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目前票據貼現利率定價中存在的定價基準失效、參考價格缺乏以及定價方式不規范等問題,本文分析了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的優勢,并探討了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機制。
【關鍵詞】票據貼現 利率定價 SHIBOR
中國人民銀行在《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暫行辦法》(銀發【1997】216號)指出,貼現利率采取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百分點的方式生成。但隨著票據業務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運行中不確定因素的增加,這種定價方式逐漸與業務實際脫節。如何快速、準確、科學地對票據貼現利率進行定價,成為業務實踐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一、票據貼現利率參照SHIBOR定價的優勢
1.SHIBOR為商業銀行衡量票據業務資金成本提供了真實依據。SHIBOR報價是根據信用等級較高、規模實力較大的大中型商業銀行競價形成的加權平均利率,反映了商業銀行在銀行間貨幣市場的真實融資成本,目前已成為銀行間同業存放定價的基準。票據貼現作為商業銀行短期資金運作產品,同樣需要確定一個交易雙方所廣泛接受的資金成本衡量標準。因而,SHIBOR提供了較為客觀的評判依據,交易對手之間報價方式會相對固定且透明,有利于提高詢價和交易的效率,同時為銀行內部風險管理和業績考核提供了依據。
2.SHIBOR與票據貼現利率具有高度相關性。在研究方面,不少實務工作者對票據貼現利率與SHIBOR的相關性展開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認為票據貼現利率與SHIBOR之間的關聯度較高。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李豪明等人的實證分析顯示,2007年廣州地區金融機構貼現利率與SHIBOR3M之間高度相關。王來華實證分析了2007年以來SHIBOR數據和北海市金融機構票據貼現利率的相關關系,發現票據貼現利率與SHIBOR3M、SHIBOR6M的相關性基本穩定,經得起時間檢驗。實質上,票據轉貼現及回購市場也是銀行間市場的組成部分,票據貼現利率既受SHIBOR報價的影響,也會反作用于SHIBOR報價的形成。
3.相對于其他銀行間市場價格,SHIBOR報價具有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優勢。在連續性方面,在持續247個觀察日內,同業拆借1M品種缺少14天的成交利率,同業拆借3M品種缺少71天的成交利率,同業拆借6M品種缺少198天的成交利率,質押式回購1M品種缺少4天的成交利率,質押式回購3M品種缺少33天的成交利率,質押式回購6M品種缺少154天的成交利率。在穩定性方面,同業拆借利率和質押式回購利率受交易對手資質、成交量、套作交易、質押品等因素的干擾,易出現偏差,利率的穩定性較差。事實上,在SHIBOR報價產生過程中,報價行在發出自主報價時,會綜合考慮自身的資金交易價格及資金供求狀況,同業拆借利率、質押式回購利率、票據貼現利率都是重要的參考指標。因而,SHIBOR報價已經體現了各銀行間市場的價格變動情況。
4.有利于加強不同金融市場間的聯系。目前,銀行間貨幣市場、同業市場、債券市場正逐漸采用SHIBOR作為定價基準。票據貼現業務具有連接票據市場、貨幣市場、債券市場、信貸市場的特性,2010年票據貼現累積達26萬億元,占到銀行間市場總交易量的12.65%,票據轉貼現業務更為活躍,是全國銀行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票據業務能夠采用SHIBOR作為定價基準,則能夠加強各市場間的聯系,進一步加快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二、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模式分析
在這種定價模式下,商業銀行以某期限品種SHIBOR報價為基準,將風險溢價、經營管理溢價、市場供求和流動性管理等因素進行量化,形成加減點數。在這種定價模式中,需要解決的兩個關鍵問題是SHIBOR期限品種的選擇和加減點數的確定。
1.SHIBOR期限品種的選擇。SHIBOR期限品種的選擇對于票據貼現利率的定價起到核心作用,如果期限品種選擇不當,不僅起不到合理定價的作用,而且會引起基準風險、收益率曲線風險等問題。市場及理論界普遍認為,在期限品種選擇上,應以期限相近的品種為主,如3M或6M報價。本文認為,期限因素不是選擇定價基準利率的首要因素,如在債券市場定價中,普遍將美國7年期國債利率作為定價基準,關鍵是定價基準利率要滿足市場化、相關性、基礎性、傳導性和連續性等選擇條件,1W品種能夠較好地滿足以上條件,原因是,從銀行間市場交易情況看,1W品種市場交易較為活躍,市場成交量較大,能夠更好地代表市場資金價格水平,對社會資金供求關系及政策變動有著高度靈敏性。相比之下,1個月以上品種則要差的多,市場資金成交量稀少,隔夜品種雖然在交易活躍度及成交量上高于1W品種,但存在對政策及市場狀況超調問題,變動幅度過大,甚至帶有恐慌性因素。
2.加減點數的確定。綜合考慮影響票據貼現利率定價的相關因素,計算加減點數。主要因素有:(1)涵蓋票據業務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風險溢價;(2)經營管理溢價。根據自身業務的管理水平、業務量、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確定出票據業務經營管理溢價;(3)流動性狀況,包括市場流動性狀況和銀行自身的流動性狀況。在市場流動性較為寬裕時,可適當降低點數,當市場流動性處于緊張時期,則可根據未來變化情況提高加點數;(4)市場供求情況。在票據市場供大于求、信貸規模控制較為寬松時期,可適當降低點數,在票據市場需求大于供給、信貸規模成為稀缺資源時,則可提高加點數;(5)期限溢價。根據票據貼現期限的長短及市場利率走勢確定加減點數;(6)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維護客戶關系的需要。銀行出于拓展票據業務和提高自身市場競爭力的需要,可適當制定低于同業的加點數。同時,對于交往較為密切、對銀行業務貢獻度較大的客戶,可適當降低加點數。
票據貼現利率定價應區分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兩種票據類別,區分直貼、轉貼、回購等不同的交易類別,點差數應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商業承兌匯票的信用風險較高,應當高于銀行承兌匯票的點差數,直貼、轉貼由于納入信貸規模,且存在票據權利、義務、風險的轉移,應當高于回購的點差數。同時,為了保證商業銀行在實際業務中制定并實施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加減點數,應制定加減點數確定原則及標準值查詢體系,方便票據業務客戶經理及風險管理人員操作。
(編輯:唐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