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法律法規制度的不斷完善,行業的行為和方式也對應地進行調整。車票附票保險作為運輸公司兼業代理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產品,是車票所含保險金的分離。本是完全自愿原則以及快捷和簡便的方式的附票保險,在實際的操作和實施過程之中卻問題連連。運輸公司的強制搭售以及乘客對附票保險信息缺失而所提供保障的不信任,為保險的發展和推廣有著阻礙作用。
【關鍵詞】車票附票 保險 強制搭售 合同信息缺失
一、背景介紹
眾所周知,車票附票是一種在購置汽車車票時所附帶的一種保險票據,在乘客購買汽車票時可附帶購買的一種商業保險。過去由于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運輸公司在運送乘客時應當為乘客或者承運者購買保險,因此在客票中包含了客票價值2%—3%額度的保險。后來經過一系列的調整,運輸公司將保險與客票進行分離,保險由乘客自愿購買,一般附帶在購買客票后成為一張單獨票據。該保險產品的存在藉由運輸公司方與保險公司簽訂兼業代理協議,由保險公司提供保險,運輸公司于售票時跟車票進行搭售。此種保險產品意在通過便捷簡單的方式為乘客提供一定的人身安全保障,一般以1元、2元等非常低廉的價格作為保費,保額在1.5—2萬不等。
二、主要存在問題
在具體的推行和實施過程之中,該保險產品卻遭到了眾多的質疑和否定,并同時引起發了大量的案件糾紛。許多記者以及新聞報社也對車票附票保險的情況進行調查發表,引發人們的關注和思考。而車票附票保險主要存在的疑慮性問題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
(一)車票附票保險強制銷售
在某些地區的某些運輸公司,售票員在銷售車票時,在乘客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將車票附票的保險單據直接附在所購的客車車票之后。在唱票并收款時,將車票原價以及車票附票保險的金額加總到一起,報價給前來購買保險的乘客。甚至在某些尤其嚴重的地區,乘客明確表示不需要保險,售票員或表示已經打印出來單據,無法退還,更有甚者表示必須車票和附票捆綁銷售,缺一不可。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種服務……
因此,對于某些運輸公司這種“強制”銷售的行為,是違法的。同時,《保險法》第十七條也提到,在訂立保險合同時,保險人應當向被保險人說明保險合同的內容。對于利用乘客不知情情況而搭售附票保險,亦可看作是一種不正當行為。
(二)附票保險信息缺失
在保險附票保險中,附票充當著保險合同以及保險憑證的身份。然而對于乘客來說,這份沒有采集購買附票保險乘客身份信息,也沒有標注相應保險責任、除外責任等保險合同條款必須具有的信息。同時,在這張簡單的附票上,也不需要乘客簽字作為應承。這樣一份保險是否可以作為一份符合法律法規的保險,是許多人的疑問所在。
由于購買附票保險的投保人信息的缺失,在出險時,保險公司的理賠十分難以界定。無法憑借一張缺乏關鍵信息的附票而予以賠付,成為附票保險最突出的問題所在。
《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保險人的名稱及住所;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以及人身保險受益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保險標的;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開始時間:保險金額;保險費以及支付辦法;保險金賠償或者給付辦法;違約責任及爭議處理;訂立合同的年、月、日。
車票附票保險缺乏基本信息,導致了其健全性和完善性的缺失,在出險后的保險合同糾紛,也是可以預見的。
三、相關意見建議
由于我國保險仍處于發展和不斷探索階段,法律和法規政策也無法覆蓋到社會現象的方方面面,因而保險糾紛和爭執無法完全杜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要完善和健全車票附票保險產品和市場,則需要我們公民、兼業代理公司以及保險公司三方都需要做到符合法規的改善和進步。
作為社會公民,應當學習和豐富保險及相關法律知識,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于此同時,監督保險方以及保險公司的行為,對其沒有履行的職責進行及時的溝通和反饋,必要時利用法律作為武器維護公民權益。
作為兼業代理公司,在與保險公司簽訂合同時應認真了解代理保險產品的情況和特點,做到保險協議中所要求的職責和義務。在車票附票保險中,不僅要通過售票窗口售票員對所購票乘客進行附票保險的詢問及告知,更應當通過展示的方式將該附票保險的保險公司以及保險合同等相關信息在車站明顯位置給予介紹。嚴格杜絕惡意搭售、拒絕退票、強制銷售等現象的發生。
作為保險公司,在對車票附票保險這種意外傷害險的管理中,應當加強管制。買險易、索賠難的現象在附票保險中更是得到體現,在缺乏投保人(被保險人)信息時,僅僅通過持有附票單據則可進行核保后的賠付成為很可能存在道德風險的漏洞。同時,在與兼業代理公司簽訂代理合同之后,應當對代理銷售進行監督和管理,不僅能防止代理機構對保險產品的錯誤銷售,也能在必要的時候對保險產品進行科普和講解,使乘客對保險形成正面的認識和了解,對我國保險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練惜.旅客購買車票時必須購買人身保險嗎[J].老友,2010(09).
[2]劉瑜.對某運輸公司強制乘客購買保險案的分析[J].工商行政管理,2009(12).
[3]劉航.多少旅客稀里糊涂被保險[J].圖們日報,2010 (06).
[4]王衛國.是“意外傷害險”還是“承運人責任險”[J].檢察日報,2006(09).
作者簡介:梁霄(1990-),男,漢族,四川遂寧人,就讀于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研究方向:商業保險。
(編輯: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