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風險分類是衡量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基本指標,是銀行內部審計的傳統工作內容,本文擬以內部審計的視角從動態遷徙的角度對信貸資產風險分類進行分析,以期通過審計更好地為經營者提供真實、準確的貸款風險信息,更好地為經營服務。
【關鍵詞】信貸資產 遷徙 貸款風險 內部審計
從銀行經營特點和業務結構出發,信貸資產安全始終是銀行經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標,為此,外部監管也將信貸資產質量作為重點關注內容。自從貸款風險分類工作推行以來,風險分類結果已成為評價信貸資產質量的重要途徑,制定并嚴格按照貸款質量分類的標準、方法和程序對貸款風險進行評估和揭示,及時提取貸款損失準備金,是防范經營風險的重要手段。作為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信貸資產質量以及貸款風險分類自然成為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內容,它是揭示信貸業務風險的重要環節,因此銀行內部審計在進行信貸資產質量相關的審計中,對貸款風險分類結果應加以充分利用。
貸款風險分類的基本目標是揭示貸款的實際價值和風險程度,真實、全面、動態地反映貸款的質量,因此貸款風險結果在貸款期間內可能因借款人財務狀況或貸款償還因素變化呈現出動態變化的情況。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中風險遷徙類指標用來衡量商業銀行風險變化的程度,表示為資產質量從前期到本期變化的比率,屬于動態指標。風險遷徙類指標包括正常貸款遷徙率和不良貸款遷徙率。反映的是風險分類結果向下遷徙的情況。從實際工作出發,存在部分貸款由較低級別向上調整的可能性,因此,本文想反映的動態遷徙是含有向上變化的調整變化。為準確反映貸款資產質量的實際情況,要求內部審計不能僅僅把目光停留在傳統的分類工作中,把握和追蹤貸款分類動態變化對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風險分類動態遷徙的深入挖掘確有必要。
一、貸款風險分類動態遷徙的動因
貸款風險分類的基礎是貸款歸還的可能性。實際操作中風險分類的向下、向上調整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可能的因素大致有:一是貸款期間,借款人因外部環境、政策或內部管理等方面變化影響生產經營,導致正常運營確實發生問題,還款能力發生變化,導致原本確定的還款來源出現不確定因素,甚至影響貸款的不能歸還,經銀行確認后下調風險等級;二是經銀行監測,借款人還款意愿發生變化,如不按時支付本息、出現違約或逾期記錄等,呈現出一定的違約意愿,銀行需加強對借款人的關注和催收,故下調其貸款風險分類結果;三是貸款擔保發生問題,如保證人經營發生變化,對借款保證能力下降或無力繼續履行保證責任,或抵押物出現毀損、價值波動較大等不利情況,可能影響其抵押價值的實現等,經銀行確認后調整風險等級;四是借款人自身產生變故,導致借款歸還發生問題或不能歸還,經確認后需要調整風險等級或采取應對措施;五是借款人或貸款擔保出現不利因素后,在一定的期限內恢復到正常狀態,還款的可能性增加或符合較高等級風險等級的分類特征,需要對風險等級進行調整,以真實反映貸款本身的風險狀況;六是銀行經營單位迫于上級或監管經營指標壓力,有意回避或掩蓋貸款風險,通過人為調整影響貸款分類結果等。
二、內部審計的工作思路
貸款風險分類對銀行內部審計來說是一項傳統工作內容,內部審計很容易把精力放在貸款分類工作的本身,如對分類的程序,工作的組織管理、制度建設及貸款分類的標準、方法、程序是否遵循了監管及本行內部制度的要求,通過抽查檢查分類結果的真實性、及時性和貸款撥備的計提等,從而對信貸資產質量工作形成總體評價。針對貸款風險分類結果的上下遷徙缺乏必要的關注。個人認為,信貸資產質量動態遷徙情況審計是對風險分類工作審計的延伸,是深入了解和確認資產質量動態變化的原因的過程,通過跟進式審計,可以更為全面和真實地反映貸款風險的實際情況,從而為經管者提供可靠信息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加強管理,減少損失。一是可以通過非現場等手段,對貸款質量較上期或多次遷徙的貸款進行篩選,通過分析性測試對分類結果的趨勢、貸款樣本進行總體分析,確定審計重點;二是對貸款樣本個體進行分析,了解分類的準確性及遷徙調整的必要性、統一性;三是對質量向下遷徙的貸款,對其抵押物或保證人情況進行審計檢查,對第二還款來源的可靠性進行審計確認,盡可能早地對借款人及擔保的實際情況進行揭示,以便經營層及時獲取信息并進行決策,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防止實際發生借款無法歸還時,因對擔保物和保證人控制不力,影響擔保責任的實現;四是要對貸款相關的法律文件、合同進行審計確認,如有因前期工作疏漏或其他原因導致法律文件存在瑕疵的,應予以充分揭示,提示經營層及時采取措施予以完善,為后期采取貸款風險規避措施或借助法律手段處理問題掃清障礙;五是對風險等級上調貸款樣本要予以特別關注,對調整風險等級的依據、程序、授權管理等進行審計確認,防止經營單位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出現調整依據不充分,為滿足上級行或監管要求人力調整現象的發生,真實反映信貸資產質量數據。
三、審計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從本質和出發點來講,內部審計是獨立于專業職能管理部門的客觀的監督,是審查評價并改善銀行經營活動、風險狀況、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效果的專門性活動,目的是促進銀行業務穩健發展。但要使內部審計效果得以充分發揮,需要幾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是審計部門將審計結果如實、及時地按照即定路線報告給管理層、高級管理層;二是各級管理層,特別是高級管理應高度重視審計結果,及時采取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對于出現內部違規的情況,應下力氣追究有關管理責任,在系統內進行通報,通過事例及責任處理起到警示作用,預防和制止此類現象的蔓延。
作者簡介:范曉瑞(1973-),女,漢族,陜西西安人,任職于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審計部。
(編輯:劉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