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現代農業的推進,分散生產和經營的農戶越來越需要社會化服務。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是促進農民增收的著力點,是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因此,研究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模式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農業 模式 社會化服務
一、 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現狀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現代農業中應有之義,是農業進行專業化和商品化生產的組成部分。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過程之中,而且農戶經營規模過小,農業的有機構成很低,因此,農業的社會化服務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生產、發展、作用和賬冊都有許多詳盡的論述,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服務體系的模式,旨在對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同發展模式的內部結構、組織制度。運行機制和外部環境進行分析和研究,揭示不同模式的本質特征,及其形成的條件,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模式和理論。
任何一種模式都是有供求雙方合理組合而成的,缺乏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形成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模式。服務供給方——服務主體的狀態如何對服務需求方——農業經營組織的發展有著一定影響,但是,比較而言,決定矛盾的主要方面是需求方,即農業的微觀經營組織,而不是供給方,換句話說,是服務主體適應農業經營組織,而不是經營組織去適應服務主體。不同的農業經營組織,而不是經營組織去適應服務主體。不同的農業經營組織有不同的需求,由什么樣的經營組織,就會有什么樣的服務體系模式。
二、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總體來說,隨著我國農村經濟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的法展,農業的社會服務也逐步發展起來,并日益健全和完善。目前,政府服務仍然占有主導地位,但由于受財力和體制約束,功能受到限制;非政府服務特別是企業服務有了較快的發展,而大中型企業進入農業尚屬起步階段;農業自己的合作服務發育程度較低,合作金融和合作保險服務還十分薄弱。這些同農業現代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不協調的。農業產業化實際上就是農業服務的產業化。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就要加快農業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對此,本文建議,在我國近期乃至長期的農業發展政策中,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大力發展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的服務主體
國家要通過政策優惠、經濟扶持等辦法,發展糧、棉、油種植也服務的不同類型的服務主體,包括政府組織、企業服務組織、合作服務組織等,改變目前這方面服務供給十分薄弱的狀況。
(二)培育主體服務組織承擔主體服務功能
目前,在農村中為農業提供服務的大致有如下6個系統:有關經濟技術部門建立的科技推廣及其他經濟組織,供銷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科研單位、教育部門辦的科技服務組織,社區合作組織辦的各種服務組織,各種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專業研究會以及農民個人、專業戶舉辦的服務組織。在這6大系統中,根據主體服務組織標準,選擇原人民公社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區性合作組織來承擔主體服務組織責任,比較符合我國的歷史傳統和當前的農村實際。根據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社會經濟條件差異較大的特點,我國主體服務組織很難建成象日本農協那樣一個覆蓋全國整個農村地區的服務機構,而只能首先建成較大的區域性主體服務組織,在該區域內承擔主要服務責任。目前的社區性合作組織,應根據需要和本身的能力,堅持一體化服務方向,不斷擴展農業服務項目,把商業、科技、加工、金融等和農業結合起來,把農業生產本身同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結成一體,共同經營和發展,為農戶提供綜合的系統的服務。隨著生產的擴大,市場經濟的發展,鄉村社區性合作組織應逐步進行協作和聯合,最終發展成較大區域(比如在省的范圍內)的主體服務組織,有效實現小戶經營同大市場的接軌。
(三)加強政府主體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服務
我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由政府通過其職能部門直接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這種服務方式往往容易形成服務內容與農民服務需求的脫節,事實證明效果不好。為此,我國政府必須采取各種措施扶持社區性合作組織的發展,具體措施如下:從政府中獨立出來,還其合作組織本來面目;制定促進社區性合作組織發展的政策;從法律方面給予社區性合作組織以支持;資金上給予社區性合作組織以支持;把合作組織納入政府經濟發展計劃的實施機構。政府制定的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方案,農產品收購計劃、農業技術推廣等服務項目,都可主要依靠合作組織來實施。在這些措施實施后,合作組織已經成為集經濟職能、行政代理職能及準政府機構為一體的團體。它們不僅幫助農民組織生產、購買生產資料、販賣農產品等經濟活動,而且還負責具體貫徹農業政策和計劃,將各種補助金分給農戶或有關團體,同時代表農民向政府反映有關意見,保護農民的利益。
(四)盡快完善農業服務的農業政策
農業服務已經形成一個產業并正在繼續成長,農業服務市場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由于我國農業的特殊地位和農業服務市場結構特征,目前,亟需完善相應的農業服務和產業政策,以規范農業服務市場和市場行為,維護服務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保證農業服務產業的健康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西玉,趙陽.中國農業服務模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2] 程富強,張龍. 關于完善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思考[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5(03):19-44.
[3] 張磻.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信貸行為選擇[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干部學院學報,1997(01):1-8.
[4] 胡恒洋, 劉蘇社, 張俊峰.關于現代農業建設的認識和政策建議[J].宏觀經濟管理, 2007(02):26-29.
[5] 戴小楓, 邊全樂, 付長亮.現代農業的發展內涵、 特征與模式[J].中國農學通報, 2007 (03):506-508.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