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產生了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的重要現象,相關人員對其進行研究分析,其結果表明雖然在很多因素上專家們所持的意見不同,但對造成分離的原因他們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制度因素和融資結構等方面上,在這篇文章中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了說明,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金融經濟 實體經濟 分離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金融經濟是屬于實體經濟的,它是實體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金融經濟能夠對市場經濟產生一定的影響,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發現金融經濟的發展速度比實體經濟還要快,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金融經濟的規模甚至超出了實體經濟,這種現象好像是在說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在位置和作用上發生了顛倒,即實體經濟由原來的核心地位逐步轉向輔助地位,而金融經濟正在脫離實體經濟進行發展,這就是本文中所要探討的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現象。
一、分離現象出現的原因
1.從產生的時間上來時,金融經濟晚于實體經濟,因此,金融經濟的發展始終是以實體經濟為背景的。也就是說,實體經濟的發展及其實物的增加能夠促進金融經濟的發展及其相應實物的增加,但不一定會對其資產比率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從貿易角度來說,實物增加了,就會產生交易,在交易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會對交易提出很多的附加條件,從這一點上,就會提高金融的資產比率。
2.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使得金融經濟在20世紀70年代快速發展,并在之后的幾年里擺脫了實體經濟對它的制約,產生了分離現象,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鼓勵全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拓寬了金融領域的類型,這些改變不僅對金融的交易量有所提高,對其金融資產比率在很大程度上也有所提高。
3.在對這種分離現象進行分析說明時,無論是對其經濟泡沫,還是資產價格的偏離,人們往往是從一些非制度因素上進行考慮的,似乎這種現象的出現與其制度沒有絲毫的關系,但是,隨著對該現象的深刻研究表明,這些非制度因素有存在一定程度的客觀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往往要采用那些時間短、受更多工作人員所喜愛的那些方法,這種選擇是理性的有效的。因為在工作過程中對短時間內的績效進行相關工作使我們工作的重點,在這一點上金融行業中能夠很好地體現出來,所以產生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現象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由于制度因素引起的。
4.資本結構的改變也是使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發生分離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它們分離的結果。通過對其進行研究,我們分析出了一下幾點變化:一是由公司經營產生的資金在整個資金體系中的比率逐漸下降,而向其他主體籌集的資金在總資金中的地位卻越來越高;而是從家庭經濟情況來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貸款比例不斷增長;三是金融資產的創造者越來越多,很多企業和有關部門都逐漸加入到創造金融資產的行業中;四是從政府部門看,政府的債務逐年上升,而且速度越來越快。這些變化導致了資產結構的失衡,其主要原因是因為信用膨脹。而信用的膨脹是金融經濟急速上升的主要條件。
5.金融相關制度的解除及其自由化,也是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該現象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相關金融制度進行解除和實現自由化可以使不同國家見進行金融交流,促進了資金的自由化流動,這樣就會增加我國的國際貿易量,從而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對國內金融相關制度進行解除使金融部門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從而降低了產品及服務的價格,這樣就直接提高里金融貿易量。另一方面,在匯率上由于相關制度的解除,從而使一些固定的制度逐步向浮動的制度進行轉變。這種轉變不僅不僅造成了很大的波動,也促進了為防止風險波動而進行相關交易數量上的增長。
二、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的意義
1.假如我們將該種現象看成是經濟發展一項必然結果,那么在對政府經濟的政策進行選擇時,要把如何對金融經濟進行制約納入考慮范圍內,從而避免市場出現缺陷。在這一點上,政府可以采取強制的措施對其進行制約。政府可以對市場的多方面進行干預;在對金融市場經濟限制時,政府部門應該采取限制政策,而不是自由政策,要加大對對金融經濟的控制力度;在對金融進行監管的時候,我們應該制定完善的制度和相應框架,從而使其能夠很好地控制風險;在對政策進行分配時,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調動那些收入高的人群中用于投資的資金,使這些資金先轉到收入低的人群中,這樣可以對實體經濟的需要進行擴大。
2.如果我們對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分離理解是由于程度的不同,那么政府在對金融市場進行控制時所選取的政策將應該側重其外部效應,而不應該是市場的經濟活動。在某些方面上,金融市場內部是相互矛盾的,在對信息進行處理和激勵的工作中,我們都希望經濟市場是有效的,但當經濟市場無效的時候,會增加經濟成本。
3.如果將該現象看成是在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伴隨,那么我們就從一定的角度認證了市場功能是有效的。在這種環境中,我們為了清除該現象所產生的一些副作用,必須對其進行相應的調整工作。也就是說,應該使外匯政策具有浮動性;在對貨幣進行管理的時候,應該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貨幣膨脹的速度下降,從而抑制物價的上漲和金融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分離;在對政府的財政進行管理時,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政府的借貸資金從而抑制經濟泡沫的產生;在對其進行金融管理上,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加大力度。
三、結語
總之,對于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分離相關問題的探究,目前只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例如,這種分離現象的產生是否是經濟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這種現象的出現對社會經濟是起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等等,針對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與學習。
參考文獻
[1] 李世華.中國區域經濟管理概論[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
[2] 陳秀山,張可云.區域經濟理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1.
[3] 李云剛.黃金周經濟的發展戰略分析[J].陜西統計,2010(04).
[4] 王錚,滕麗,蔡砥.資源約束下兩區域的增長[J].自然資源學報,2008(07).
作者簡介:余謙(1963-),男,湖北咸寧人,湖北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學士,研究方向:金融經濟。
(編輯:劉影)