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債務重組是指在持續經營的假設下,債務人的財務發生了困難,債權人做出讓步,與債務人達成協議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以低于重組的賬面價值的金額來償還債務。這其中,債務人的財務困難的判定與公允價值的計量,債權人以何種目的做出讓步,重組收益計入當期損益等條件給企業財務盈余管理的空間,為企業修飾報表,上市公司保牌帶來了更大的便利。
【關鍵詞】債務重組 公允價值 報表操作
一、債務重組對財務的影響
我國的債務重組的發展進行了三次改革,第一次是1999年1月1日實行的,為了與國際準則接軌,規定處置資產或者是清償債務時采用公允價值計量賬面與公允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的損益,這為上市公司進行利潤的操縱提供了便利,但由于信息不對稱,誤導了投資者;第二次是2001年,國家為了應對這些情況,改變了兩個條件:公允價值計量變為賬面價值計量、收益計入資本公積,但這個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核心偏離太多;因此為了更好的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財政部第三次(2006年)修訂準則,規定重組的差額計入營業外收支這個科目。
二、對債權債務人的財務影響
(一)對債權人的影響
(1)降低企業融資風險,加速資金的周轉速度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凍資產/流動負債 ,其中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中包含應收賬款,債務重組可以增加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但是從另一方面講,應收賬款轉換成貨幣資金時,不會全額(根據準則)轉換成非貨幣資產時,也同樣在分子端減少,雖然如此,但是提高了資產短期償債能力的真實性,降低了企業融資的風險。
(2)資產負債率提高,資產總額下降,長期償債能力下降
由負債總額/資產總額可見資產會減少,而資產負債率會升高,這是因為債務人是以低于重組的賬面價值的金額來償還,或者是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導致債權人只能收回部分債務,從而降低了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
(3)降低轉為壞賬的可能性
債務重組可以讓企業提前回籠資金,避免因為選擇了破產清算而導致的應收賬款轉為壞賬,有利于債權人的持續經營。
(4)債轉股可以提高債權人掌控資產的能力(非可轉債)
當債權轉成股權后,加強了債權人與債務人的聯系,降低了因為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風險,另外提高了債權人對公司決策的影響,保證了自己的利益。
(二)對債務人的影響
(1)資產負債率下降,債務負擔降低
由于債務重組協議需要債權人做出讓步而接受債務人低于賬面價值的償債,因此債務人的負債實際上是減少了的,資產負債率也是降低了的,從而債務負擔下降了,降低了債務人融資、投資的風險。
(2)非貨幣資產償債,提高業績,盤活資產
用閑置庫存商品之類的進行抵債,計入主營業務收入,不僅解決了企業的債務負擔,也盤活了閑置資產,更提高了銷售業績。
二、財務操縱原因分析
(一)前提
1.涉及債務重組的企業以自身的利益為唯一思考重心
2.社會大眾獲得的是不對稱信息,資本市場沒有效率
(二)財務操縱的可能性及其常見形式
1.公允價值確定
目前的中國的資本市場才進行了20多年,資本市場的覆蓋面、價格信息獲取、會計審核等都還不太完善,因此公允價值的確定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目的性。這就會體現在非貨幣資產償還債務這類債務重組中。
例如:A公司欠B公司一個億,當他考慮到進行還款時,與B公司商量,首先以一個賬面價值只有2000萬,但公允價值1億的固定資產來償還債款,重組完成后再以1億(因為公允價值是1億)的價格從B公司回購,那么在這種形式的債務重組中,B公司收到了自己借出去的1億,沒有任何損失,而A公司不僅償還了債務,還增加了8000萬的營業外收入,計入當期損益。當然對于公允價值這塊兒還有許多漏洞,這里不一一列舉。
2.“財務困難”標準的確定
對于企業雙方來說,是否發生了財務困難,沒有一個明確 客觀 科學的評判標準,對于財務困難,也可以提前設定,這些體現在有關聯交易的企業中,只要有調整報表或收入的需要,那么就可以在特定的時間舉債,以特定的方式債務重組。
3.財務重組所產生的損益計入當期損益
如果是收益,那么就可以對當期利潤進行調多,另一方面,如果公司利潤過高可以通過營業外支出對利潤進行調整,然后減少稅收的支出,使企業實際收入增加,減少損失。
三、結論及啟示
債務重組雙方的并不全是由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企業被利益所驅使而進行的操縱,這體現出了我國的金融市場信息的不完善與制度的不健全。
那么對于我國,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大力促進金融市場發展與多樣化,讓市場更多的參與監督甚至監管;建立更為深入的信用制度,規范市場行為;大力發展各種主體并存的金融中介,強化信息的披露。
參考文獻
[1]劉思博. 淺談債務重組對企業財務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 2012 (30).
[2]王華兵, 毛亞培. 債務重組方式與報表操縱問題研究[J].商業會計, 2012 (21).
作者簡介:劉新博(1991-),男,漢族,河北人,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編輯:龍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