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特點,近年來得到了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遺憾的是,中小企業的發展卻面臨著困難,其中融資難是其最需迫切解決的問題,于是本文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
關于中小企業的概念存在著很多爭議,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稍許差別,主要以經營規模和經濟實力作為劃分標準,即大、中、小型企業。近十幾年,中小企業在我國發展速度很快,令人感到欣慰,這都是我國政策、發展機遇較好的原因。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由2005年的2836萬家變成了2012年的5651萬家,每年為國家的財政收入做出了巨大貢獻,為社會創造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占國家GDP的一半以上,由于發展迅速,每年創造許多空缺職位,解決了很多公民的就業問題。所以,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做出的貢獻已經遠遠超出了大型企業、國有企業等,不僅數量多,而且經濟實力逐漸增強,許多中東部的中小企業因為較高的產品質量、創新性的產品設計,每年都將大批產品出口到西方發達國家,促進國家外匯儲備的增加。另外,許多鄉鎮中小企業開始崛起,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地方的發展,加快了城鎮化速度,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命脈,但是融資難一直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所以,對其進行研究很有必要。
一、分析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源泉,資金難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當前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就是銀行貸款。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24.23%的中小企業認為很難獲得銀行貸款,61.45%的中小企業認為比較難獲得銀行貸款,僅14.32%的中小企業認為容易獲得銀行貸款。融資難的具體原因歸納如下:
(一)融資渠道不夠多樣化
中小企業進行融資,有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種方式。直接融資,是指中小企業直接從資本市場上獲得資金的一種方式,具體方法包括發行股票、發行債券。由于我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程序復雜、資產要求高,只有少數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所以這種融資渠道顯然不適合經濟實力較弱、經營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只能眼看著大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籌得大把的資金而干著急。間接融資,是指中小企業通過向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籌集資金的一種方式。由于其融資成本低、條件沒有直接融資苛刻,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方式。但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往往對大企業比較慷慨,對中小企業卻有很多限制。筆者通過調查發現,中小企業的自有資金比例高達65%左右,而銀行貸款僅占8%左右,可見一斑。
(二)融資成本較高
中小企業向銀行貸款,必須支付高于大型企業的銀行貸款利息,主要原因一是中小企業由于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所需資金額遠無法與大型企業相比,所以銀行給予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高于大型企業;二是中小企業的信用比較低,一般采用抵押貸款的形式才能從銀行獲得資金,而抵押資產的變現能力比較差,所以銀行給予的抵押率較低,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較高。
(三)沒有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我國還沒有一套健全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擔保制度不夠完善,主要表現在:首先,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數量少、擔保能力差,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擔保需求,中小企業為了經營發展想要籌集資金,金融機構一般會要求有擔保機構做擔保,難題在于,中小企業找不到專業素質高、擔保能力強的擔保機構;其次,信用擔保法律法規沒有考慮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許多擔保標準是中小企業達不到的,從而不能取得擔保。
二、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建設性措施
(一)優化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提到中小企業,人們普遍認為其實力比較差,經濟環境稍微發生變化,中小企業就可能面臨著倒閉的風險,這也是中小企業從金融機構貸不到款的重要原因。因此,筆者認為要想改變這一現象,政府應大力宣傳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做出的貢獻等,使全社會都意識到中小企業的重要性,為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另外,政府應進一步出臺關于中小企業融資的優惠政策和法律法規,尤其是降低資本市場的進入門檻,切實保護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提高中小企業的法律地位,使其擁有與大企業同等的融資權利。
(二)中小企業應努力增強自身實力
隨著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地位的提高,政府對其越來越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保護中小企業的權利或給予各種優惠政策,中小企業要想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靠政府支持只是杯水車薪,只有不斷增強自身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筆者認為,首先,中小企業應該提高信用水平。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建立一套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包括做賬標準、內部監督等,對于做假賬、偽造憑證、掩飾財務狀況等行為給予嚴格的懲罰,保證對外部提供的財務信息真實、可靠,只有這樣才能使信用水平從C級變成A級,博得銀行對自己的信任;其次,建立一套適合自身情況的財務管理制度,做好財務的預算決算,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三)盡量豐富中小企業的融資方式
一是拓寬中小企業的間接融資渠道。這需要中央銀行出臺一些切實保護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法律法規,比如強制要求商業銀行降低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增加中小企業貸款額度等。另外,應鼓勵各地方發展專門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中小金融機構,2012年年末,多家城市、地區已經開始實施這一政策,積極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極大的方便了中小企業的融資。二是拓寬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可以鼓勵中小企業吸收風險投資,根據自身的產品或服務優勢,吸引風險基金的投入,可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有可能借鑒到好的管理模式。另外,中小企業應該努力實現上市,資本市場可以幫助企業融到更多的發展資金。
參考文獻
[1]黃勇.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研究[J].企業觀察,2011(01).
[2]范萬劍,洪長青.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探討[J].中國水運,2006(11).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