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總結了2009年以來天津市財政支持農村“三區”建設的主要成效、做法和作用,結合新時期“三區”建設發展需要,就調整財政政策支持重點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天津市 財政支持 農村“三區”建設
以示范小城鎮建設為龍頭,農村居住社區、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三區”聯動發展是天津市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不斷研究探索出的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的創新發展思路。2009年以來,在天津市一系列針對性財政政策支持下,農村“三區”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業已成為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載體,但受政策靜態性與建設動態性矛盾制約,部分政策已不再適宜新時期“三區”建設發展需要,有必要對現有政策體系進行優化和調整。
一、財政支持農村“三區”建設的成效、做法和作用
天津市推進示范小城鎮建設的做法就是在新的小城鎮,為農民建生態環保安全可靠的住房,同時按照規劃要求,把騰出的宅基地復墾,建設成高標準的農業示范園區。示范工業園區則是在原有的鄉鎮工業園區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提升基礎設施和承載能力。農業示范園區則采用先進生產設施和技術裝備,解決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問題,大幅度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
根據“三區”建設發展的實際需求,2009年以來天津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性財稅政策,通過直接補助、出讓金返還、貸款貼息以及稅費返還等措施給予支持,為示范小城鎮、農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工業園區在眾多領域、環節提前完成階段任務提供了保障。
(一) 財政支持農村“三區”建設的主要成效
截止2012年底,天津市四批49個示范鎮試點,已累計開工4400萬m2,竣工2300萬m2,45萬農民遷入新居;31個示范工業園區的124.6平方公里起步區建設完成,37.7平方公里拓展區啟動建設;21個農業產業園區基本建成,帶動基地30萬畝。“三區”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較好的解決了農村城鎮化過程中農民的轉移就業問題、土地復墾問題、新農村建設資金問題,農業農村發展呈現多點支撐、多元發展、多極增長的嶄新態勢。農村綜合實力顯著提升,9個涉農區縣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分別比2007年提高2.5倍、4倍和5.6倍。農業生產創歷史的實現了“九連豐”,肉、蛋、奶、水產品和蔬菜等主要農副產品自給率在全國大中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郊區經濟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區縣大項目、科技“小巨人”、樓宇經濟、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可支配收入達到13700元,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為2.2:1。
(二) 財政支持“三區”建設的主要做法
2009年示范小城鎮主要享受“兩返一免”政策?!皟煞怠奔葘⑹痉缎〕擎偼恋爻鲎尳鹫找娌糠秩~返還,用于示范小城鎮滾動開發建設;對示范小城鎮規劃建設區域內的新建企業繳納的地方稅收收入給予5年返還專項用于公益性建設和管理支出?!耙幻狻笔侵笢p免土地出讓費用,對示范小城鎮經營性土地出讓成本中增列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費、市容環境管理維護費、平衡費以及鐵路建設費四項費用不再征收,并對基礎設施、公益設施建設給予支持。
財政對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支持主要是給予直接補助。其中,通過市級審核、論證的現代農業示范園,每年1000萬元資金給予發展扶持;對列入市級現代畜牧示范園區的生豬、奶牛示范園區每個園區補助200萬元,蛋雞、肉雞、肉牛示范園區每個補助100萬元;對列入市級的優勢水產品養殖示范園區的工廠化養殖示范園區每個補助200萬元,池塘養殖示范園區每個補助100萬元。
示范工業園區建設享受“兩返一補”政策。其中,“兩返”是指示范工業園區土地出讓繳納的土地出讓金凈收益部分全部返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對實際生產經營地坐落在示范工業園區規劃建設區內的新建企業繳納的稅收,市和區縣兩級分享收入以及區縣固定收入,在2010—2014年5年內全部返還,用于償還基礎設施建設貸款等支出。“一補”是對示范工業園區的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按照6%貼息比例,給予連續3年的貸款貼息扶持。落戶示范工業園區的項目,根據各區縣招商引資政策給予土地出讓金、稅收等相應優惠。
(三)財政政策在“三區”建設中的作用
通過對相關數據資料的整理發現,財政政策在“三區”建設過程中主要發揮了三方面作用。一是杠桿作用。財政對“三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和投入,降低了后續資本進入門檻,提高了資本收益預期,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參與。僅財政用于示范工業園建設的20億元貸款貼息資金,就帶動了超過200億元的建設投入。二是激勵作用。財政對“三區”建設和落地項目的扶持,特別是農業產業園區直接補助,對企業參與和擴大再投資產生了顯著的激勵作用。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至2011年,市級財政補貼農業園區建設資金7億元,激勵企業自行投資接近100億元。三是集聚作用。在財政支持下“三區”逐步發展建設成為天津郊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載體、政策洼地、投資高地,有效促進了項目、資金、人才向園區的大規模集中,形成了顯著的集聚效應。天津市區縣重大項目一半左右落戶在示范工業園區,園區累計簽約項目2000多個,計劃總投資6000多億;農業產業園區已經成為新技術、新裝備、新品種運用推廣的主要載體。
二、新時期農村“三區”建設的政策需求變化
