新保險法法理精義與實例解析[M].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3.
[3]左稚華,張念.人身保險保險單現金價值權屬問題研究[J]. 廣東金融學院學報,2007.
作者簡介:張春紅(1982-),男,漢族,湖南邵陽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保險。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