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99萬畢業生,達到高校畢業人數歷史之最,一系列的因素相互作用,導致了2013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的不樂觀。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河北省要實現大學生充分就業須從政府、社會、高校和用人單位等各方面抓起。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質量 對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三項議題之一是“研究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為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具體措施,反映出了2013年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2013年河北全省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35.5萬人,較2012年增加近2萬人,競爭壓力也隨之增大。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源在哪里,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政府、高校、企業及大學生個人應該如何共同努力緩解就業難的問題?
一、河北省高校畢業生質量及大學生就業意愿分析
(一)河北省高校畢業生質量分析
河北省面積18.77萬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7241萬人,人均GDP33857元。截止2008年,共評價27所普通本科大學,其中211工程大學1所。教師26809人,在校博士1748人,碩士生23196人,普通本科生277875人,留學生1304人。然而,河北省高校畢業生整體質量卻處于較低水平。
2013中國大學各項指標等級評價采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級表示各大學的實力。各等級定義如下:
A等:前10%為A等,其中實力最強的前2%是A++級,介于2%~5%(含,以下同)之間的是A+級,5%—10%為A級。
B等:介于10%—30%之間為B等,占20%;其中10%—20%為B+級,20%—30%為B級。
C等:介于30%—50%之間為C等,占20%;其中30%—40%為C+級,40%—50%為C級。
D等:介于50%—70%之間為D等,占20%;其中50%—60%為D+級,60%—70%為D級。
E等:最后的30%為E等;其中70%—85%為E+級,85%—100%為E級。
(二)大學生就業意愿調查分析
據河北省人才市場統計顯示,,2012年各類型的招聘會用人單位提供的就業崗位同比增長14.3%,進場求職人數同比增長8%,求職倍率(求職人數量與崗位數之比)為3.25:1,同比略有下降。
1.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2.關于畢業后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3.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高校的擴招是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外因
之所以出現大學擴招之后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一方面是因為短時間內擴招的規模大、速度快;另一方面是產業結構、職業崗位結構不合理。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得相對較慢,適合大學生的大量白領崗位就增長得慢。
雖然我國經濟依舊在快速發展,但第三產業的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產業結構調整不到位,大學生的就業崗位供給速度低于GDP增速、大學生擴招的速度。因此,我國大學生人數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特別高,一方面大學畢業生的供應增長比較快,另一方面社會崗位的需求并沒有同步增長,使大學生就業的供需缺口顯得比較大。所以說,大學生就業難從根本上講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外在表現。
(二)經濟結構調整是我國大學生就業難的內因
我國出現的大學生就業難是屬于經濟結構不合理、勞動力結構過剩的問題,解決的辦法既包括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包括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使高校教育更能和市場需求相吻合。
不調整經濟結構,即使經濟增速回復較高增長,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也不一定就能解決?,F在出現的企業崗位對大學生的需求量減少,主要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及大中型非國有企業的崗位在減少,一些中小微的民營企業提供的崗位并沒有出現明顯減少。
三、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建議
(一)政府是首要責任
從政府來說,責任還是首要的,要抓好大學生就業的相關宣傳和正確引導工作,抓好已有措施的貫徹落實,抓好促進大學生就業新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特別是組織推動好經濟結構的調整,從根本上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環境。
政府還應該從以下方面加強支持和引導:一是繼續做好大學生就業的宣傳工作,對大學生及其家長在擇業觀念等方面進行正確引導;二是繼續抓好現有政策的貫徹落實。三是繼續研究制定新的政策。
(二)高校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與市場需求接軌
從高校來說,要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的改革,特別是所設置的專業要盡可能地和市場需求接軌,要加強對大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采取大學生實習、學校與企業聯合的教學活動等,同時,也要做好大學生正確就業觀的培養、引導工作。
(三)企業要為大學生提供公平競爭就業環境
從企業來說,應該為大學生提供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對已經入職的大學生進行個人能力培養,拓寬大學生的職業發展通道。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要讓大學畢業生感覺到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具有價值并能夠實現個人價值。
(四)大學生自身要樹立正確就業觀
從大學畢業生個人來說,要更好地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選擇就業不要只是看重大城市、大企業,一些二、三線城市,或是一些中小企業同樣能夠讓大學生展現才華,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 曾湘泉.深化對就業質量問題的理論探討和政策研究[N].中國勞動保障報,2012-12-22 (003) .
[2] 鄭東亮,張麗賓,趙立衛,李祥偉,張雨田,李長安,曹佳.就業質量要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N].中國勞動保障報, 2013-01-19 (003).
[3] 張麗華,楊明方.就業質量,比“數字”更重要[N].人民日報,2012-04-13 (018) .
[4]武書連.挑大學選專業——2013高考志愿填報指南[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2.
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課題《河北省大學生就業質量現狀及對策研究》(編號:JRSH2-2013-01021)研究成果。
(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