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打破銀行壟斷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作了研究,其中以利率市場化作為研究重點,本文認為打破銀行壟斷實施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業將產生短期和長期影響,短期將會對商業銀行資本金管理、信貸業務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等產生影響,而長期則會促進銀行業的資產負債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整個金融業的創新。
【關鍵詞】銀行壟斷 利率市場化 短期和長期影響
一、引言
商業銀行在我國目前的金融體制中是處于核心地位的,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大量資金來源于銀行貸款,然而近些年來,中國銀行業的壟斷所帶來的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社會各界呼吁早日打破銀行壟斷,另一方面,銀行業規模迅速擴張,截止到2013年3月末,銀行金融機構第一季度總資產達到1413046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上漲17.03% ,大型商業銀行第一季度總資產達到632992 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上漲9.77% ,占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44.80%。本文研究的目標是解讀國家打破銀行壟斷對我國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短期和長期的影響,在研究這一問題時,本文認為應先分析我國銀行業壟斷形成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決措施,在此基礎上,本文可以評估這些措施對打破銀行壟斷的影響。
二、我國銀行業壟斷形成的原因
在我國學者普遍認為銀行壟斷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行政壟斷,例如易定、陳雯認為,首先我國行政壟斷式的經濟改革路徑導致了金融市場的國有壟斷,其次政府宏觀調控職責的壓力導致了國有銀行的壟斷。郁方認為,中國銀行業的壟斷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理論淵源,從壟斷機制演變的約束變化角度看,中國銀行業的壟斷機制是在國家資源配置集權實現經濟復蘇和趕超戰略的歷史約束下,在計劃經濟、公有制和金融主權論下的理論約束以及轉軌環境下的利益博弈約束下的超經濟勢力作用演變形成。王海弟則認為我國金融市場還不是一個完備的自由競爭市場,銀行都是國有壟斷的,而利率管制則進一步加強了銀行的壟斷。綜上所述,銀行壟斷主要來源于行政壟斷下的金融格局,尤其是利率管制,例如2012年四個季度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凈息差分別達到了2.76%,2.73%,2.77%,2.75%。商業銀行憑借高額的利差賺取穩定的超額收益;另一方面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則普遍較低,一般維持在20%左右,相比于西方發達國家商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而言,處于比較低的程度。
三、打破銀行壟斷對我國金融業的影響
(一)短期影響
1.利率市場化對金融機構影響
發展中很多國家的經驗表明,實施了利率自由化之后實際貸款利率會相對較低,而實際的存款利率會上升。一方面,我國在放開利率管制后市場的均衡存款利率在上升,至少會消除負利率的情況;另一方面管制放開后,商業銀行在貸款客戶的爭奪上會促使貸款利率的下降,這必將使信貸市場上銀行的凈息差減小。
2.對商業銀行資本管理的影響
凈息差的縮小使得銀行資本管理的壓力上升,具體來說,商業銀行核心資本中隨利潤減少,公開儲備賬戶金額減少致使核心資本充足率受到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高于巴塞爾協議所規定的資本對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不應低于8%,核心資本比率不應低于4%的要求,但是隨著目前我國銀行業通過股權和債券融資來補充資本金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短期利潤的下降和短期風險資產的快速增長,商業銀行有可能會面臨新的資本金管理問題。
3.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影響
短期對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影響,可以預見,商業銀行一方面在降低貸款利率的同時,授信審查上會放松要求,從而使得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有所上升,對于大型商業銀行來說其資本雄厚,風險管理水平較高,從而應付能力強;而對于中小銀行來說,其資本金相對較薄弱,風險管理水平也不高,從而可能使得它們在利率自由化的進程中雪上加霜,比如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要明顯高于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在利率放開的情況下其不良貸款率有進一步增加的可能性。
(二)長期影響:長期來說,利率自由化以及銀行業準入門檻的降低會促使一個更加完善金融業制度和格局的出現
1.對商業銀行的長期影響
利率市場化,進入門檻等方面的放開,將會在長時期內促進信貸市場的自由競爭,從而有利于商業銀行轉變發展方式:
第一,可以預見為了適應新的宏觀環境,商業銀行必將在業務模式上作出調整,把發展資本節約型業務作為資產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第二,調整信貸結構、規避信貸風險。
2.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操作的影響
利率自由化將會削弱中央銀行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利率自由化為銀行金融創新創造了條件,同時又增加了中央銀行監管的難度。利率自由化迫使中央銀行改變傳統的直接控制利率的作法,實現宏觀調控的間接化,金融監管的規范化,積極促進信息的傳播,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加信息充分性以彌補金融市場的內在缺陷。利率自由化導致不同的貨幣資產相互替代性提高,當一國為抑制國內通貨膨脹而采取緊縮貨幣供應量使利率上升,國內銀行和企業可以方便地從國際金融市場融資,從而削弱了貨幣政策調控的有效性。
四、結語和思考
利率市場化給金融業帶來的沖擊是全方位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當加強政策研究,積極推進資產負債結構調整,增強風險意識和效益觀念,促使自身的綜合資金運用能力和綜合競爭實力有一個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監管當局要轉變監管理念和監管方法,對伴隨利率市場化而出現的短期和長期的風險要做好充分的預判和準備,只有這樣利率市場化才能順利執行下去。
參考文獻
[1]易定,陳雯.行政壟斷是銀行業壟斷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J].經濟研究參考,2006(31).
作者簡介:羅沖(1988-),漢族,四川樂山人,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人民銀行監管。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