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融資難卻是眾多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成了各企業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要任務。本文通過分析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了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融資難 原因 建議
當前,世界的中小企業在創造價值與提供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估計,我國中小企業已創造了近3/4的城鎮就業機會,并為GDP貢獻了一半以上的份額。然而長期以來,融資難一直阻礙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有效地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成為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由于先天的原因,我國部分中小企業停留在內部融資階段,不得不通過民間渠道來獲得資金。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沒有足夠的資金,再好的項目也無法開展。雖然近年來政府為支持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多次降息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但這并沒有起到根本性作用,融資難仍是中小企業急需解決的難題。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一)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抵御風險能力弱
由于自身規模小、資金短缺、缺乏專業人才、破產率高、貸款償還違約率高等特點,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信用擔保體系。同時也致使中小企業不能有效地規避市場風險,進而影響了其償還貸款的能力,造成了其信用等級低下。銀行貸款首要考慮的因素就是資金收回的安全性,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的特點與銀行貸款原則相違背,因此銀行不愿發放貸款,中小企業融資難上加難。
(二)相關金融體系不完善
從國外一些發達國家來看,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一般要高于市場平均利率,而我國金融體系缺乏市場化利率調節機制,對利率的規定是固定的,浮動范圍有限,因此降低了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另外,我國部分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實行付費會員制,進而加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也增加了擔保的難度。其次,銀行對貸款抵押物有嚴格的要求,中小企業很難提供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物。
(三)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夠,政策落后
政府在中小企業融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美國、日本等國家都設有專門的政府部門或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而我國,大中型企業得到政府在資金、稅收、技術等方面的特殊扶持,而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同時,深滬交易高資本規模的上市要求使眾多中小企業難以進入證券市場。中小企業也很難在債券市場上直接發行債券融資,因此基本沒有直接融資渠道。雖然我國2003年實施了《中小企業促進法》,為中小企業的發展、融資提供保護和支持,但是該法在內容上缺乏具體的優惠政策和措施,也缺少相應的配套法規和制度,最終致使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很多都沒有落到實處。
三、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建議
資金匱乏是世界范圍內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借鑒發達國家的一些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對我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改善融資環境和實施多元化融資渠道
首先中小企業應改善自身融資環境。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規范自身經營行為,招攬人才以提高管理水平,從而提高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企業應樹立強烈的信用意識,加強信用建設以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從而與銀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實現順利融資。另外,應鼓勵中小企業實施多元化的融資渠道,除銀行貸款外可以到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民間募集資金,外商直接投資等,完善相關的金融體系。
積極探索建立中小企業政策性金融機構。日本由政府出資建立了中小企業金融公庫,國民生活金融公庫和商工組合中央金庫三家直接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政策性金融機構,與民間金融機構相比較具有直接提供貸款的優勢。在我國,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只是通過指導意見來鼓勵商業銀行支持中小企業融資。今后,政府還應加速成立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同時,政府應放松對市場的監管,并降低資本市場的入市門檻,從而提高各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積極性。
加強信用擔保也是發達國家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共同導向。日本從1937年就開始建立了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設立了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協會和信用保險公庫。英國早在1981年就制定了“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計劃”通過政府的擔保,中小企業可以從銀行獲得低于金融市場利率的是長期貸款。從國外經驗看,通過信用擔保使中小企業順利獲得融資是有效的途徑,我國更是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以及健全的信用體系,規范企業信用行為,以實現中小企業順利融資。
(二)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由于中小企業具有其獨特的性質和作用,政府應加大對其政策扶持力度。近年來,四川,福建等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相關的政策來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并得到了良好的反響。其他各地政府應借鑒國內外經驗,積極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
同時,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逐步建立完善的支持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例如,日本政府制定了《中小企業協調組合法》、《中小企業基本法》等。美國聯邦政府為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規,包括《中小企業法》、《中小企業經濟政策法》、《中小企業投資法》等。1974年以來,德國各州也相繼制定了《中小企業促進法》。發達國家用立法的形式來規范中小企業的融資服務體系
要徹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是一個長期,、需社會各經濟主體共同努力的過程。相信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將會逐步解決
參考文獻
[1] 蔣志芬. 中小企業融資的國際經驗與中小企業融資新思維AJ]. 經濟問 ,200期(06).
基金項目:安徽財經大學重點課題“基于自主創新的安徽省規模以上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研究”(課題號:ackyq10008zd)。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