目前天津“三區”建設已由起步階段進入發展階段,示范小城鎮、農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工業園區建設的目標、重點、主體等多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財政政策的需求主體、需求動因和需求重點都已發生根本性轉變。
(一)政策需求主體由建設主體向經營主體轉變
隨著進入“三區”項目、企業和轉移農民的不斷增加,“三區”建設發展主體已經由早期的融資平臺和建設企業為主的單一結構,向多元化結構轉變。未來隨著基礎設施的逐步建設完成,原有發揮主導作用的融資平臺和建設企業將逐步退出,項目經營企業、遷入農民將成為政策需求的主體,其根本訴求與原有主體相比存在巨大差異。
(二)政策需求動因由促建設向謀發展轉變
截止2012年底示范小城鎮安置用房和配套公建開工率接近八成,遷入農民規模接近目標任務的一半;示范工業園區完成起步區任務,轉入拓展區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基本投入運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初步顯著。從整體看,“三區”基礎設施建設大部分已接近完成,其余部分按照進度也能如期完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已不在是“三區”建設的核心目標和主要政策需求動因,相反如何將示范小城鎮打造成為城鄉統籌示范區以以及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節點,如何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園區和示范工業園區要素集聚、項目集群、功能集中等多方面優勢帶動天津農業現代化和工業化發展,已成為新時期“三區”建設政策需求的主要動因。
(三) 政策需求重點由設施建設向優化發展環境轉變
與起步階段“三區”建設主要以園區道路、給排水設施、電力、通訊、燃氣、供熱和溫室大棚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相比,目前近45萬人已遷入示范小城鎮生活居住,農業園區已基本開始運營,示范工業園區內竣工投產項目也已經超過一半。進一步提高示范小城鎮內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提升農業園區高效、節能、環保技術裝備條件,健全示范工業園區生產、生活配套設施逐步成為“三區”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政策需求重點。
三、強化財政支持推動“三區”建設發展的建議
下階段天津應根據“三區”建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問題,加大支持力度,整合財政資源,創新支持方式,調整支持重點,強化對示范小城鎮民生建設、農業產業園區經營能力建設以及示范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的支持,推進園區、企業、居民的全面發展。
(一)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本著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原則,繼續完善財政支持“三區”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財政支持“三區”力度,力爭每年財政投入資金增量高于上一年,增幅不低于全市財政支出增幅,確?!叭齾^”建設支持資金比例不斷提高。
(二) 加強財政資源整合
積極整合分散在市有關單位和部門的“三區”建設支持資金,轉變零散化、分散化現狀,以重點項目、重點環節和重點工程建設為平臺,探索建立支持“三區”建設資金的整合機制,集中有效資源解決好重點問題,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三)創新財政支持方式
充分利用貼息、稅收等手段和投資參股的方式,依托市場,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參與“三區”建設發展。在財政資金撥付上可借鑒“直補”方法,直接撥入園區或建設項目;在資金支付上可根據園區需要采用票據比例報銷,或直接給予一定的浮動比率;在支持方式上,對園區可采取項目跟進或項目擔保方式,經前期跟進評估合格后或項目提供擔保后采用“先補后建”的資金支持方式,促進園區及項目的快速建設與發展。
(四)突出“三區”特色強化分類指導
1.示范小城鎮重點抓好“人”的問題。著力解決好未來100萬轉移農民的就業保障和生活改善問題。加大遷入農民就業創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增強農民后續發展能力;制定吸納示范鎮農民就業的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吸納農民就業;加大農民創業扶持力度,對創業農民給予貸款貼息和稅收減免,支持建立農民創業廉租柜臺、廉租鋪面。制訂完善鼓勵服務業發展的財稅政策措施,支持現代物流、中介服務、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業做大做強,鼓勵發展社區服務、商貿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強示范小城鎮醫療、教育、文化休閑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示范小城鎮公共服務體系。加大支持力度,引導鼓勵農民參加社會保險,進一步大幅提高農民養老、醫療、低保待遇。支持公共服務崗位建設,設立保潔員、護路員、護綠員、公共設施維護員和民政社保協管員等公共服務崗位。
2.農業產業園區關注“效益”問題。以提高園區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為重點,積極支持園區開展品牌化運作,對園區商標注冊、品牌認知、產品營銷等活動給予補貼支持。支持園區開展直供直銷,對網點設置、運輸車輛購置給予補貼和貸款貼息。加大生態農業技術引進支持,鼓勵畜禽養殖企業引進現代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技術和裝備。加大園區生產設施建設補貼力度,支持農產品深加工、冷藏、倉儲、配送等設施建設。出臺鼓勵政策引導有條件的農業園區改造提升旅游功能,對園區休閑農業基礎設施提升改造、宣傳推介、品牌建設、人員培訓等給予扶持。
3.示范工業園區著重“發展”問題。以拓展園區發展空間、吸引優勢項目進駐、提高現有項目運行質量和完善園區綜合配套為重點,加大拓展區建設支持力度,按照起步區建設的相關扶持政策,繼續對拓展區建設給予支持。出臺新的優惠政策,引導新進企業項目入駐尚未具備拓展區建設條件的園區;支持園區引進亟需的配套產業和高端大項目。提高對經營困難企業的貸款貼息,幫扶企業渡過當前難關;加大對企業轉型升級、設備改造和技術創新的扶持。進一步加強園區生產、生活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建設。
作者簡介:樊敏(1982-),男,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三農”政策。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