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一個企業,人力、資金、技術、外部環境等條件缺一不可,但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資金顯得尤為重要。與正規金融相比,民間金融具有服務便利、手續簡單、機制靈活的優勢,特別適宜于視資金靈活性為生命的中小企業,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填補中小企業融資時效性的金融缺口。本文主要研究民間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關鍵詞】民間金融 中小企業 融資困境
一、民間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所具有的優勢
民間金融活動是建立在民間非正式的一種信任基礎上的。這種居于血緣、親緣、地緣上的信任關系能產生一種強大的約束力。一旦融資者違約或失信,他的甚至于他親屬的聲譽及信用都會遭到巨大的損失,被其所在的社會網絡拋棄并存在日后追索的可能。正是這種非法律途徑的制裁措施減少了中小企業主的逆向選擇和不道德行為。
總體而言,民間金融的使用效率比較高。像是中國人民銀行的廣州分行所做的調查中顯示,有兩個地區可以達到80%的回收率,而達到70%、79%就有三個地區之多,在60%—69%區間的只有一個地區,分布在60%之下的僅有一個地方,而且這些地區的回收率都比正規的機構回收率高。但是在資金的使用方面,民間的使用比例都會達到71.0%,消費的比例只有9.2%,剩下的使用方向都是資產的投資 。從目前來看,民間金融與中小企業是相互依存的,中小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民間金融。
二、民間金融的局限性及消極影響
我們要用唯物辯證法的眼光看問題,雖然民間金融的優勢很明顯,但是其所存在的風險也是不能忽視的。也是這種風險的存在,使得國家對其合法化持有謹慎態度。為了更好的利用民間金融為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我們必須得對它現存的風險進行研究。
(一)地域限制的不可擴張性
民間金融的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解決借款人和貸款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因為市場還是在不斷的擴張,所以說一旦有陌生人或是沒有進行署名的人進行交易的時候,就會使金融的管理機制失去本身的效用,這就使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所以說活動要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這樣與金融的體系相比,民間的規定就不具備擴張性。換句話說,由于民間的集資規模比較小,這就會使他們沒有經濟的優勢,這樣就不能達到市場經濟的根本需求。但是作為一種金融方式,只能對金融的制度起到補足的方式,主要是在金融部門的基礎上對政府的失策而進行的一種最優化選擇。
(二)利息的定價
整體而言,民間的機構主要是根據市場而確定的,主要反映了社會的平均分配的制度以及市場的競爭力。但是因為民間集資方式地域性特征,就會使金融方式出現高利貸,這些都是由于封閉性而導致的。所謂的高利貸就是一種嚴重的剝削措施,使用這個方式的人一般都是因為遇到很難的事情需要解決,所以急需錢,那么這是高利貸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他們可以解決燃眉之急,但是他們的利息往往很大,這就會超出借款人的范圍,這就有可能導致借款人傾家蕩產。
出現高利貸就會導致正規的企業機構中村看流向民間機構,這樣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息。所以這樣的話,就會引發一種犯罪的趨勢。這樣的制度在我們國家是不被推薦的。
(三)、降低金融的宏觀調控的強度
因為民間的金融機構會致使資金從正規的機構流出,在外邊重新形成一個運作的市場。所以說如果不對這種現象加以控制,讓他們隨便發展,就會使銀行等正規的企業面臨著很大的風險。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金融總額就是民間的總額與正規的機構資金的總和,而表現在資金分配上,就會有很大的問題,很難達到一個平衡。但是如果過多的資金流入到民間的市場,不受到政府的控制,這就表示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在一點點的下降,政策也沒有起到一個很重要的作用。
(四)對正規金融造成沖擊
由于正規金融無法自主的決定存款利率,因而在與民間金融市場的存款競爭中易受到攻擊。我國采取利率管制政策,正規金融機構的存款利率較低,而民間金融市場的利率卻很高,這樣大量的資金流向了民間金融市場。在一些地區,民間金融市場不僅間接截流了大量當地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資金來源,甚至還直接轉移了銀行的部分信貸資金。此外,多數非正式金融交易是以現金方式進行的。現金交易的增加,相應地會增加貨幣流通量,減弱了銀行的支付能力,從而增加了中央銀行現金計劃執行的難度。
(五)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
民間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很明顯的優勢,但民間金融諸多不利因素也確實存在。仔細思考一下,不難發現,對于現階段的來說,很多就是因民間金融的地下狀況,政府無法對其活動進行監控而造成的。一味采取壓制政策,不僅不能根除民間金融,反而會加大民間金融的隱蔽性,進而增加風險;相反合法化以后政府將能很好的監督這部分金融活動從而降低風險。如果我們因暫時存在的困難和風險就放棄民間金融,那我們就是在因噎廢食了。
三、總結
民間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具有很明顯的優勢,但民間金融諸多不利因素也確實存在。仔細思考一下,不難發現,對于現階段的來說,很多就是因民間金融的地下狀況,政府無法對其活動進行監控而造成的。一味采取壓制政策,不僅不能根除民間金融,反而會加大民間金融的隱蔽性,進而增加風險;相反合法化以后政府將能很好的監督這部分金融活動從而降低風險。如果我們因暫時存在的困難和風險就放棄民間金融,那我們就是在因噎廢食了。
參考文獻
[1]樊綱.發展民間金融與金融體制改革[J].江蘇改革,2000(12).
[2]Franklin Allen,錢軍,錢美君.中國金融制度與國際金融體系比較研究[J].中國金融學,2003(01).
[3]McKinnon, R.I. Money and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M].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 sinstitution,1973.
作者簡介:陳曙卿(1988-),男,浙江,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朱斌(1989-),男,浙江,新疆財經大學會計學院,碩士。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